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耶律孟简,字复易。孟简性颖悟。六岁,父晨出猎,俾赋《晓天星月诗》,孟简应声而成,父大奇之。既长,善属文。大康初,枢密使耶律乙辛以奸险窃柄,出为中京留守,孟简与耶律庶箴表贺。未几,乙辛复旧职,衔之,谪巡磁窑关。时虽以谗见逐,不形辞色。遇林泉胜地,终日忘归。明年,流保州。及闻皇太子被害,不胜哀痛,以诗伤之,作《放怀诗》二十首。大康中,始得归乡里。诣阙上表曰:“本朝之兴,几二百年,宜有国史以垂后世。”乃编耶律曷鲁、屋质、休哥三人行事以进。上命置局编修。乾统中,迁六院部太保。处事不拘文法,时多笑其迂。孟简闻之曰:“上古之时,无簿书法令而天下治。盖簿书法令适足以滋奸幸,非圣人致治之本。”改高州观察使,修学校,招生徒。迁昭德军节度使。以中京饥诏与学士刘嗣昌减价粜粟事未毕卒。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简性颖悟                颖悟:聪慧过人

B. 既长,善属文                属文:撰写文章

C. 以奸险窃柄                窃柄:窃取权力

D. 非圣人致治之本            致治:管理统治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以中京饥诏与学士刘嗣昌减价粜粟事未毕卒。

A. 以中京饥诏/与学士刘嗣昌减价粜粟事/未毕/

B. 以中京饥/诏与学士刘嗣昌减价粜粟/事未毕/

C. 以中京/饥诏与学士刘嗣昌/减价粜粟事/未毕卒

D. 以中京饥诏与学士/刘嗣昌减价粜粟/事未毕卒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简因上表庆贺耶律乙辛出任中京留守遭忌恨而被贬。

B. 为了悼念皇太子,表达哀伤之情,孟简作《放怀诗》。

C. 因孟简上表,皇上命令设置相关部门来编修国史。

D. 孟简处理政事依据簿书法令,时人多嘲笑他迂腐。

4.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虽以谗见逐,不形辞色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

王子墨

近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人张劲硕发微博抱怨来博物馆参观的中小学生缺乏基本礼仪,并点名批评北京一所小学,还放上当日该校学生离开博物馆后垃圾遍地的照片为证。该条微博在网上引发很大反响,被点名的小学公开道歉,并对学生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孩子世界是成人世界的镜像,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社会秩序的投射。比如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在飞机上有一个孩子尿急难忍,由于飞机临近降落,厕所关闭,家长当众脱下孩子的裤子让其方便,招致网友一片指责。在这起事件中,该被指责的又是谁呢?

公德失范的问题不能置换为道德滑坡,梁启超说:“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有“私德”而无“公德”,才是问题所在。孟子说:“羞恶之心,人皆有之。”如何引导羞恶之心成为“公德”,或许是一个教育思路转换的关键。

可能在多年以后,对于闹出风波的孩子们来说,早已不记得在博物馆看到了什么,但这场公德教育课是不会忘记的。公德教育没有比公共场所更好的学校了,公共场所是孩子们体会群己边界最直观的场合。试想我们置换场合,孩子们在自己的房间里乱丢垃圾,可能是一个“不讲卫生”的私德评价;随地方便的孩子,如果事发突然恰又在荒郊野外,甚至不会有道德评价。可见,没有一个规则明确的公共场所,公德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

笔者以为,当前的关键,是给公共场所赋权,让公共场所具备更明确的规则,具有更多对公德行为进行裁量的空间。以博物馆为例,除了微博声讨这种不道德行为,有没有其他约束机制,比如对团体、个人采取黑名单制度,限制甚至禁止他们的来访参观。而在飞机上的那位孩子与家长,在其他乘客喊来空姐之后,空姐却不置可否,其实是否可以适用旅客黑名单制度,也是可以讨论的。如果规则与机制付之阙如,公德如何树立得起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德规范是社会治理的“奢侈品”,解决好法律、权利、公平等重大课题之后,公德的紧迫性才会凸显出来。落实公德教育,法律法规要找到可操作的落脚点,个人的道德约束要找到可以契合的标准。观察发达国家的公德规范,大多是标准更细致,执法更有力,公共场所更具权威性,而且更大地发挥了社会团体的作用,让公德在道德和法律之间,成为更具有界定与实践意义的行为标准。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公德要求更严苛的场所会越来越多。以博物馆为例,据统计目前我国博物馆有4510家左右,年均接待观众超6亿人次,近些年还在快速增长。这些公共场所既是文化载体,也是公德教育的学校。场所建立起来了,公德规范的形成还需要更多的讨论,以及更多严肃的教育,而且受教育的不仅仅是孩子。

1.下列对本文论题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校教育。

B. 道德教育。

C. 公德教育。

D. 礼仪教育。

2.下列有关本文对私德与公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偏于修养私德,而忽略公德,公德失范不等于道德滑坡。

B. 引导羞恶之心成为“公德”,或许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关键点。

C. 同样是乱丢垃圾,在自己的房间是私德问题,在博物馆却是公德问题。

D. 随地方便的孩子,在机舱和在荒郊野外,也分别表现出公德和私德的问题。

3.下列对“公共场所如何才能发挥公德教育作用”的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为公共场所制定明确的规则,使之对公众行为有约束的标准。

B. 给公共场所赋权,使之对公德行为具有执法权。

C. 对在公共场所公德失范的人采用黑名单制度。

D. 发挥社会团体在公共场所的监督作用。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 收藏家从来不是将艺术品作为商品来对待的人。对他们而言,收藏与其说是一种暂时性的投资,不如说是一种激情:艺术的激情,物质的激情,历史的激情,占有的激情,正是这种激情重新改写了艺术品的意义。

B. 地沟油回流餐桌的现象,早些年发达国家也都存在,但现在早有了规范而完备的法规及有效的实施办法。如:在日本,政府高价回收地沟油当作燃料用;美国政府规定,餐馆乱用乱卖地沟油就要被查封……

C. 贴标签有诸多负作用,广为人知;然而,大多数人却忽略了,贴标签有非常积极正面的含意:对于事物形成初步、粗浅和表面的印象,可以大幅降低行为的成本。

D. 登上观光车,随即收到导览员递上的崭新的东湖绿道导览手册,游览线路、美食攻略、如厕指南一目了然。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如果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民法典,就为个人信息的商业使用划定了一个明确的法律边界。

B. 全国取消长途话费和漫游费,这一结果靠的是三大运营商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C. 人们生活水平能否稳步提升,关键在于我们各级政府改革的力度。

D. 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时代已经从根本上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社会转型,道德趋于多元化。一些人精神          ,价值观扭曲。在扶起跌倒老人或许惹上官司、爱心捐赠恐被挪作他用的          中,善行因利益的考量而          。一个经历着深刻转型的社会,有这样的道德          可以理解,但更应主动正视、积极引导。

A. 困惑    迟疑    迷茫    疑虑

B. 迷茫    迟疑    迷茫    困惑

C. 困惑    疑虑    迟疑    疑虑

D. 迷茫    疑虑    迟疑    困惑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和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 嗔视        (sǔn)        传(dí)        不可思议

B. 颦蹙        下(huī)        力(lǚ)        如释重负

C. 褶皱        (pàn)        丧(jǔ)        荒谬绝纶

D. 葳蕤        靼(dá)        (lǚ)        寻幽揽胜

 

作文:请以“出错”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5题。(12分)

   

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很大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在这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突然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竟然趴在她的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然睡着了。

真是个好孩子!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后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有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汽车后备箱里还有几个空饮料瓶,就赶快拿了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都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激励了很多人

1.通读全文,找出表现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十分痛苦                 重拾希望                 十分感激

2.选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3.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

4.分析第段画线句在选文的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2分)

5.读了文章之后,你有哪些感受?请谈出一点。(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门卫老宋

①搬来新居快三年了,两个门卫中,其中的一个门卫换的和走马灯一样勤,三天两头都是新面孔,只有老宋,始终没有挪窝。

②其实,叫他老宋,是对他的尊称,老宋并不老,因为他所从事工作的缘故,总会让人把他同“看门老头”画上等号。

③因为小区的另一栋28层的高楼还在建设中,物业公司为节约开支,只安排两个门卫守着我们这个名称为“滨江豪园”的小区。一早或一晚,我上下班经过门岗,总能看到身着蓝色保安服的老宋,很负责任地守卫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时,他也会拿着一个红色的探照灯,来回在各个楼道巡视。

④今年开春的一个深夜,小区顶层18楼的几户人家招了贼。第二天,整个小区像炸了锅,围着老宋说落个不停,有的人嘴上没德,还恶言恶语地骂起人来。老宋蜷缩在厚厚的人群里,低着头,面有难色,像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不争辩也不解释,任由失盗户指责。其实,话又说过来,“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即使是我们入住的是公安局的家属楼,贼要是成心想偷了,也一定能得逞。

⑤又过了几天,从门岗经过,我依然热情地和老宋打着招呼,老宋应和着,可看他的面容,明显地有很多歉意,好像一个没有考及格的孩子。老宋叫住我,善意地提醒说我家门口的鞋子可以拿到屋里去,怕被坏人拿走。那两双鞋子,都是先生不想穿的皮鞋,我是有意放到防盗门边,做个假象来防贼的。

⑥又聊起几天前小区失盗的事情,我提醒老宋说:“当晚,又不是你值班,他们不分青红皂白,把你猛批一大餐,你怎么不解释一句。”老宋局促地搓着那双干枯的手,声音低低地说:“不管是谁当班,都是我们门卫没做好,‘财物连心儿连心’,现在公安局又没有破案,那几户人家更难过,他们说几句难听的,发泄一下,心里也舒服些。”

⑦家里窗户的两个插销坏了,我到建材市场找维修工,维修的小师傅一听我入住的小区,笑着说,他老爸就是在我们小区当保安,真是缘分,我说你是小宋吧,他笑着应允着,我有意端详着小宋,清秀,干练而和善,就是老宋年轻时的翻版。

⑧从小宋嘴里,我知道老宋年轻时在厦门当过海军;知道了老宋转业分配到外地工作,为了生病的老父亲,甘心回家务农;知道了妻子死后,26岁的老宋既当爹又当妈,把年幼的一儿一女养大成人……一下子,我心疼起来,三十多年里,夜比年长,这个男人,这个家,这串苦日子,是怎么走过来的,他把寂寞,痛苦,悲伤都藏在了哪里……

⑨小宋的五金店开的很大,生意也出奇地好。妻子贤惠,孩子聪慧,小宋是幸福的。他无奈地说:“自打懂事后,就一直想让老爸享享清福,想再给老爸找个伴,让他把原来的苦日子补回来,可我老爸总是顾及这顾及那,怕我和姐姐受委屈,怕一家人生分了,一直也没有再找老伴。”当说起老爸现在的工作,小宋说:“现在,我和我姐生意都搞的不错,我老爸也快六十了,都不想让他再去外面守门,可他非要去。他说有点事情做,日子好过些。”

⑩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按部就班地过着我的小日子,回味着老宋的故事,觉得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

1.文末说“回味着老宋的故事,觉得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请你说说文中的老宋遭遇了哪些坎坎坷坷?

2.文章⑧、⑨两段写小宋的话,在写作上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3.赏析句子:老宋蜷缩在厚厚的人群里,低着头,面有难色,像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不争辩也不解释,任由失盗户指责。

4.本文与《阿长与山海经》、《台阶》、《老王》等课文中的主人公都属于弱势群体。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关爱他们?请你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康肃公尧(yáo)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有卖油翁担而立  释:             (2)但手熟   尔:

(3)尔敢轻吾射      安:             (4)但微之   颔:

2.翻译下面句子。

(1)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2)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3.短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陈尧咨和卖油翁的什么形象特点?

4.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2287/24158) 首页 上一页 12282 12283 12284 12285 12286 12287 12288 12289 12290 12291 1229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