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班课外活动有个游戏项目是“感世事,对对子”,现在轮到你上场。请你根据上联“寸步优游知远近”选择最合适的下联并说明理由。 备选项: A、一生坎坷知冷暖 B、世事艰辛识人心 C、一生坎坷晓高低 D、人事沧桑见冷暖 我选( )句。理由是:
|
|
在本期教材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的活动项目里,有“节日探源”的内容。请根据你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完成下列选择题。(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 (1)以下内容中,哪项与中秋节起源的节俗完全相符? A、嫦娥奔月、玉兔捣药、拜月赏月、燃放鞭炮和张贴耀武扬威的门神; B、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拜月赏月赏玩神气活现的兔儿爷; C、嫦娥奔月、拜月赏月、祭祖扫墓、龙舟竞渡和祭拜面目狰狞的钟馗; D、嫦娥奔月、玉兔捣药、拜月赏月、晒衣晒书和祭拜相貌丑陋的魁星爷; (2)下面有四句诗,你知道哪一句与清明节有关?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D、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
现代文阅读 盈满 作者:凸凹 ①那时的故乡,虽然贫瘠,但遍地是野草、荆棘和山树。做饭和取暖,内心是从容的,因为老天给准备着无数的柴薪,无须急。但也有性急的邻人,待到草木枯黄的时候,整天到山上去,树枝和山草,都背回家里,把柴棚堆得满满的,然后赖在热炕上,衔着烟杆抽烟,猫冬。 ②这时候,父亲忙的是打猎,尤其擅长打猪獾。它浑身油脂,獾油可以治烫伤,也可以用来炒菜。父亲每猎得一头,就会分给乡亲们。因为舍得,所以父亲在乡亲们心中很有位置,以致他过世的时候,乡亲们都聚拢来给他送葬。他们认为,父亲活得顺人顺时,是个有德行的人。 ③天阴欲雪,父亲才不得不打了一些柴草,离盈冬之需,尚差得远。母亲忧凄地说:“你就不能多打一些,你看邻居的柴棚,满得不能再满了。”而父亲总说:“这里也有生活的道理——他的柴棚越是盈满,越说明他心性之空,咱的柴棚虽然空,但整个山场都是咱的柴棚,你可以随用随取,咱这才叫真正的盈满。”母亲听了无奈地摇头笑笑。 ④父亲去世之后,县上拆迁移民,我们为母亲置备了一座小院。做饭用煤气,取暖有蜂窝煤,过上了城市居民一样的日子。但她总是感叹说,生活虽然方便了,但心里总是不踏实,感到不盈满。问她为什么,她说做饭取暖都得花钱,而自己又没有收入,已经成了儿女的累赘,再也活不出自己了。 ⑤我说:“养儿防老,自古使然,你老不要多想。”她凄然一笑,沉吟了一会儿又说:“让你再破费一次,给妈买辆三轮车。” ⑥一辆三轮车让她找到了自己——每天朝阳初上,她就骑车出门。街巷、旷野、垃圾场、建筑工地,都能见到她的身影。她捡破烂,又捡柴草,每次都不放空。破烂变卖成现钱,买米面油盐;柴草则堆进庭院,不久就堆得盈满如山。后来她在小院的一角垒了一座泥灶,用捡来的柴草生火做饭,煤气炉灶干脆被她闲置了。 ⑦一天晚间,弟弟来看望她,老人家正窝在被窝里看电视,电视里正是我的一个专题访谈。看一眼西服革履、侃侃而谈的我,弟弟说:“妈,我给您提一条意见——我哥是官面上的人,特别注意形象,而您整天去捡破烂,就有点儿不般配了,所以您还是待在家里享享清福为好。”母亲黑了一下脸,说:“叫得再响的大公鸡,也是卵孵的;脸子要是长得白,再浑的水也洗得透亮。这个道理你哥比你懂!” ⑧弟弟把这个情形告诉了我,让我去劝她。到了她的住处,院门竟落了锁。等了很久也未见归来,便驾车去寻。面对平原田间四通八达的土路,我终于在岸树成排的河边寻到了她。 ⑨三轮车停在路旁,她正在树荫里捡落枝。落枝稀疏,要捡满那一车斗,是要有足够的耐心的。我心里一热,她哪里是在捡拾让炊烟升起的柴草,分明是在捡拾她残余的生命时光! ⑩我走下车来,轻轻地叫了一声妈。母亲分明是听见了,但没有应声,只是悄悄地看着我,一点也不感到吃惊。我感到我们娘儿俩一下子回到了过去,内心盈满。 ⑪我望了望头顶上的树冠有不少枯枝,便下意识地攀上树去,即便是西服革履,也无一丝犹豫。很快,母亲的车子就装满了。母亲说:“咱们回吧。”我说:“回。” ⑫母亲骑三轮在前边走,我则驾车跟在后面。年近古稀的一个老人,骑三轮的姿态竟是那么轻盈,还不时回头笑笑,一派怡然得意的样子。 ⑬母亲开了院门,我把柴草抱进来放到堆得盈满如山的柴垛上,说:“柴草已如此盈满,您干嘛还那么急切地捡?要是父亲还在,他一准会骂您贪心。”“即便他在,他也是骂不出口的。”母亲说,“他那时是站在山场上说话,有盈满的底气;咱现在是站在庭院里,眼前虽盈满了,却没有身后的山场,心里的妥帖,还得靠捡。”我感到父母那代人,不仅活在日子里,更活在他们自己的人生哲学里。 ⑭母亲用泥灶给我烧了开水,沏了一壶老家的山茶,又把两只红薯放到烧水生成的炭火中,一边陪我说话,一边给红薯翻个儿。不久,烤红薯的芳香就袅袅地弥漫开来,直沁心田。不知不觉地,被世事弄皱褶了的心叶,竟情不自禁地伸张、舒展,竟至有了新芽的模样,翠绿晶莹,不挂尘埃。这时,所有的欲望都简化成一个欲望:好好品味一下红薯。也许吃相有些贪婪,母亲说:“别急,两个都是你的。”我甘心享受这种照拂,说:“知道。” ⑮那天,我在母亲那里待得很晚。本来一个场面需要出席,对方也不断来电话催促,我还是推掉了。因为我突然感到,世间本简朴,一个老母亲,两只烤红薯,就很盈满了。 (有删改) 1.通读全文,仿照示例,根据每句话的开头续写,概括文章所写的父亲、母亲和我围绕“人生的盈满”所发生的事以及我们各自的观点。 (1)父亲把自己打到的猎物分给乡邻,认为顺人顺时的舍得是人生的盈满; (2)父亲 ; (3)母亲 ; (4)我 ; 2.本文语言质朴但意蕴丰富。阅读下列句子,结合语境分别说说它们的含义。 (1)我心里一热,她哪里是在捡拾让炊烟升起的柴草,分明是在捡拾她残余的生命时光! (2)母亲说:“别急,两个都是你的。” 3.品析第14段中划线句子的手法及作用: “不知不觉地,被世事弄皱褶了的心叶,竟情不自禁地伸张、舒展,竟至有了新芽的模样,翠绿晶莹,不挂尘埃。” 4.任何文章都是有所表达的,而读者也总是会因文章的观点、论据或一个情节、一个场景以及人物在特定场合下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等等而产生一些联想或获得一些启发。请结合本文简单阐述你在阅读本文时产生的联想或感受。
|
|
填空:《海底两万里》 主要讲述的是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 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作者 是法国科幻小说作家。《海底两万里》是他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另两部分别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 》 。他的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读者,原因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更因为其作品是 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所以作者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
|
文言文阅读 窃糟 刘基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①,必以其说驾②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③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④,弗得。有仕⑤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⑥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选自《郁离子》 ) 【注释】①道理:这里指宋元时期的道学、理学。 ②驾:驾驭、统摄。 ③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 ④方:酒方。⑤仕:做官。⑥子:第二人称 “你” 1.根据文意,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 A. 客有好佛者 (喜欢) B. 以鲁酒渍之 (浸泡) C. 是余之糟粕也 ( 这 ) D. 今子以佛夸予 (夸奖) 2.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2)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请说说。
|
|
诗歌鉴赏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
|
在题目“感受 ”中用词语或短语填空,然后根据补充完整的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所补的内容不限,比如:自然;樱花;夏日;摩拜单车;网络;网游; 运动;友情;尴尬……
|
|
现代文阅读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陈祺 ①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 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本次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选自《中学科技》2010年10期,有改动) 1.读完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导致甘肃省舟曲县在2010年8月7日发生泥石流的自然因素。 2.请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3.举例说明本文第⑦段所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正确的判分) A、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 ) B、行到水穷处, 。(王维《终南别业》 ) C、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 (2)在杜牧的《赤壁》和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选一首填空。 《 》 , 。 , 。
|
|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只是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食用,吃。 C. 才美不外见——见:同“现”表现 D. 执策而临之——临:面对 2.与“安求其能千里也”一句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策之不以其道 C. 其真无马耶? D. 其真不知马也! 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A. 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 B. 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著称 C.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有时可以吃掉一石粟 D.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想让马鸣叫又不知道怎么让马知道自己的意思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说》全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 B. 《马说》一文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C.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D.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