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之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选自《狼》其三)

[注释]①遗:留下。②行室:俗称“窝棚”。③顾:然而,可是。④吹豕之法:豕(shǐ),猪。吹豕之法,猪被杀后,屠户在猪脚下隔开皮吹气,便于去其皮毛。⑤移时:过了一段时间。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野有麦场    顾:_______     (2)一狼其中    洞:_______

(3)令不可      去:_______     (4)直不能屈    股: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B. 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C. 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D. 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4.【甲】文通过屠户战胜恶狼的过程,揭露了狼的________________的本性;【乙】文屠户用________________(方法)杀死恶狼。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宿”的意思。

B. 首联中“客路”即“旅人前行的路”,点出了诗人的“旅人”身份。

C. 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涨潮水面开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壮阔景象。

D. 颈联借助奇特的想象蕴含着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2.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太阳从花园里收①(A.liàn   B.liǎn)起它金色的余huī【甲】(A.辉  B.晖),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洒下清辉静柔如水。我坐在树丛下,注视着这瞬息万变的天幕,树叶飘舞,袅娜多姿。每一片叶子都是这次舞会的主角。叶子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热②(A.chén  B.shén)地摆弄他妖娆的舞姿,为春,夏,秋做个总结,像是一只棕色的蝴蝶飞向大地,安xiáng【乙】(A.详   B.祥)地卧在大地的怀中,没有遗憾,没有感伤。

(1)为文中①处和②处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_______  ②_______

(2)为文中【甲】处和【乙】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甲】_______  【乙】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诫子书》的作者是诸葛亮。“书”指书信。

B. 《春》和《天上的街市》都是朱自清的作品。

C. 《金色花》是俄国诗人泰戈尔的作品。

D. 《狼》选自于《聊斋志异》,作者是明朝文学家蒲松龄。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2)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3)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

(4)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刘禹锡)

(6)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诫子书》诸葛亮)

(7)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8)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9)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借月抒怀,抒发对友人的关切与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仿照上面的句式,选取你熟悉的一个同学来描写。要求:积极向上有新意。

 

理解强化(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有关问题)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②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③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④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⑤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这段文字是从那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

2.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和“他并没有先‘说’”中的“说”的不同含义。

3.为表现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选取了什么材料加以表现?请用一句话概括。

4.“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些话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5.谈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指代什么

6.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闻一多先生在钻研古代典籍时的情形

7.一月不梳头出自杜甫诗句百年深得醉,一月不梳头,说明杜甫奔波一生,难得在成都草堂有较安定的生活,古疏懒得一月不梳头.你认为文中用这个典故有何用意?

8.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请从所给的五个画线句中选出一句进行欣赏,说说它好在哪里。

 

能力提高

(1)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体会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作者选取了三个事例来表现,试分析并体会作者的详略处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下列句中加粗的“说”的含义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句的含义及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答题。

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如何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1607/24158) 首页 上一页 11602 11603 11604 11605 11606 11607 11608 11609 11610 11611 1161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