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但她最惨痛的经历是在近代史,作为一国之都,侵略者两次在这里作威作福,为非作歹,迫使最高统治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但这里不是侵略者的天堂,中国劳动人民发起了抗争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序幕,三十年后,一个声音在这里震惊了世界,他庄严地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走上了独立自主、艰苦创业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大约三十年后,中国人民认真总结建设社会主义的得失成败、经验教训,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综合国力不断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推动者。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屈辱、抗争和自强史的缩影,北大清华自诞生起,就担负起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材料二:清华大学始建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一百年前的1911年,当时它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学校建在惨遭侵略者洗劫过的圆明园附近的清华园。多难兴邦,知耻而后勇,一百年来,清华大学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国英才和治国栋梁。

(1)与侵略者两次在北京城作威作福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 “中国劳动人民发起了抗争运动”的两次历史事件是什么?

(3)材料一中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它的创办能使你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哪件大事

(4)1900年是庚子年,想一想,材料二中的“庚子赔款”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5)从这座城市的变迁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李鸿章       图二  

(1)写出图一历史人物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或民用工业。

(2)你能认出图二是戊戌变法运动中的哪一重要人物,请写出来。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3)材料二中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

(4)图13、图14分别是洋务派创办的哪一类型的近代工业?

(5)据下图,指出1842——1890年外国轮船公司在华货物运送数量变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72——1890年外国轮船公司在华货物运送数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以上材料摘自《历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请问答: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请指出与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相对应的列强侵华战争名称。

(3)请概括指出材料一、二内容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

 

历史漫画形象揭示历史的深刻内涵,图7形象揭示哪一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中联军侵华战争

 

据资料统计,从1862—1894年这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业占中国这一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李鸿章“新政”事业的主题是(  )

A. 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    B. 发展近代产业,抵御外侮

C. 引进先进技术,兴办民族工业    D. 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俗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公车上书”为戊戌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B.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 慈禧太后残酷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    D. 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此文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是指(  )

A.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C.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 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同治要务》中写道:“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这一认识并付诸实现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生产之要素有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在此,梁启超着重强调(   )

A. 发展工业以工立国    B. 发展商业争夺市场

C. 引进外资发展生产    D. 学习西方君主立宪

 

下列是一组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图片内容相吻合的主题是(  )

A. 洋务运动的开展    B. 中国民主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D. 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27827/46130) 首页 上一页 27822 27823 27824 27825 27826 27827 27828 27829 27830 27831 2783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