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________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_________,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_________。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 A. 高雅 淡然 平静 B. 高贵 淡泊 平静 C. 高贵 淡然 平和 D. 高雅 淡泊 平和
|
|
下列词语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筹划 浮想连翩 郑重其事 若既若离 B. 竣工 言简意赅 推陈出新 销声匿迹 C. 陶冶 物竟天择 融汇贯通 中流砥柱 D. 驾驭 开天劈地 不解之缘 必恭必敬
|
|
下列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刹(chà) 拾级(shí) 俨然(yán) 苍劲 (jìng) B. 瑰宝(guī) 吝啬(sè) 瞭望(liào) 温馨 (xīn) C. 剔透(tì) 雄踞(jù) 症结(zhèng) 笼罩(lǒng) D. 癖性(bǐ) 执拗(niù) 怅惘(wǎng) 诘责(jí)
|
|
马云有一次演讲的开场白是这样的:“互联网就像一场万米长跑,我们只是刚刚完成最初的100米,很难说你旁边的人就是真正的竞争对手,再向前跑3000米,或许你才能发现到底谁是你真正的竞争对手。 请以“真正的对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请认真书写。
|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枯荷有意 王宏启 ①进入玄武门,路左一侧,是一片荷池。瑟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催来了寒霜,剪破了夏荷的新装,让日渐消瘦的荷叶变得枯萎残破。 ②老师说:“就在这儿坐一坐,看看枯荷吧。” ③周末,徐老师从苏中宝应来南京看病。我提出到医院附近的玄武湖走走,散散心。 ④清澈的湖水,西斜的秋阳,衬托着一片片被岁月打磨的荷叶。弯折的茎、低垂的头,宛如沧桑之后的静静反思。 ⑤老师问:“还记得李商隐的诗句吗?”“您是说‘留得枯荷听雨声’吧?就这一句,您曾经足足讲了一堂课呢。” ⑥我约略懂得老师此时的感慨。上世纪六十年代,她和同学们,响应号召,打起背包,高举红旗,唱着激昂的歌曲,从省城南京奔赴水乡宝应,成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⑦徐老师就住我家,接受我母亲的再教育。当时,我母亲是大队的党支部委员、妇联主任,却不识字。于是,我们家成了有趣的家庭学校。白天,我母亲教她识庄稼、干农活。晚上,煤油灯下她教母亲和我一起识字写字。 ⑧记得有一年冬天,生产队兴修水利,每个知青分得一段沟渠,标准和农民一样,宽三米深两米。徐老师的身高只有一米五四左右,站在渠底,根本看不见她的头,她却一锹一锹挖出湿重的淤泥,艰难地举过头顶,再甩出地面,有时一长串泥浆会从她的头顶一直流向她的脸、她的全身。母亲看到徐老师的狼狈相,实在不忍心,常常过来帮她完成任务。一年后,由于村办小学缺老师,在母亲极力推荐下,徐老师成了代课老师。几年后,徐老师从村小学调入乡初中,又调入城郊中学,再调入县中。记不清是哪一年的秋天,徐老师和一位当地的老师成了家。 ⑨面前的枯荷,令我想起四十年前徐老师讲枯荷听雨的情景。她专门选择一个雨天将我们带至池塘边,现场讲授,滔滔不绝,神采飞扬。四十年后,面对眼前的枯荷,她却沉默不语。老师满头白发,就像这些枯荷,它们虽也曾织出色彩斑斓的梦,可大多把绚丽和激情留给了昨天。 ⑩此时我想,一株长在淤泥里的荷,经历了春的萌发、夏的茁壮、秋的丰硕之后,留给冬季的已是满塘枯荷。然而,枯荷在凝寒的秋水中却风骨依旧,坚守着本性中的韧性与坚毅。枯荷虽败,那长在地下的茎,正浸润着节气,承载着生命的重负,孕育着下一个新的开始。雨打残荷,那是在演奏生命的旋律;枯枝蘸水,那是在谱写崭新的乐章! ⑪临走时,我和老师不约而同地又回望了一眼池塘里的枯荷,那简约的枝干、别致的线条、自然的姿态,契合着天光水色,呈现出特别的美。真可谓:生而为荷,枯也有意。 (选自《扬子晚报》2017年12月7日B03版) 1.文章⑥-⑨段主要写了徐老师的哪些旧事? 2.简要写出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1)瑟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催来了寒霜,剪破了夏荷的新装,让日渐消瘦的荷叶变得枯萎残破。(请分析加点的“剪”字的表达效果) (2)她却一锹一锹挖出湿重的淤泥,艰难地举过头顶,再甩出地面。(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4.联系上文,写出你对“生而为荷,枯也有意”这句话的理解。(80-100字)
|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面对校园欺凌,必须止恶于微 吉哲鹏 ①蹲马步、殴打、往身上浇开水,这些极度恶劣的行为,竟是云南省建水县5个小学三年级学生对同学的欺凌。更为揪心的是,这样的伤害行为几天后才被他人发现。 ②近年来,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呈施害者低龄化、施害行为暴力化、手段多样化等特点。面对校园欺凌,必须止恶于微。守护孩子的身心安全、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应当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关注,也是各部门、各层面亟待强化的责任。 ③止恶于微,就是各方高度重视校园欺凌的苗头,勇于保护每一个学生。校园欺凌的本质是恃强凌弱,许多受害者面对欺凌不敢反抗、不敢求助、不敢报警,换来的是变本加厉的伤害。恶行有恃无恐,微小的苗头最终可能会酿成犯罪。建水这起欺凌事件中,第二个受害的孩子就是被认为“软弱”而遭遇暴行。 ④止恶于微,要让保护显露锋芒。锋芒不是以暴制暴、以牙还牙,不是不顾后果的冲动,而是要长出保护孩子的“牙齿”。让受到欺凌的学生敢于向老师、向家长、向警察求助,把自己的遭遇大声说出来。 ⑤止恶于微来自父母的关心。家长必须明确:安全是基本底线,尊严是人格脊梁,教育孩子与人为善和培养孩子的自尊自强同样重要,一味忍让不能获取同情与尊重,反而会将自己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更别提维护尊严。 ⑥止恶于微来自老师的坚定。在一些校园欺凌事件中,个别学校管理者、教师消极应对求助,甚至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这种漠然实质上助长了欺凌。学校管理者和老师必须告知学生“欺凌是一种违法行为”,坚决构筑好防治校园欺凌的第一道防线。 ⑦止恶于微来自司法的刚性。公安、检察机关、教育部门等要建立好预防校园欺凌干预平台,控制和干预欺凌发生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根据性质和伤害程度做出相应处理,用司法的刚性塑造善良的韧性。 ⑧对欺凌者的纵容就是对被欺凌者的伤害。全社会都应知晓并谨记: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那个被害者,在欺凌行为发生时,如果人人都能及时站出来,不逃避不回避,让尊严点亮尊严,让善良守护善良,孩子们的世界才能远离暴力和伤害。 (摘自2017年12月10日新华网)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阅读⑤-⑧段,扼要归纳“让保护显露锋芒”的几种途径。 3.简析第⑥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文中最后一段作者提到“让尊严点亮尊严,让善良守护善良”,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
范仲淹传(节选)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②。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③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列传第七十三,有删节) 【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的少数民族,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为主。②参知政事:官名。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③除:授官,除去旧职以任新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会王伦寇淮南(_________) (2)妻子衣食(_________) (3)为政尚忠厚(_________) (4)及其卒也(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 3.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欹湖① 唐 王维 吹箫凌极浦②,日暮送夫君③。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④白云。 注释:①欹(qī)湖:风景胜地,在今陕西蓝田县境。②凌:这里指箫声远扬。极浦:远处的水边。③夫君:指作者的朋友。④卷:(白云)弥漫的样子。 (1)适当想象,描绘一、二两句的画面。 (2)全诗无一字言及离情,而离情已深蕴其中,请以三、四句为例简要分析。
|
|
语文综合实践。 【活动一】 在飞岛国“拉格多大科学院”里,格列佛获得了很多见闻,请写出其中三个。 【活动二】 学校在大课间开设了“朗读者”活动,为了鼓励更多同学走上“朗读台”,请你拟写一句宣传语。 【活动三】下图为“12.1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宣传画。 (1)请用简洁的文字介绍画面主要内容。 (2)请简要写出你的感悟。
|
|
默写。 (1)关关雎鸠, 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 (2)蓦然回首,那人却在,____________。 (辛弃疾《青玉案》)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 (4)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 (5)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