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短文 在常规化石能源非常紧缺的今天,核能受到越来越高度的重视,如今美国电力需求的21%是来自核电.核电站的大体组成如下图所示,核材料在原子反应堆中发生核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冷却剂将这些热能带到热交换器将水变成水蒸汽,水蒸气推动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最终实现了核能到电能的转换. 请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内容: (1)从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来看,发电机直接将______能转化成了电能. (2)发电机发电时是让线圈在磁场中旋转而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之为______现象 (3)核电站的核废料具有______性,对环境会造成相当大的危害,因而如何在开发新能源的同时,又注意环境的保护,是人类面临的一大课题. |
|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小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已知R1=12Ω,电流表A1的示数为0.5A,电流表A的示数为1.5A. 求: (1)电源电压; (2)灯泡L的电阻; (3)灯泡L的额定功率. |
|
如下表所示,现在市场上制成赛车的车架有各种不同的材料,这些材料的部分技术指标如下表:
(2)运动员骑着一辆赛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500m,所用时间是50s,假设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120N,在这段过程中,该运动员的功率是多少? (3)若运动员和赛车的总质量是60kg,车胎与地面总的接触面面积是4.0×10-3m3,该运动员骑车比赛时,赛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g=10N/kg) |
||||||||||||||||
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与物体质量大小有关;B.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C.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D.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中有一较长的水平粗糙桌面、一个带构的长方体木块和一支弹簧测力计可供使用. (1)小方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桌面上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右图所示,表中数据可以验证猜想______(填序号),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法,则该实验注意保持木块与桌面间的______不变,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
|||||||||||||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Rx阻值的实验中: (1)将实验电路图补画完整. (2)当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Rx的阻值为______欧. (3)某同学在实验中,不小心将滑动变阻器损坏(不能使用了),一时又找不到其他变阻器.此时该同学将滑动变阻器从电路中撤下后,假如还能测出Rx的阻值,那么,滑动变阻器损坏后,可能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______. (4)为了克服上述缺点,除了换用新的滑动变阻器外,还有什么方法______. |
|
(1)如图1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仪器,请你读出它们的示数.图(甲)中物块的长度为______cm.图(乙)中体温计所示温度是______℃. (2)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调节横梁平衡的操作步骤有: A.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当指针向右偏时,将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方调节直到指针对准刻度盘的中央; C.把游码放在标尺零刻线处; 请把操作正确、合理的步骤前的字母填在空白处:______. (3)如图2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缩小______的实像;若要在透镜固定的情况下,得到再大一些的清晰实像,除将蜡烛适当向右移动外,还应将光屏向______移动. |
|
(1)如图1所示,一只重10N的铅球放在地面上,请你画出它对地面的压力. (2)在图2中标出开关S闭合后电源的正极和置于螺线管正上方小磁针的北极. (3)如图3所示,人眼通过平面镜看到档板后的发光体S,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光源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
|
被誉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见证--宋代沉船“南海一号”已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终于在2007年12月22日被成功打捞出海,“南海一号”整体打捞方案是世界首创,在打捞过程中运用了许多我国自主创新的新技术、新科技.“南海一号”沉没于水下20m深,则船甲板上受到水的压强为 Pa,亚洲第一吊“华天龙”在缓慢吊起沉船没出水前,沉船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艘宋代古船排水量(船满载时的总质量)为600吨,则古船在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 N.(g=10N/kg,海水的密度为1.03×103kg/m3) | |
甲、乙两个小灯泡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所示,甲灯泡的电阻为 Ω,乙灯泡的电阻为 Ω(保留一位小数);将甲和乙串联后接在电压为 V的电源两端时,甲灯泡中流过的电流为0.3A. |
|
河源龙川到惠州的距离约为160公里,小张同学坐火车从龙川到惠州需要2h,列车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km/h.列车经过时,站台上候车的乘客应站在lm安全线外,若人离铁道太近很可能被吸进铁道,这是由于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 ,压强 造成的(填“增大”或“减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