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验,就会发现,生活会让我们认识到许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有时甚至能从寻常小事中感悟出一些道理。

请以“我懂得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真诚”“感恩”“珍惜”“宽容”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有真情实感。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吾日三省吾身     三:

(2)传不习乎         传:

(3)曲肱而枕之       肱:

(4)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

(5)意与日去         意:

2.翻译下列句子。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应包括哪几点?

4.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代治学的人都非常重视什么?【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坐在艾烟里的母亲

牧徐徐

出差正好路过老家,虽然已是晚上八点多了,我还是想来个“突然袭击”,回家看一眼母亲。

一起出来的同事把我送到村口,然后自己留在车里说:“回来一次不容易,跟老妈多待一会,我睡在车里等你。”我感激地向他点了点头,然后朝村里走去。

借着月光,我摸索着到了自家的屋前。可刚到门口,便闻到一股呛人的烟味,我赶紧敲门,但却无人应答。

“不会是家里失火了吧?”我连忙扒开门缝,眯上一只眼,朝里面看——屋内,灯光昏暗,而且有一股很浓的烟雾。再仔细一看,浓烟之中竟然坐着一个在打盹的人,正是母亲。在她的腿下面,放着一大堆“半燃半灭”的枯枝叶。

我一边使劲地摇晃着门,一边大声叫着“妈,妈……”母亲这才猛地惊醒了过来,连忙给我开门。

对于我的突然到来,母亲既惊又喜,“我,我,我在用艾叶熏腿……”母亲有些慌张地回应道。

“腿上的关节痛又犯了?”我忙问道,“去年寄给您的进口止痛膏药,您不是说贴过很管用,腿早就不疼了吗?”

“是管用,但天一冷不贴就又痛了。”母亲吞吞吐吐地说,“我舍不得贴,多贵呀,十多元钱一张。用艾叶熏一下,也能止痛的。”

我听后生气地问:“有什么舍不得的?贴完,我再帮您买。再说,您要是真想用艾叶灸,那也得去中药店里买制作好的艾条卷呀,哪能自己烧这么一大堆艾叶。”

“药店里的艾条得花钱买。”母亲反驳道,“钱得省着用。”

“钱重要,还是命重要?”我气愤地说,“这浓烟对身体有伤害不说,倘若失火了,可怎么办?”

“不会的……”母亲虽然嘴上不服输,但能看出来她已经认识到自己做法的不妥。

艾叶枝是母亲在端午时从山上砍回来,然后晒干,以便在冬季关节痛时,点燃焚熏的……

清理完艾叶枝后,我来到村口,告诉同事让他先回去,并帮我请个假,“今晚我要住在老家,明天带母亲去医院……”

如果这次不是来了个“突然袭击”回家,我是怎么也不会知道母亲居然用这种方式来给自己治关节痛,她一直都在电话里骗我说,腿已经不痛了,让我安心工作……

一生勤俭节约,只为能把儿女们培养成人、成才,可等孩子们成才,远走高飞后,她还只愿待在乡下,并依然独自过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不愿让儿女们为她多花一分钱,为此甚至不怕坐在半燃半灭的枯枝叶中,任呛人的烟雾一点点侵蚀自己日益苍老的身体。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记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2.文章朴素的语言里情感丰富。请品味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所蕴含的情感。

(1)对于我的突然到来,母亲既惊又喜,“我,我,我在用艾叶熏腿……”母亲有些慌张地回应道。

(2)“钱重要,还是命重要?”我气愤地说。

3.假如把原题改为“说谎的母亲”好不好?为什么?

4.有读者认为,在文章结尾处加上一个精炼的语段,才能把文章表达得更全面。如果你来加,你会写点什么?(不超过30个字)

 

伊犁河谷的鹰

蒋绍辉

①北疆伊犁之美,源于雪山、草原,源于山谷、河流、冷杉。在伊犁河谷,你可以寻访到作家笔下描述的美景盛况,领略戈壁的荒凉之美,体会绿洲细腻的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更难能可贵的是,你能看见飞翔的鹰。它们的翅膀划过长空,穿梭于白云之间,好不潇洒。

②鹰,翱翔于伊犁河谷的万里晴空中,展翅盘旋着,时而滑翔到远处的制高点上,时而又疾驰俯冲,找一处落脚点歇翅瞭望。这种食物链顶端的大鸟,拥有锐利、不羁和充满尊严的眼神,坚硬而向下弯曲的喙以及强有力的腿爪和宽大的翅膀。

③生活在伊犁草原上的哈萨克人,相信鹰是唯一能直视太阳而不被灼伤的神鸟,这样的王者风范和宏伟气势,无论捕食或者飞行,永远是蓝天里终极的猎手。

④在江苏内地很少能见到鹰这类猛禽。我儿时在苏北平原上也曾见到过鹰,但鹰的家在哪里?巢穴是什么样子?孩童时很难想象。现在,当亲眼看见了鹰的飒爽身姿,我才知晓,鹰的家是在伊犁河谷这样的巍峨雪峰、瑰丽冰川、无垠草原和苍茫林海间。

⑤鹰已成为伊犁草原不可或缺的朋友。近年来,草原相继发生过大面积鼠害灾情,最为严重的有特克斯、尼勒克、昭苏和新源县。这些地方灾害面积一度达到500多万亩,草原的植被生态受到了严重破坏。

⑥鹰是鼠的天敌,但鹰喜欢栖于视野开阔的高处捕食猎物。因此在相对平坦的草场,鹰不停留,就很难灭鼠。根据鹰的习性,通过架设招鹰架、鹰墩等生物手段,请鹰参与控治鼠患成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每隔五六百米,架设四五米高、类似十字架一样的“招鹰架”来控鼠,达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试验的控制区内出现了鹰类增多、鼠类减少的情况。

⑦伊犁河谷是一个古老的牧场,猎鹰和驯鹰人曾是伊犁草原上最独特的风景。伊犁河谷的许多哈萨克牧民至今还保留着驯鹰的传统。驯化的鹰放出去,可以自如地呼唤回来。这种鹰既有攻击力,又具有听人使唤的驯顺,被哈萨克族人视若珍宝。

⑧驯鹰是一件极其讲究的活儿,过程近乎残忍。捕到的鹰,先要把它的眼睛包起来,避免外界刺激。同时,还要将鹰身适度裹住,防止羽翅损伤,再用皮绊把鹰脚拴住,放在一根横吊在空中的粗绳子或木棍上。驯鹰人来回扯动这根吊着的绳子,使得鹰无法站稳和睡觉。连续数个昼夜,鹰会被弄得无比疲惫,疲乏之极而摔倒在地。此时,要往鹰头上浇凉水,使它苏醒,然后给它饮点水,但不喂食物,直到桀骜的性格被人驯化为止。

⑨随着西部大开发,一些过去的“无人区”已不复存在,猎鹰很少有猎物可捕。在当地,传统的哈萨克人家里见到的猎鹰,反而成为招徕游客照相的“模特”。一些哈萨克年轻人也不愿继承老一辈驯鹰的技术,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逐步加强,他们更愿意让鹰自由自在地飞翔。然而,公路、铁路、水利水电工程、油气和矿产开发、城市快速扩张以及旅游景区的建设,都使得鹰的生存环境不断缩小。

⑩伊犁河谷的鹰还能在天空中翱翔多久呢?

(选自《中国环境报》)

1.依据文章的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鹰的家在巍峨雪峰、瑰丽冰川、无垠草原和苍茫林海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它们的翅膀过长空,穿梭于白云之间,好不潇洒。

(2)捕到的鹰,先要把它的眼睛包起来,避免外界刺激。同时,还要将鹰身适度裹住,防止羽翅损伤,再用皮绊把鹰脚拴住,放在一根横吊在空中的粗绳子或木棍上。驯鹰人来回扯动这根吊着的绳子,使得鹰无法站稳和睡觉。

3.第⑩段有什么作用?请你简要分析。

4.文章既写了天然野生的鹰,又写了人工饲养的鹰。说说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鹰各有什么特征,你更欣赏哪种鹰?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实用的移动端软件也应运而生,针对学生群体的多款作业软件也异军突起。因其强大的自动解题功能,受到学生的追捧。不少学生将“帮做作业”软件视为一种快捷的学习方式。

材料二:“帮作业、大眼作业、作业通、问他作业、学霸君”……只要从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作业”两个字,就能找到十几个解题的软件。“10个伙伴9个都在用;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作文搜索,高分作文随手拈来”。

材料三:据一位初二学生小华说,他们班大部分有智能手机的同学都下载了这些作业软件,只要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用软件来问作业也成为时下学生交流的时髦方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你的好朋友小乐最近成绩下降较快,你偶然间发现原来他现在每次做作业都是直接用作业软件搜答案,从来不思考。作为他的好朋友,你该如何劝说他呢?

(3)陈杰同学对智能机器人比较感兴趣,下面是他收集的关于智能机器人工作原理的一些资料,语段中有一些小问题,请你帮他修改。

[A]5盘人机围棋大战,让《人工智能》这个时髦词汇飞入寻常百姓家。[B]智能机器人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具有像人那样的推理、感受、识别和判断能力。[C]可以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自行修改程序,也就是它能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并对自己做出相应的变化。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说这种机器人才是真正的机器人,尽管它们的外表可能有所不同。

①[B]处画线句中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处画线句中词语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③[A]处画线句中标点使用不当,应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1)请写出《二十四孝图》中两个孝道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般变化、___________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___________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小 题。

轻轻地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cù,美不胜收:解决散步时的分歧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瘫huàn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决别的情景时收获着“好好儿活”的勇气;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在语文的世界里,一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滋润心田的是一股股清泉细流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应和____  贮蓄____  花团锦cù____  瘫huàn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

(3)“美不胜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画线句的句式不够协调,请调整后半句的语序,使它与前半句的句式一致,把调整后的句子写出来。(可以增删一两个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⑤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默写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感触,难以忘怀?

请以《那件事,深深触动了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温馨提醒:(1)下笔前打好腹稿,在自己稿纸上写个提纲;

(2)写一件具体的事情,写作思路务必清晰,中心力求突出。

(3)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不写错别字,不少于500字。

 

父亲的玳瑁   鲁 彦

(1)净洁的白毛的中间,夹杂些淡黄的云霞似的柔毛,恰如透明的妇人的玳瑁首饰的那种猫儿,是被称为“玳瑁猫”的。我们家里的猫儿正是那一类,父亲就给了它“玳瑁”这个名字。

(2)它什么时候来到我们家里,我不很清楚,据说大约已有三年光景了。父亲给我的信,从来不曾提过它。在他的理智中,仿佛以为玳瑁毕竟是一匹小小的兽,比不上任何的家事足以通知我似的。

(3)当我去年回到家里的时候,我看到了父亲和玳瑁的感情了。

(4)每当厨房的碗筷一搬动,父亲在后房餐桌边坐下的时候,玳瑁便在门外“咪咪”地叫起来。这叫声是只有两三声,从不多叫的。它仿佛在问父亲,可不可以进来似的。

(5)于是父亲就说了,完全像对什么人说话一样:

(6)“玳瑁,这里来!”

(7)我初到的几天,家里突然增多了四个人,在玳瑁似乎感觉到热闹与生疏的恐惧,常不肯即刻进来。

(8)“来吧,玳瑁!”父亲望着门外,不见它进来,又说了。

(9)“小孩一样,看见生疏的人,就怕进来了。”父亲笑着对我们说。

(10)但是过了一会,玳瑁在大家的不注意中,已经跃上了父亲的膝上。

(11)“喏,在这里了。”父亲说。

(12)我们弯过头去看,它伏在父亲的膝上,睁着略带惧怯的眼望着我们,仿佛预备逃遁似的。

(13)父亲立刻理会它的感觉,用手抚摸着它的颈背,说:“困吧,玳瑁。”一面他又转过来对我们说,“不要多看它,它像姑娘一样的呢。”

(14)我们吃着饭,玳瑁从不跳到桌上来,只是静静地伏在父亲的膝上。有时鱼腥的气息引诱了它,它偶尔伸出半个头来望了一望,又立刻缩了回去。它的脚不肯触着桌。这是它的规矩,父亲告诉我们说,向来是这样的。

(15)父亲吃完饭,站起来的时候,玳瑁便先走出门外去。它知道父亲要到厨房里去给它预备饭了。那是真的。父亲从来不曾忘记过,他自己一吃完饭,便去添饭给玳瑁的。玳瑁的饭每次都有鱼或鱼汤拌着。父亲自己这几年来对于鱼的滋味据说有点厌,但即使自己不吃,他总是每次上街去,给玳瑁带了一些鱼来,而且给它储存着的。

(16)白天,玳瑁常在储藏东西的楼上,不常到楼下的房子里来。但每当父亲有什么事情将要出去的时候,玳瑁像是在楼上看着的样子,便溜到父亲的身边,绕着父亲的脚转了几下,一直跟父亲到门边。父亲回来的时候,它又像是在什么地方远远望着,静静地倾听着的样子,待父亲一跨进门限,它又在父亲的脚边了。它并不时时刻刻跟着父亲,但父亲的一举一动,父亲的进出,它似乎时刻在那里留心着。

(17)晚上,玳瑁睡在父亲的脚后的被上,陪伴着父亲。

(18)我们回家后,父亲换了一个寝室。他现在睡到弄堂门外一间从来没有人去的房子里了。

(19)玳瑁有两夜没有找到父亲,只在原地方走着,叫着。它第一夜跳到父亲的床上,发现睡着的是我们,便立刻跳了出去。

(20)正是很冷的天气。父亲记念着玳瑁夜里受冷,说它恐怕不会想到他会搬到那样冷落的地方去的。而且晚上弄堂门又关得很早。

(21)但是第三天的夜里,父亲一觉醒来,玳瑁已在床上睡着了,静静地,“咕咕”念着猫经。

(22)半个月后,玳瑁对我也渐渐熟了。它不复躲避我。当它在父亲身边的时候,我伸出手去,轻轻抚摸着它的颈背,它伏着不动。然而它从不自己走近我。我叫它,它仍不来。就是母亲,她是永久和父亲在一起的,它也不肯走近她。父亲呢,只要叫一声“玳瑁”,甚至咳嗽一声,它便不晓得从什么地方溜出来了,而且绕着父亲的脚。

(23)有两次玳瑁到邻居去游走,忘记了吃饭。我们大家叫着“玳瑁玳瑁”,东西寻找着,不见它到来。父亲却猜到它那里去了。他拿着玳瑁的饭碗走出门外,用筷子敲着,只喊了两声“玳瑁”,玳瑁便从很远的邻屋上走来了。

(24)“你的声音像格外不同似的,”母亲对父亲说,“只消叫两声,又不大,它便老远地听见了。”

(25)“是哪,它只听我管的哩。”

(26)对于寂寞地度着残年的老人,玳瑁所给与的是儿子和孙子的安慰,我觉得。

(27)六月四日的早晨,我带着战栗的心重到家里,父亲只躺在床上远远地望了我一下,便疲倦地合上了眼皮。我悲苦地牵着他的手在我的面上抚摸。他的手已经有点生硬,不复像往日柔和地抚摸玳瑁的颈背那么自然。据说在头一天的下午,玳瑁曾经跳上他的身边,悲鸣着,父亲还很自然地抚摸着它,亲密地叫着“玳瑁”。而我呢,已经迟了。

(28)从这一天起,玳瑁便不再走进父亲的以及和父亲相连的我们的房子。我们有好几天没有看见玳瑁的影子。我代替了父亲的工作,给玳瑁在厨房里备好鱼拌的饭,敲着碗,叫着“玳瑁”。玳瑁没有回答,也不出来。母亲说,这几天家里人多,闹得很,它该是躲在楼上怕出来的。于是我把饭碗一直送到楼上。然而玳瑁仍没有影子。过了一天,碗里的饭照样地摆在楼上,只饭粒干瘪了一些。

(29)第五天早晨,母亲才发现给玳瑁在厨房预备着的另一只饭碗里的饭略略少了一些。大约它在没有人的夜里走进了厨房。它应该是非常饥饿了。然而仍像吃不下的样子。

(30)一星期后,家里的戚友渐渐少了。玳瑁仍不大肯露面。无论谁叫它,都不答应,偶然在楼梯上溜过的后影,显得憔悴而且瘦削,连那怀着孕的肚子也好像小了一些似的。

(31)一天一天家里愈加冷静了。满屋里主宰着静默的悲哀。一到晚上,人还没有睡,老鼠便吱吱叫着活动起来,甚至我们房间的楼上也在叫着跑着。玳瑁是最会捕鼠的。当去年我们回家的时候,即使它跟着父亲睡在远一点的地方,我们的房间里从没有听见过老鼠的声音,但现在玳瑁就睡在隔壁的楼上,也不过问了。我们毫不埋怨它。我们知道它所以这样的原因。

(32)现在距我们离家的时候又已一月多了。玳瑁应该很健康吧?我希望能再见到和父亲的灵魂永久同在的玳瑁。

1.快速默读文章,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2.文章第(2)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从文中找出一处对比,说说其表达效果。

4.文章中父亲与玳瑁情感深厚,请概括父亲对玳瑁的感情并分析。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2547/24158) 首页 上一页 12542 12543 12544 12545 12546 12547 12548 12549 12550 12551 1255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