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客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 (2)去后乃至(_____) (3)尊君在不?(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 3.下列对于文中词句及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与友期行一,交代了全文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是说到了约定的时间友人未到,陈太丘就先离开了。 B. 友人发“怒”的原因是他到了约定的地点后,陈太丘没有等待友人到来就离开了,是陈太丘不守信。 C. 陈太丘的儿子元方面对友人对父亲的指责,指出是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 D. 短文记述了元方与来客的对话,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讲礼貌,否则会失去友谊。
|
|
仿照下面的示例,从“铅笔、橡皮、尺子’’三种常见事物选择两种,写两个既符台物品特点又包含生活道理的句子。(30字以内) 【示例】圆规——定下心,人生就能画出完美的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B. 路旁增设阅报栏,不但可以方便市民阅读,而且能够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C. 随着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使我们都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D. 许多超市将个头大的西瓜切成小块出售,一块西瓜不超过5块钱左右,非常划算。
|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如果畏惧独处、讨厌寂寞、稍稍闲下来就有呼朋引伴的冲动,那至少能证明其精神力量还很薄弱。 B. 他虽然不富裕,但支援灾区,从不吝啬。 C. 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D. 要为前进寻找条件,不为后退拼凑理由。
|
|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看吧,由dèng qīng (_________)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个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 (2)后来发生了fēn qí(________),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3)这是荒园,rén jì hǎn zhì(_________),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4)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pí juàn bù kān (_________)了。
|
|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及文学常识。 (1)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__,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 (5)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按要求作文 请以“痕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x”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
|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①我的高中是在文革中度过的。说到这个时候,大家很快会想到一个词,叫“荒漠”。因为这是一个一望无际的荒漠的时代。可是你们大概谁都不能想到,本人受到的最好的教育恰恰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为什么?因为当时有一批苏州城、无锡城名校里头的名师,下放在江苏盐城那一大片芦苇荡里。他们到了我所在的中学,做了我的老师。 ②那些老师各有各的品性,各有各的脾气。特别要感激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这位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 ③我记得地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了什么叫“语文”。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 ④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傍晚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向了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千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⑤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她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杆。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⑥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 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地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看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地认真。你再看看那最后一本作丈,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⑦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拉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⑧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含,走进校园,只见明月当空,清激的月光铺在校园里头,温婉如水。那个夜晚是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 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⑨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所学校品质的构建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所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⑩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 (文章有删改) 1.文章讲述了“我的语文老师”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品味第⑤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含,走进校园,只见明月当空,清激的月光铺在校园里头,温婉如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段和第⑥段结尾,两次写到“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文中的语文老师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对此你怎么理解?
|
|
时间去哪儿了 ①“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②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宪全形成,这需要前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以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馒,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童年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③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回忆往往从七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三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七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七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④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是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⑤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还没有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而年长的人,剩往往过了1分钟才认为这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胡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⑥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种单调的重复刺激。半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⑦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五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而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 总过程的5%;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1.联系全文回答:为什么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感觉时间越来越快? 2.请结合语境,分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在七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35%的内容。 3.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一个五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而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
|
|
班上开展主题为“见贤思齐,崇尚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动,请做以下的准备。 (1)【观点论述】英雄一直是根植于民心的榜样形象,可是,一段时间以来,花木兰被小品另类演绎,邱少云、刘胡兰等英雄的事迹屡遭质疑。“如何正确对待我们的英雄”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英雄与国家、民族、个人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认真审视、深入思考、鲜明表达。请围绕话题,写出你的观点、理由及结论。字数在7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撰写对联】我国文学和历史上有许多耳熟能详的巾帼英雄。下面的对联拟描述其中的两位,只有上联,请续写下联。 上联:穆桂英挂帅出征立伟业 下联: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