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天堂》这首歌曲深情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家乡的赞美。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 成吉思汗    B. 忽必烈    C. 努尔哈赤    D. 阿保机

 

费正清、赖肖尔的《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写到:“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

A. 宋朝的商业繁荣

B. 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

C. 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D.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余秋雨曾说过:“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其向往的理由是

①废除宰相,专制顶峰

②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③科技领先,宋词兴盛

④经济繁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③④

D. ②④

 

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

A. 澶渊之盟    B. 金灭北宋

C. 岳飞抗金    D. 签订《尼布楚条约》

 

2014年9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发表题为《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的重要演讲,他说“中印两国人民交往史上浓墨重彩的是佛教交流”。回顾历史,唐朝时曾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

A. 张骞 B. 玄奘 C. 鉴真 D. 郑和

 

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开放,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下列能说明唐朝选官制度开放的是(  

A. 接待遣唐使                      B.统治者都善于纳谏

C.实行科举制                       D. 长安是座国际大都市

 

贞观十五年,吐蕃的一位赞普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题中的“赞普”和“公主”指的是(  )

A. 尺带珠丹和文成公主 B.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C. 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 D. 松赞干布和金城公主

 

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

A. 经济繁荣 B. 短暂而繁荣 C. 二世而亡 D. 节俭盛行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等

对抗结盟是传统国际关系的主要呈现形式,建立以合作共赢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国际关系代表着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冲突对抗)

材料一:  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最后以同盟国战败而告结束,参加这场大战的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战火燃遍了欧、亚、非三大洲,双方军队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万人受伤,大战中双方共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

——摘自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

(1)材料一反映了这场”战争”带来的哪些影?这扬“战争”结束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材料二: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2)材料二反映了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冷战”期间,美国为实现其政治利益经济化采取了什么措施?

(修约结盟)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对国际局势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合作共赢)

材料四:  “冷战”结来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金智《“冷战”史》

材料五:  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

——摘自新华网

(4)材料四中的“世界新秩序”和材料五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实质区别?你认为目前应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等

历史因创新而生动,创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运动”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它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它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被认为是冲破黑暗中世纪的一道“曙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运动指的是哪一事件?请概括该“运动”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欧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英国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说明在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保障下,经济会飞速发展,……崛起后的英国在与大清王朝的较量中,使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同时也促成了中国人在民族认识上的亟变和探索。

——《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中国人“亟变和探索”的共同目的是什么?请说出近代中国开启政治领域“亟变和探索”的历史事件。

材料三:  人类科技发展经历了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的三次革命,每次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把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是影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3)第二次“革命”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每次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材料四: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4)材料反映了列宁在政策上作出了怎样的调整?材料中“新的政策”有什么特点?(不得摘抄材料中的原句)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19385/46130) 首页 上一页 19380 19381 19382 19383 19384 19385 19386 19387 19388 19389 1939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