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是回学们喜爱的课外读物,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据此可知,该故事反映的是我国当时进行的 (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
(2018石家庄二模)在历史学习中,老师要求同学们根据如图提示,确定一个学习主题,由此可以推断,他们学习的主题应是 A.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的治国方略 B.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C.基层民主的不断扩大 D.法制建设的春天
|
|
(2018邢台三模)“表决前,民主党派精英纷纷发言,表达了他们认为应该表达的意见:中国人民对宪法的诉求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但中国从未得到真正民主的宪法。今天,因为有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正确领导,中国人民就要如愿以偿了。”该材料描述的场景发生在下列哪一次会议上 A. B. C. D.
|
|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其相关事件的内在联系是 A.三大改造为“一五”计划奠定了制度基础 B.土地改革为工业化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C.“一五”计划促进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D.土地改革为三大改造奠定了经济基础
|
|
如图所示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成就。这些成就 A.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B. 使我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 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D.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
|
在这场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军事较量中,新中国领导人更坚定了加快国家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决心,随后新中国 A.实施了“一五”计划 B.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C.制定了“863”计划 D.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
|
|
事物的发展都是相互联系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利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类别归类列表(部分)如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及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畔意义。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中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材料三大会(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在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大”上,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 ——岳麓版《历史》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国是何社会性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是什么?
|
|
近代以来,无数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李鸿章) 材料一 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她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她,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材料三“挑选聪颖幼童赴美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谱悉,以培实用人才而图自强。” 一一李鸿章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洋务运动在人才培养方式、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方面的特点。 材料四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落的信中写道:“推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抑实不如日本。” ——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3)根据材料四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孙中山) 材料五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在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做出了杰出贡献。以下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均和孙中山有关: (4)仿照以下范例,从图2、图3、图4中任选一幅,介绍孙中山的相关革命活动。 (范例)(图片序号+时间+事件+意义)图1:1911年4月,由孙中山等人策划的广州起义爆发,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众寡悬殊失败。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材料六: (5)依据材料六,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沉沦史也是一部反抗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沉痛的记忆:逐渐沉沦的没落王朝) 材料一包含以下三则材料 ①庚子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巡…… ——《庚子西符丛谈》 ②对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她口遥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③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和角逐。……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判断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将材料序号和事件名称填写在年代尺的空白处。 (2)材料③认为这场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依据是什么? (3)《辛丑条约》的签订与哪一则材料有关?对中国社会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 (不屈的抗争:逐渐觉醒的民族意识) 材料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一一林则徐 (4)林则徐领导的哪一抗争活动充分体现了材料二表达的精神? 材料三观于首事诸人,多为烧山种田的农夫,农村中落第的士子,并其政下南京后(成丰三年,一八五三年),即宣布一种含有均分共有性质的土地政策。 一一李大到《李大到文集》 (5)李大钊所评论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中涉及的“含有均分共有性质的土地政策”是什么? 材料四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大法国,心胆寒,英美饿德尽消然,评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6)根据材料四指出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
|
|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以下事件和历史人物搭配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关天培 B.收复新疆—张之洞 C.戊戌六君子——谭嗣同 D.新文化运动——鲁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