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龟壳/地壳 曝热/一曝十寒 乘隙进攻/千乘之国 B. 譬如/癖好 梗概/慷慨激昂 惊涛骇浪/言简意赅 C. 缱绻/蜷缩 绚烂/怪石嶙峋 蠢蠢而蠕/妇孺皆知 D. 夹缝/夹杂 跳踉/踉踉跄跄 叨扰四邻/絮絮叨叨
|
|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与挚友相伴的日子,我们互励互助,共同成长;与父母相伴的日子,承欢膝下,享受亲情;与书籍相伴的日子,博览古今,通晓世事;与爱相伴的日子,学会关心,懂得感恩…… 请以“与__________ 相伴的日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炎热夏季的告别,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每一次的告别,都有一个故事,或激情燃烧,或凄美动人,或惊心动魄。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朗读者》七期卷首语) 请以“告别”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 6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套写;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
|
|
有它的地方叫故乡/舒 翼 ①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②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③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④我对油菜花再熟悉不过了。我的故乡坐落在苏中平原上,属于里下河水乡,水网密集,油菜花随处可见,田间、路边、河坡上……经常能看见这种极其普通的花儿。小时候,每天放学后,爸爸骑着自行车接我回家,路边的一侧是一条小河,河坡上开满了油菜花。爸爸每次骑到这里时,就会停下来,沿着河坡往下走,采上一朵油菜花,然后递给我。回到家中,我们将采来的这朵油菜花插在装了水的瓶子里,屋子立刻就靓丽了不少。记忆里,童年的每个春天,眼前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灿烂盛开,家中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美丽装扮。 ⑤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大概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于苏中水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⑥即便你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油菜花,亲身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这些,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⑦这也难怪,油菜花本来就是长在乡间田头的。油菜花说到底并不是观赏性的花,而只是有着很强实用价值的农作物油菜的花。那些大面积种植的油菜,不仅可以用来食用,长出的菜籽更是极好的榨油原料。清代乾隆皇帝就有诗赞油菜花:“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所以,油菜花在本质上便是属于故乡、属于乡土的。 ⑧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 ⑨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里下河水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她)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们时,才会越发感觉到这种美好。 ⑩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记得某一年去往某地,在一个镇子上采访,不经意间,经过一家屋后,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大片油菜花。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那一刻,我真的以为,自己是身在故乡。 (2017年04月20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 1.结合选文内容,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油菜花的特点。 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3.按要求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爸爸每次骑到这里时,就会停下来,沿着河坡往下走,采上一朵油菜花,然后递给我。(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4.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有它的地方,叫故乡”的理解。
|
|
梦回繁华 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北宋汴梁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入翰林,据张骤题拔,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井、城郭,皆自成一家。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正和至宣和年间,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移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副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副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有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团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较长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 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 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帛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肿,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达500之多,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清明上河图》是一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示。画中的孙阳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得曹婆婆皱饼、正店72户,其余皆未知脚店等,无有不符。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的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1.本文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的?请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该说明顺序的相关词语。 2.本文开头两段并没有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内容,是否多余?为什么?(提示:从结构、内容两方面来回答)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 清明上河图是在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城市文化生活十分活跃的背景下产生的。 B. 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内容繁而不乱,结构严谨,与一般的界画有较大的不同。 C. 清明上河图是一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一致。 D. 清明上河图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描绘,揭示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
|
|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周亚夫军细柳( ) (2)军士吏被甲( ) (3)既出军门(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以备胡 ②请以军礼见 B. ①称善者久之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蒲松龄《狼》) C. ①乃拜亚夫为中尉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D. ①已而之细柳军 ②面山而居 3.下列对选文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放松缰绳,让马慢慢行走。 B. 汉文帝亲自劳军,到了细柳营,能够长驱直入。 C. 文中的汉文帝是一个有雄才大略、深明大义、识人善用的贤明君主。 D. 选文用大量的笔墨直接描写周亚夫,来表现他的军纪严明。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2)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①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②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③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④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传统和特有的民族特色。⑤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1)选文中有一处标点错误,它在第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 (2)选文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第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生活,某中学开展了以“传统文化,你我共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补全活动标语的空缺部分,使之构成排比。 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2)________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3)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4)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5)《富贵不能淫》一文中最能体现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的一句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
(题文)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跑了过来……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张开,它的翅膀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好像帆船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 (1)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_____》,这部作品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被鲁迅奉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选段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螳螂________时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螳螂________的特点。 (3)这部作品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昆明的雨》作者是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他的散文往往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又饶有趣味。 B.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它是一部很有趣味的著作,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C. 《春望》作者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D. 《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