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两者最重要的相同点是( ) A.坚持走群众路线 B.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C.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
|
歌曲是流动的历史,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下列歌词出现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是( )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C.学习雷锋好榜样 D.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
|
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县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剩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这源于我党哪一政策的实施?(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公私合营
|
|
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比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B.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路线方针 C.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D.两次会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在实践中得到了坚持
|
|
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历程。下列年代尺中与1997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
A.党的诞生 B.打开国门 C.南巡讲话 D.高举旗帜
|
|
下列各项,属于如图所示会议公报内容的是( ) A.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C.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D.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真实的历史。“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的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现象。当时还出现“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打油诗。这些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自然灾害严重 B.苏联撤走专家 C.“左”的错误泛滥 D.“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
|
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坛生带头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接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府对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 ) A.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建立股份有限公司 C.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 D.转变为国营企业
|
|
如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