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题型:文学作品阅读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

(1)他没有受伤,站起来,走到那个可怜人身边,急急把缠着的绳索割断,抱起这个可怜人,两脚使劲一蹬,浮出海面来。

我们三人跟着他上来。意外得救的人,转瞬间都到了可怜人的小艇上。

他首先关心的事是要救活这个可怜人。我不知道他是否可以成功。我希望他可以成功,因为这个可怜人浸在水中的时间并不很久。但鲨鱼尾巴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重伤。很运气,由于他们的有力按摩,我看见那个可怜人渐渐恢复了知觉。

选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 “可怜人”是__________

(2)酒至数巡,食供两次晁盖和他盘话;但提起聚义一事,他便把闲话支吾开去。吴用把眼来看林冲时,只见林冲侧坐在椅上把眼瞅他身上。看看饮酒至午后,他回头叫小喽罗取来。三四个人去不多时,只见一人捧个大盘子,里面放着五锭大银。

他便起身把盏,对晁盖说道:“感蒙豪杰到此聚义,只恨敝山小寨是一洼之水,如何安得许多真龙?聊备些小薄礼,万望笑留,烦投大寨歇马,小可使人亲到麾下纳降。”

晁盖道:“小子久闻大山招贤纳士。一迳地特来投托入伙;若是不能相容,我等众人自行告退。重蒙所赐白金,决不敢领。非敢自夸丰富,小可聊有些盘缠使用,速请纳回厚礼,只此告别。”

选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此事的结局是____________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到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①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②这叫逆温层。

③植物的抽青、开花登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④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⑤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二山腰反无霜。

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A.③⑥⑤④①②

B.④①②③⑥⑤

C.③④①②⑥⑤

D.④③①②⑤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几千年的祭祀传统,牵动着中国人一种最隐秘而质朴的情感,一头系着对亲人的思念,一头连着对未来的祈福和期盼。

B. 在学校追逐教育效率的进程中,相关政府部门需要证明并履行自身职责,发挥调控和监督功能,要对非正当、无界限抢夺优质资源加以规范。

C. 2014年热播的《咱们结婚吧》,虽然是一部常见的被观众戏称为“电视购物剧”的都市情感剧,高圆圆却将它演绎得别具浪漫主义气息,成为当年最火的电视剧之一。

D. 据悉,目前只有部分省份使用高考课标卷,该“阵容”包括由海南、吉林、河北、河南、陕西等省份组成,且队伍日趋壮大,加入的省份数量呈上升趋势。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阳春三月微风还带着寒意。湖边的垂柳却花枝招展嫩叶满枝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远方的早春客人。

B.一个人要求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进行自我修养。

C.四川雅安抗震救灾前线武警消防官兵首当其冲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D.从高空俯视黄山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人们怎能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题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中等

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生就一张田野村夫的脸孔。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小屋粗制làn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bǐ。那些第一次见他的人,在客厅里正wēi坐地等待着,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 huáng诚恐的地步。

(节选自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或横线上。___

(2)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_____

(3)词语“印象”的“印”字的第二画____

 

题型:名句名篇
难度:简单

填空。

(1)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蒹葭萋萋,_________。(《诗经 蒹葭》)

(5)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6)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7)杜甫的《登楼》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由登楼所见之春色联想到古今世势的纷纭变化,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8)品读韦应物,读出的是“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闲适;品读杨炯,读出的是“___________,风多杂鼓声”的悲壮;品读陈与义,读出的是“白头吊古风霜里,____________”的悲凉;品读夏完淳,读出的是“__________,灵旗空际看”的悲愤。

 

读下面几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正如未来不会凭空而来,往事也不会随风而逝,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在喧嚣里凝神静气,在往事里浮想联翩,时光可以倒流,过往可以清晰,生活,也就突然拉伸丰润了许多。往事不仅离我们不远,而且时长不经意冒出来,沟通着我们的今日和明日,牵引着我们的怀念和追求。
请以“痕迹”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 ②俟sì:等待。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

(1) 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    (2) 一时之名臣__________

(3)俟能讽诵乃   _________    (4)长,遍览古籍__________

2.下列加点字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俟能讽诵   终身不忘也    B. 不能称前时闻  为一时名臣

C. 诗四句   不可不成诵    D. 马上  以钱币乞之

3.给下面句子断句,用单斜线断一处: 余 闻 之 也 久

4.翻译下免的句子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5.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雪:指梨花。

1.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2.看着梨花,诗人产生“惆怅”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现代文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奶奶的粽子

韩逸萌

①“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②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③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④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⑤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去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⑥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得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

⑦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过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⑧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1.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

围绕这个线索,作者依次写了奶奶为包粽子做精心准备、奶奶包粽子的灵活、煮粽子的漫长、我睡醒后吃粽子和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联系语境,揣摩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轻轻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

(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4.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简单至极”,为什么却会“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5.在作者心里,故乡是奶奶手中一只只香甜的粽子。对于青春年少的你来说,故乡又是什么呢?请用一段话描述你对故乡的理解。(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少于40字)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3936/24158) 首页 上一页 13931 13932 13933 13934 13935 13936 13937 13938 13939 13940 1394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