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现有以下四幅图片,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① ② ③ ④ ①农民加入合作社 ②人民公社食堂 ③土地改革 ④小岗村“分田到户”字据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
|
“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
|
阿华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武汉长江大桥上,这种情景会出现在( ) A、解放战争时期 B、新中国成立时 C、抗美援朝时期 D、“一五”计划完成时
|
|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的遗体和许多烈士一样,安葬在朝鲜会昌的烈士陵园。他和黄继光、邱少云等人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赢得的称号是( ) A.抗日英雄 B.红军烈士 C.最可爱的人 D.两弹元勋
|
|
下列选项中对中国抗美援朝意图描述正确的是( ) A.黄鼠狼给鸡拜年 B.飞蛾扑火 C.狗拿耗子 D.唇亡齿寒
|
|
“地主”这一名词象征着封建主义,在人们脑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这一阶级退出中国历史舞台是在( ) A、辛亥革命 B、开国大典 C、1952年土地改革 D、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后
|
|
一部好电影往往比单纯说教更能打动人,感染人,更能生动地反映真实的历史。请你仔细观察画面,这一画面应出现在下面哪一部电影中( ) A.《长征》 B.《血战台儿庄》 C.《抉择》 D.《开国大典》
|
|
拿破仑曾说过: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下列事件中向世界宣告这头雄狮已醒的是( ) A.五四运动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姓氏改变与什么事件有关?材料二中人物及其相关事件反映了唐朝与吐蕃之间的什么关系?(2分) (2)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民族政权格局?材料四体现元朝哪一历史趋势?当时还有哪些现象反映这种趋势?(举一例即可)(2分) (3)材料五反映了唐朝怎样的对外政策?简析唐朝、元朝实行开明的内外政策的条件。(3分)
|
|
阅读下列材料:(8分) 【链接】2011年阳春三月“两会”在北京开幕。《人民日报》的头版发表文章《用“民生经济”提升幸福质量》,直接指出在两会上,民生和经济的话题备受关注。《两会特刊》也用大量的版面来关注两会上的民生问题,《两会进行时》、《我们的“十二五”》、《有话直说》、《落地有声》、《心系民生》等栏目都不同程度地对民生问题进行讨论。 材料一:隋炀帝即位后滥用民力,大兴土木,营造东都洛阳,并多次巡游江南,三次征伐高丽,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各地农民起义不断,隋朝分崩离析。618年他在江都被部将溢死,隋朝灭亡。 材料二: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诸司供进(进奉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徭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幸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三:武则天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鼓励发展农桑。她把开垦耕地和生产粮食多少作为对地方官进行赏罚的重要依据。她下令减轻徭役,把免除徭役的年龄由60岁降到50岁。 材料四:元世祖重视农业生产,禁止把农田改作牧场,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把新增田地和人口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概括材料二唐太宗赈灾的主要措施。联系材料一,简析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武则天和元世祖“重农”政策的共同点。(2分) (3)唐太宗、武则天、元世祖“重农”政策与举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此你有何认识?(3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