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大型文化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在央视三套首播,一经播出即获好评无数。你所在的学校开展了“走近国家宝藏”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探究】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分析《国家宝藏》能够获得好评的原因。

材料一:作为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旨在展示国宝的背景故事,将各种艺术形式融入到室内综艺节目、纪录片和戏剧中。每个博物馆推荐的镇馆之宝将交予民众甄选,最终节目组将以“国家宝藏”为主题在故宫举办一场特展,展品即为最终甄选出的9件国宝。

材料二:节目组为这些国宝选择了27位明星“护宝人”,包括王刚、梁家辉、王凯、段奕宏、李晨、易烊千玺等。

①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言巧辩】有人推荐王叔远雕刻的“核舟”进入《国家宝藏》节目,你同学小华觉得不合适,他认为核舟仅是一个手艺人的雕刻艺术,不能代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而你不同意他的观点,请你依据链接材料和我们学过的课文《核舟记》向他简要陈述你的理由。

链接材料:根据我国文物分类标准,只有一级甲等文物才能称其为“国宝”。一件文物究竟是不是一级甲等,首先不是文物价值几何,最重要的是它必须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有了这一层意义,才能被认定为“国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字传承】梁家辉在《国家宝藏》里说:“看一个民族有多伟大,就得看他的文字。”《国家宝藏》节目组特别强调“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同学们,薪火相传,先从传承汉字开启吧。

(1)从汉字造字方法角度看,“国家宝藏”中“家”属于_____________

(2) 学校准备组织一次汉字书写大赛,请你为这次大赛拟写一幅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回忆儿时长辈送他绘图的书,给他的印象很深,如《____》和《______》两篇文章中就提及到。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筑路”开头这样写道:“秋雨打着人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雨云,在低空缓缓移动。秋深了,森林里一望无际的林木已经光秃秃的,老榆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树皮的皱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蓓姬在洞中迷了路,他们用蜡烛、风筝线探路,却遇到乔•哈泼。

B.《水浒传》中林冲上梁山后,寨主“托塔天王”晁盖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

C.唐僧师徒取经功德圆满,如来佛为他们授职,封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分别为旃檀功德佛、斗战胜佛、净坛使者、金身罗汉。

D.《格列佛游记》中,作者用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剖析了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从善如登,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有过则改。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必先利其器。

______________,她在丛中笑。

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

⑦《雁门太守行》中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下列各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鸡鸣狗吠”“仙露琼浆”“春华秋实”(分析:这三个短语都是并列短语)

B. 在海南的战略定位中,不仅要建设一座国际旅游岛,还要建设一座智慧岛。(分析:此句中“不仅……还要……”关联词使用正确)

C. 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分析:此句中“差强人意”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 《小石潭记》《陋室铭》《与朱元思书》三篇文章标题中的“记”“铭”“书”都是古代的文体,其中“记”是用于述功纪行或警诫劝勉的文体(分析:用于述功纪行或警诫劝勉的文体是“铭”)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间是真实存在的?还是我们的主观幻觉?

B.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C. 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歌曲“高山青”,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一位阿里山姑娘。

D. 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等……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美是亲近所得,是需要用心灵níng视才能抵达的。云卷天边,湖水拍岸,以深suì疏朗的蓝天为背景dì听湖水的声音,显得格外安xiáng、宁静。

 

 

 

 

 

 

 

 

 

 

 

 

 

 

 

 

 

 

 

“咀嚼”《现代汉语词典》其中一项释义为“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从小到大,我们咀嚼着成长中的滋味,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

请以“咀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限;③文体不限;④字数600字以上(写诗歌不少于20行);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在痛苦的深处微笑

周海亮

父亲驾驶着货车,在一条陌生且偏僻的土路上奔驰。突然货车扭起了秧歌,几近失控。他狠狠地踩下刹车,避免了一场可怕的灾难。他对七岁的儿子说,坐在车上别动,我下去看一下。

汽车停下的位置,是一个斜缓的下坡。父亲钻到货车下,仔细检查他的车。正午的太阳高悬在空中,坑坑洼洼的土路上没有任何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儿子在驾驶室里唱起快乐的歌,父亲轻轻地笑了,他握住扳手的手加大了力气。

突然,毫无征兆地,汽车滑动了一下。男人永远不会知道汽车为什么会突然滑动,是刹车突然失灵,还是驾驶室里的儿子扳动了刹车。似乎汽车在他头顶快速地驶过去,然后猛地一颤,就停下了。儿子的歌声戛然而止。那一瞬,巨大的痛苦让父亲几近昏厥。

他仍然躺在车底下。凭经验,他知道,是一块凸起的石头阻挡了滚动的车轮。他想爬出去,可是他的身体根本动不了。他感到一种几乎令他无法忍受的剧痛。他不能够辨别这剧痛来自身体的哪个部位,更不知道在那一刹那,车轮是从他的胸膛上还是两腿上轧过去的。那一刻他只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他高喊着儿子的名字,他说你没事吧?

儿子推开车门,跳下来。他说我没事,我不知道汽车怎么突然动了。

父亲朝儿子微笑,他说你没事就好,你把电话拿给我。

儿子说你要电话干什么?你怎么不起来?

父亲说我累了,我想躺在这里休息一会儿。你把电话找给我,我给妈妈打个电话。疼痛在一点一点地加剧,如果不是儿子在场,他想,他或许会痛苦地大叫起来。可是现在,他只能微笑着面对自己的儿子。

儿子取来了电话,他拨通了急救电话。可是他根本无法讲清楚他所处的准确地点。他不知道急救车什么时间能够抵达这里,更不知道,还他能不能挨过这段漫长的时间。

接着他拨通了妻子的电话。她问你还好吗?他说还好,我们现在正在休息。她问小家伙好吗?他说好,在旁边呢。然后他扭过头,冲蹲在不远处的儿子挤挤眼睛。她说那就好,早点回来,想你们了。他听到她在几千公里外轻吻了他,然后挂断了电话。他笑着对儿子说,你就蹲在这里,别回到汽车里去———他不敢肯定,汽车会不会再一次滑行。

儿子有些不太愿意,他说天太热了,我不喜欢蹲在这里,你还没把车修好吗?

他朝儿子微笑。他说还得等一会儿,并且,我还没有休息好。这样,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我们朝对方微笑,看谁先支持不住,记住,只能微笑。A父亲盯着他的儿子,微笑的表情似乎凝固了。只有他知道,此时,他在经受着怎样一种天崩地裂的剧痛。

儿子对游戏产生了兴趣。他坐在地上,学着父亲的样子微笑。后来他困了,眼皮不停地打架。终于,他躺在地上睡着了。

很长时间后他醒过来。他看到手忙脚乱的人群。他看到很多人喊着号子,掀开了货车,将脸色苍白的父亲抬上了急救车。父亲看着他,仍然是微笑的表情。

父亲保住了性命,却永远失去了两条腿,可是他没有失去微笑。B微笑像阳光一样在他脸上流淌,让人踏实,充满安全感。

后来儿子长大了,一个人漂泊在外,有了女朋友,结了婚,也有了儿子。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的生活动荡不安。他身心疲惫,一个人承受着太多的艰辛和痛苦。可是,当面对自己的朋友,面对自己的妻儿,他总是深藏起所有痛苦,而在脸上挂着和父亲一样的微笑。

他微笑着说,这是很多年前,我那面对灾难的父亲,留给我的所有表情。

是的,微笑不是父亲的唯一表情,但无疑,微笑是所有父亲最重要的表情。在痛苦的深处微笑,那是爱和责任。

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选文的内容。

2.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作用?

3.任选一句,品味语言。

A. 父亲盯着他儿子,微笑的表情似乎凝固了。

B. 微笑像阳光一样在他脸上流淌,让人踏实,充满安全感

我选_______,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谈谈对文中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

 

那汉提着朴刀,走到面前,唱个大喏,说道:“押司认得小弟么?”宋江道:“足下有些面善。”那汉道:“可借一步说话。”宋江便和那汉入一条僻静小巷。那汉道:“这个酒店里好说话。”两个上到酒楼,拣个僻静阁儿里坐下。……宋江道:“兄长是谁?真个有些面熟。小人失忘了。”那汉道:“小弟便是晁保正庄上曾拜识尊颜蒙恩救了性命的赤发鬼刘唐便是。”

1.选文中刘唐为什么要冒险来找宋江?请简述原著相关情节。(50字以内)

2.结合全书,简要概括宋江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1.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

2.请就第③段的论证方法或论证过程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作答。

3.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  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0359/24158) 首页 上一页 10354 10355 10356 10357 10358 10359 10360 10361 10362 10363 1036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