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 完成小题 长相思·山一程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关①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②于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①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②聒 (guō): 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1.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B. “夜深千帐灯”一句描写了旷野宿营灯光熠熠的景观,流露出词人此时喜悦的心情. C. 下片开头 “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 D. 结句的“聒”字用得很灵脱,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 2.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是 ( ) A. “聒碎乡心梦不成”与上片 “夜深千帐灯”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 B.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 “身”向榆关, 那也 就暗示出 “心”向京师。 C.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华美绚丽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所称道的。 D. “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 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
|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 ;那清脆如弹拨者, ;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 ;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 。 (1)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2)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3)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4)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A.(1)(2)(3)(4) B.(1)(2)(4)(3) C.(2)(1)(4)(3) D.(2)(1)(3)(4)
|
|
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用艾叶做的米果,清香扑鼻, 味道甚佳,口感滑嫩而不腻, 软中兼韧,是当地人最最喜欢的一种特色小吃。 ②艾叶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止痒的功效。 ③每年的阳春三月,当艾叶长出嫩叶,客家人都兴做艾叶米果,用来敬谢观音菩萨和招待客人。 ④这一习俗起源于何朝何代,已无法考证, 据说,这种小吃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一直长 盛不衰。 ⑤江西省吉安市的客家人都有"吃新"的习俗,艾叶米果是其中之一。 A. ⑤④②①③ B. ⑤③④②① C. ③②①⑤④ D. ⑤①②④③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翁老师是前几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B. 经过治疗,小明的病已经恢复了健康。 C. 有专家指出,运动量过少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D. 由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你这样子断章取义的去理解他的意思是不对的. B. 听到这个消息,她突然歇斯底里地大哭起来. C. 她的文章写得很不错,这与她平时寻章摘句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 D. 毛泽东的词 《沁园春·雪》里有气吞斗牛的气概.
|
|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扶掖 (yè) 怄 (òu) 勾当 (dàng) 心无旁鹜 B. 恣睢(zì suī) 狡黠(xiá) 枘凿(záo) 强聒不舍 C. 抽噎(yè) 谀词(yú) 嗤笑(chī) 唯唯连声 D. 襁褓 (qiǎng bǎo) 拮据 (jù) 蓬蒿 (gāo) 一代天骄
|
|
淮安过年风俗记 ①在淮安,一进腊月门,就有过年的气氛。过了冬至,日子飞快。十二月初八日吃腊八粥。制腊八粥用籼米、糯米各半,另加多种干果,如莲子、枣子、白果、核桃、龙眼、花生等,以及白糖、冰糖,根据各人口味,可以随嗜好加入煨煮。 ②冬至,祭拜祖先。一过腊月二十,紧锣密鼓,大家忙过年。大扫除,将屋内屋外打扫干净,所有铜锡用具,皆去垢搽光,家家户户,焕然一新。之后贴春联、挂当、年画,更觉喜气洋洋。 ③腊月二十四送灶,供麦芽糖、草料(稻草剪碎加黄豆),焚化送灶符。据说,麦芽糖可粘着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少说话。草料是给他赶脚程用的。 ④送灶多由家庭主妇拜送,然后至除夕日,再将灶王爷接回来,名曰“接灶”,俗谓“男不送灶,女不拜月”。为何有此说法,言人人殊,无从查考。 ⑤三十晚上更忙。送了灶,就忙重阳旗子,就是重阳糕的那个旗子,跟人家多要些个,各个门上都要贴。事先准备好一根青蒜、重阳旗子、一个葫芦——葫芦上还要写字。世上说的:“瘟神老爷,本姓雷,不姓葫芦,就姓韦。”门上贴,窗户上贴,房门口贴,堂屋门口贴,被要盖大红的,并把对联全部贴好。 ⑥据淮安夯轮寺巷杨老太说,三十晚上,在杨家祠堂还要悬影。杨家是个做官人家,男像是补褂朝珠,女像则为凤冠霞帔,好看呢,有不少幅,多少代下来了。那个亡人牌子,能装两大箱子。除夕晚上就“请出来”悬挂起来,叫做悬影。第二天早上,各房头都来磕头,敬香烛。中间条桌上,四个豆碟早已摆下来供奉(豆碟,就是高脚杯,底下三个足,上面是个盘子,底下一个座子,官宦人家特有的)。四个豆碟摆下来,当中一个漆器盒子,常供在那里,要供多少天呢。到二月二,就落影了。家族里面,各房头来人都到影像和亡人龛子跟前磕头。如老祖宅夯轮寺巷杨家、多子巷杨仲和家等等,他们都来老祖宅夯轮寺巷杨家祠堂磕祖迎头。 ⑦除夕夜守岁,多有家族族长通宵守岁。有通宵不眠者,先辞岁,而后长辈给小辈压岁钱。除夕日,还大开赌禁,男女老少均可尽兴,喧闹通宵。但天未明,即需迎接天地。爆竹声由除夕晚至初一上午,此起彼伏,连续不断。 ⑧正月初一早早起来,打扮得格格正正的,不然这个家也不像样子。人还要打扮好好的,堂屋内也清清亮亮的。遇见人都要都说些吉利话,弄个枣子给人家吃着,叫个早生贵子;弄个桔子,把人家吃着,叫个走局走局;弄个糕给人家吃着,叫个步步登高;弄个糖给人家吃着,叫个甜甜蜜蜜……都是吉利话。 ⑨大年初五,过去淮安还有个风俗就是圆坟。如淮安夯轮寺巷杨家各房头都要到城东花庄、张家桥(在季桥)杨殿邦墓园祭祖圆坟。即日,一大早,多子巷杨家、城隍庙巷杨家、吕祖殿巷杨家、小观音寺巷杨家等杨氏家族,他们都到夯轮寺巷北街头集中,排一条街下来,伞扇轿亭、声势浩荡、车马簇簇,向城东花庄、张家桥出发,沿街挤满了人看杨家祭祖圆坟的队伍。 ⑩正月初五,都要看皇历,出门向东迎财神,不是乱出行的!半夜子时开始接财神,燃放爆竹、松枝与接天地、架松门同时。沿街商店自此日开市,但所营为非日需品,其他有延至正月十六日才开市的。 从初一至初七,天天要拜天灯,其中初六为人日,祭拜较为隆重。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如遇年丰,工商业繁荣,往往举行灯会。各家争奇斗艳,竞悬彩灯,并派人持灯,参加花灯大会,锣鼓喧天,爆竹连鸣。 正月初五至正月底,淮安盛行吃春酒。请酒对象多以新婚夫妇为主,遍及亲朋。像淮安大户人家杨寿康与谢荣芳夫妇在新婚时,就有十六家子亲戚请他们吃春酒。杨老太说:有舅太太家、姨太太家(又是叔婆)、姑太太家、本家,共十六家子。都有厨子,都是城里有名的大户人家,少则一二桌,多至六七桌。有时时间重叠,新郎新娘一日连赴数席。 元宵后,还有二月二祭拜土地公。至此,过年声息偃止。 (高建平/文 有删减) 1.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展开叙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章主要从哪些方面来阐述淮安过年风俗的? 3.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作用。 据淮安夯轮寺巷杨老太说,三十晚上,在杨家祠堂还要悬影。 4.随着时代的发展,淮安很多过年风俗已经消失,请联系文章内容,说说在你身边还保留着哪些过年风俗?还有哪些不同的过年风俗?
|
|
父亲的救援 张铭书 ①1992年,我在地区高师读书,父母亲在老家种田。父亲为贴补家用,不顾多年腰疼的老毛病,农忙之余帮人跑起了长途货运。这年父亲已46岁。 ②正是这年,出了一件大事,父亲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所有的细节。 ③那天正好是寒露,阴历的八月二十九。天黑且下着雨的时候,父亲从外地跑车回来,刚一进村,就看见村支书迎头挡在车灯前面,朝父亲一个劲儿地摆手。父亲赶紧刹车。支书一脸焦急地说:“快!你娃出事了!”原来他刚刚从电视里插播的紧急通告里看到: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在本市遭遇车祸,被紧急送往市一院,司机已逃逸,小伙身上只找出一些零钱,另有一本学生证,望家人紧急联系。学生证上写着我的名字,所以支书便急吼吼地来找我父亲。 ④父亲的脸迅速变得煞白,他蹲在车下先抽了两分钟烟,然后抬头问支书:“你家里还有多少钱?”支书说:“也不太多。”父亲说:“有多少拿多少吧。”幸好父亲身上还装着代收的几千元货款。 ⑤父亲不敢让我母亲知道,家也没回,当即发动车,准备直奔市一院。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扑市里。从小镇到市区仅八十公里,一个小时后就到了。 ⑥主治医生马上催他火速往住院部缴钱:“伤情非常严重,需立即手术,如果再晚几个小时联系不到家人,双腿将很难保住。” ⑦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他跌跌撞撞地赶紧往缴费处跑。 ⑧从缴费处回来,不顾护士的拦阻,硬闯进急诊室。 ⑨父亲看到的是一张清秀的面容。人已昏迷过去。父亲的心里“咯噔”一下,因为他发现这个小伙并非他儿子——也就是说,并不是我。父亲从里面退出来,反复端详从小伙身上找出的那张学生证,学生证上的照片和名字都是我的,没有错呀。父亲迷惑了。 ⑩这时来了几名警察,警察告诉父亲,这个小伙的身份刚刚弄清了,原来是一名小偷,刚刚在公交车上偷了几个学生,被人发觉后,就跳车狂奔,他做贼心虚,已经把所有追赶的人都甩掉了,还是不停地飞跑,结果就跑到了一个车轱辘上。 ⑾父亲这才松了一口气。整个人虚脱得一身大汗,瘫坐在门口的石头台阶上,再也站不起来。 ⑿这时,父亲的战友提醒道:“病人不是你儿子,你缴的住院押金怎么办?” ⒀父亲说:“当然要退了,他偷了我儿子,还害得差点吓死我,哪能再给他白扔钱?” ⒁父亲就到收费处去退钱。收费处让父亲找主治医生开退费说明。又去找主治医生,主治医生刷刷几笔就开好了。 ⒂父亲却犹豫起来,说,算了,这钱我不退了,你们接着给他治吧,长得那么漂亮的小伙子,要是少了两条腿多可惜呀,他家里应该也有父母,他的父母也一定会疼得心慌。 ⒃小伙的手术顺利进行。 ⒄此时已是深夜,雨也停了,父亲想来学校找我,又怕打搅我睡觉,就和战友在车里胡乱挤了一宿,第二日早上才来学校,看见我后,冲上来紧紧抱了我一下。父亲一贯性格刚强,平时很少流露感情,这次拥抱,还是我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 ⒅那小伙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恢复得很好。小伙出院那天,阳光灿烂。他寻到我家,给我父亲磕了仨响头,非要认我父亲为干爹。 ⒆我父亲担心他再学坏,就让他跟自己学开车。 ⒇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他已成为本市运输业非常叫得响的一位老板,去年,还被市里评为“年度最具爱心十大人物”之一。 1.文章第②节中的“一件大事”是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2.请赏析下句中“扑”字的表达效果。 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扑市里。 3.第⑦段说“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请你说说前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父亲的“隐忍”? 4.文章的标题“父亲的救援”有哪些含义?
|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着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第二段中加粗的“跑”与第一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2.选出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第一段第3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不熟练。 B. 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 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二段中的“歌吹”。 D. 作者在第四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二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3.从第一、二、三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分别从括号里选出能恰当概括“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 第一段________(A活泼 B轻松) 第二段________(A急切 B焦虑) 第三段________(A惘然 B陶醉) 4.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是哪一项?请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 A. 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情景。 B. 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 C. 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 D. 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
|
|
灵活运用词语,能使表达新颖活泼。请你参照下面示例中加点词的用法,自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要求:体现词语的灵活运用;不得选用示例中加点的词。) 示例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鲁迅《社戏》) 示例2:喝了几天,痛快了几天,哥们了几天。 (阿成《黑龙江的山很多了》) 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