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新华网郑州8月31日电 2016年8月31日上午,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决定自2016年秋季开始,在全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 河南省“戏曲进校园”活动将按照坚持政府主导、梯次有序推进、分类分级实施、强化兴趣引导、严格质量把关等基本原则,采取戏曲演出、戏曲教育、戏曲实践等形式,分“三步走”逐步推开,力争三年内实现全省大中小学校所有学生每年免费欣赏到一场优秀戏曲演出的目标。 据悉,郑州市已将“戏曲进校园”活动纳入学生美育提升工程,并争取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戏曲演出、师资培训、特色学校培育、校本教材开发、学生戏曲社团组建等相关工作。 ①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古诗文默写。 ①右手拾遗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③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相长》) ④伐竹取道,下见小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⑤国家人民的命运,让无数先哲魂牵梦绕。文天祥不惧为国捐躯:“_________ ?___________” (《过零丁洋》) ;龚自珍竭力为国奉献:“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己亥杂诗》)……他们心系家国,感人至深。
|
|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事物性说明文,作者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科普作家。 B.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篇说明文,按照时间顺序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 C. 《教学相长》开篇以“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设喻,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强调了“学”与“教”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分析,最终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D. 《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议论抒情,属于说明文范畴。
|
|
下列词语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一项是( ) A. 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中,爱因斯坦、莎士比亚、贝多芬都是灿烂的明星。 B. 你别危言耸听,他的病情我知道,实际上并不十分严重。 C. 见义勇为小英雄一出报告厅,立刻被采访的记者们围得水泄不通。 D. 这份试卷的第一小题他花了十分钟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并蒂 自诩 稽首 布衾 不知所错 B. 深邃 怡然 场圃 饯行 杳无音信 C. 褪色 慷概 矜持 裨益 矢志不移 D. 踌躇 折戟 畸形 肃穆 万事具备
|
|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相等/相面 丧乱/丧葬 拾取/拾级 排行/行走 B. 旗帜/炽热 濒临/频发 摄取/慑服 采樵/香蕉 C. 给予/给力 吹拂/拂士 荷箪/荷花 地壳/脑壳 D. 棱镜/丘陵 逡巡/严峻 嘱咐/瞩目 分泌/沁人心脾
|
|
请以“朝着 奔跑”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不少于600字。
|
|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日:“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刘向《说苑·正谏》) 【注】①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少孺子:年轻的人。③三旦:三天。④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前肢。⑤务:一定,必须。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 (2)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 (3)时时而间进 间: (4)告其左右曰 告: 2.翻译下列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3.甲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4.请比较甲乙两文的相同点。
|
|
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①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清风飘送花香,雨水润物无声,这温柔敦厚的自然总是厚德载物,却又不事张扬,更不会以造物主自居。那么自称万物灵长的我们,更应该学会不以自我为中心。 ②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常常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白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叹恩。因此,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 ③不以自我为中心,就要有谦和的姿态。北大校长、国学大师季羡林以一位平凡老者的身份替一位入校新生看行李,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不恼不怒,反倒用一句“没关系”化解了那名新生的不安。著名影星林志玲在参加一个宣传活动时,很多经销商都和她握手。有人注意到身高174公分又穿着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会膝盖微弯,蹲到和对方一样的高度,眼神平视地和对方握手。那天她总共蹲了八十几次。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每个人都保持一种“高姿态”,这种人其实最无实绩。反而是季羡林和林志玲这样的人,以谦和的姿态平等待人,更显高贵。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都需要学会尊重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保持自身的风度与姿态。 ④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而不单从自身出发。或许你以为自己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是舞台的焦点,可是,在一个农民眼里,你只是个普通的人,远不及他的庄稼重要。或许你正逼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殊不知在他们眼里,蓝天、白云、草地、游戏才能构成最美的童年。所以,在别人眼中你不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文不值,所以你要以孩子的眼光去帮助他们找到幸福与快乐。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你将看到更绚丽的色彩。 ⑤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万事万物皆有其闪光的一面。师法自然,小草的坚韧,大树的昂扬,细流的执着,大海的宽容……都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师法大师,圣贤的哲思,大儒的风范,永远是我们追随的目标;师法凡人,芸芸众生里有很多普通人更值得我们学习。“当代雷锋”郭明义,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爱心,几十年如一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不顾个人安危勇救学生……这些平民英雄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示出来的人性光辉,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学习中成长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向他人学习是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更高境界。 ⑥当你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你将明白众生平等,从此不再轻视一只蝴蝶、一片落叶,你将读懂无言的自然和多彩的生活。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②③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说明理由: 4.选出最适合作为选文第⑤段道理论据的一项( ) A.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 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 5.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和选文的观点,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应该怎样做。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锄 卢海娟 ①磨得锃亮的小三角形铁板,连接一个曲线玲珑的颈部,再配上细圆纤长的木把,这就是锄。 ②仲夏,三五把锄高挂在房檐下的横木上,锄板乌黑、巨大,锄把雪白的是新锄;锄板锃亮、细瘦,锄把油亮泛黄的是老锄。从春到夏,它们一直被农人掮在肩上,或是握在手中,它们既是卫士也是杀手,一直游走在日渐蓬勃的田垄上。把锄向前一递,再向后一拽,田垄被揪起薄薄的一层,疯长的野草瞬间便失去了依托,与土地剥离开去。野草被铲除,田里的土也被松过,爱撒娇的庄稼们像是被搔到了痒痒穴,一个个笑逐颜开,很带劲地向上长,向上长: ③铲头遍地时,庄稼们还是可爱的小宝宝,很享受农人像伺候小孩子一样的精心侍弄;铲二遍地时,庄稼们已长成了风华正茂的少年,英姿飒爽的,努力聚集起生命的能量。那些对庄稼呵护有加的农人有时会把他们的土地铲上三遍。大半年的时间,他们扛一把锄头,飘进雾里;又扛一把锄头,戴月归来兮:一杆纤细、令人敬重的锄,把农人和庄稼紧紧地联系起来,农人的日子就像庄稼一样,在季节里欣欣向荣,单纯而又明媚。 ④直到庄稼扬花授粉时,农人才把锄高挂在檐下,这是农闲季节,乡下人把这段时间叫作“挂锄”。此时的锄是默默地站在檐下向地头张望,此时庄稼们全都有了隐私:有的正在热恋,有的害了相思,能帮助它们的只有蜂蝶虫蚁,只有多情的风儿,它们要在宁静和安谧中幸福地相爱,然后从容地受孕。 ⑤曾经,锄是少年的我们手中最为痛恨却又不得不整日握紧的农具,我还记得铲二遍地时玉米长得一人多高,掣着锄,穿行在玉米的方阵中,玉米叶拉伤了赤裸的手臂、脖颈,汗水洇湿了头发、衣服,闷热、痛楚,劳动的艰辛让我几乎落泪。而且,每天一大早就要去除草,露珠打湿了衣裳,我总是会长出满身的荨麻疹,奇痒无比。那时觉得锄就是刑具,让岁月变得暗无天日,那一种疲惫与痛苦,让少年受尽磨砺。 ⑥像许多孩子一样,就是为了彻底摆脱锄,我才拼命读书,决心跳出农门。 ⑦“田园几换主,梦归犹荷锄。”如今,房檐下再没有谁会挂上横杆,农具都住在气派的仓房里,偶尔的,也会看到一把老旧的锄孤零零地丢在落满蛛网的一隅,锄板锈迹斑斑,锄把灰暗枯朽,已被虫子蛀蚀——转眼间,锄便退出了历史舞台,就算田里长了草,也全然没有锄什么事了,农人看中的是五花八门的农药、除草剂,这是个属于科学技术的时代,那个需要农人身体力行、手工操作的家伙已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注定要被淘汰, ⑧扣了薄膜的田不需要锄。塑料的参与,既可以改变土地的墒情,又可以把不知好歹的小草晒死、憋死,庄稼们大可以无忧生长,倘若根系呼吸困难,无法吸收足够的养分一一那也不必努力向下长,色彩癍斓、味道刺鼻的肥就在地表,绝对能做到对庄稼进行按需分配。 ⑨就算不扣薄膜,撒了种,趁细雨天气土地潮湿,打一种叫作“封闭”的农药,也可以把草点缀春天荣华一世的梦想彻底封存在冰冷干硬的土里。庄稼们没有了扎下根茎吸收来自土地的极少养分的艰辛,变成了轻浮懒散的富二代、富三代,它们一个个长得肥头大耳,膘肥体壮,却再没有了从前的滋味,倒是满载着农药和除草剂的毒素残留,让以食为天的“民”顾虑重重。 ⑩是的,没有了锄,庄稼们一样会战胜野草,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得大仓满小仓流;没有了锄,少年们仍然会像庄稼一样一茬一茬地长大,走出乡村,走向各地。锄成了落后时代的代言,只有在极偏远的地方,我们的父辈偶尔还会荷一把锄,去自家的小菜园侍弄一畦绿色的蔬菜,那是些不够肥壮不够饱满的植物、是属于农人自己的餐桌的。它们还停留在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之中,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一如岁月里锈迹斑斑被人遗忘的锄。 (选自《当代美文》2016年第3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依次用简洁的词语概括作者对“锄”表现出的三种情感态度。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的画线句。 此时的锄是默默地站在檐下向地头张望。 3.文中第⑤、⑥段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我…“痛恨”锄以至“摆脱”锄? 4.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庄稼们没有了扎下根茎吸收来自土地的极少养分的艰辛,变成了轻浮懒散的富二代、富三代,它们一个个长得肥头大耳,膘肥体壮,却再没有了从前的滋味。 5.高科技的发展带来农民劳动的减少与作物的丰收,但同时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对此你有什么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