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信客教地理栩栩如生,效果奇佳。 B. 在走过20多公里后,我的脸面如土色。 C. 学习过程中,如果能运用科学的方法,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 农妇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 A. 马革裹尸 妇孺皆知 峰芒毕露 警报迭起 B. 再接再厉 面如土色 深不可测 精力旺盛 C. 契而不舍 无瑕顾及 当之无愧 深恶痛疾 D. 一拍即合 死而后己 惹人注目 莫明其妙
|
|
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憎恶(zēng) 琐屑(xiè) 涎水(xiǎn) 疮疤(chuāng) B. 诘问(jié) 惦记(diàn) 汤匙(shi) 凹凼(dàng) C. 污秽(huì) 气氛(fēn) 取缔(dì) 尴尬(gān) D. 亘古(gèng) 糟糕(zāo) 骷髅(kū) 伛偻(yǔ)
|
|
请以“幸福,在________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
|
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专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有小组要研究有关他的典故,以下典故与陶渊明有关的是(_____) A.安得广厦千万间 B.不食嗟来之食 C.不为五斗米折腰 D.负荆请罪 (2)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 下联: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__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坚实的第一步 张成新 那是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当时,我家贫寒,没钱买书。我只能去旧书店偷偷地看书。看书是很有滋味的。尤其看到精彩处,舍不得放下。那天,我正依着书架有滋有味地翻阅一本童话书。突然,书店的灯一暗,我才发觉书店该关门打烊了。多好看的书呀,我望了望坐在那张高高凳子上的老头,他正眯着一双怕人的小眼睛监视着店堂里的动静,手中那本书的巨大诱惑使我灵机一动,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书往胳肢窝里一夹,偷回家去! 不幸,我的举动还是被那老头发现,老头那双老鼠一般的小眼睛让我心惊胆颤。他说他要第二天去学校向我班主任反映情况! 我当时是三条杠的大队长。 “大队长偷书!”这爆炸性的新闻倘若往学校一宣扬,我的脸面往哪儿搁!人都是要面子的呀。 当天晚上,我第一次失眠。 第二天一早,我提心吊胆地去上学,路上,我忽然想到逃学。可是,正当拔脚往小弄堂溜的时候,偏偏让同桌发现,一把拉住我,勾肩搭背地拖我一起走进了校门。 上午第一节是算术课。上课我一向思想集中,从不开小差。可这一次我破天荒地思想走了神,我的座位靠窗,正对着校门。我的眼睛不时地往校门口的那扇大铁门溜,看看那吓人的老头是不是真的来了。 “张成新,你站起来!”突然,算术老师严厉地叫我的名字。我怔怔地站起来,不知所措。我第一次受到老师极其严厉的批评。“坐下!”算术老师的声音至今还在我耳际回荡。 我在心惊胆颤中上完第一节课。 那瘦小的老头没来。 他会不会趁我不注意已经走进了校门?我在课间溜到班主任办公室张望一下,还好,没有老头的身影。 语文课更让人心神不定。我将脖子伸得长长的,眼睛时不时地往校门瞅一眼。大铁门紧紧关闭着,没有动静。突然,只听大铁门咯咯地响起来,外面有人擂门,声音惊天动地。我的心也随着咚咚直跳。准是那该死的老头来了!我的心几乎跳出了嗓子,紧张得脸都变了色。大铁门被隆隆地拉开,我几乎听到自己的呼吸。往校门那儿偷偷一看,啊,原来不是老头,而是外出买菜的阿姨,拉着一辆黄鱼车走进了校门。 一场虚惊。 到下午放学,那老头始终没有来。 胆颤心惊的一天终于过去了。 几天以后,作文课上老师出一道作文题《第一次XXX》。我的作文水平在班级里“还可以”,称不上出类拔萃。我凝望着作文题,开始“绞尽脑汁”。写什么呢?《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看大海》,《第一次煮饭烧菜》……一个个题目闪电般在我脑海里出现,突然,我眼前一亮,为什么不写写前几天第一次偷书的那件事?不不,不能写,万一写出来,那“天机”不就泄露了吗?那“机密”不就“不打自招”了吗?不不,千万不能写! 可是,我的思绪总在那儿转,不愿离去。多好的题材,亲身经历的事,写起来得心应手驾轻就熟。题材也有巨大的诱惑力。我情不自禁地想写它,不写,好像很难受。后来成了作家,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写作冲动”或者“写作欲望”。 终于,我不顾一切,写了一篇作文《第一次当小偷》,我从来没有写得这样流畅,这样舒服,几乎没修改一个字,一气呵成。 老师的评语让我欢欣鼓舞:这是一篇内容具体生动,感情真切自然的佳作。 从此,我对作文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在今后的创作道路上,跨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抓住关键要素,完整地概括故事内容。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 (1)我将脖子伸得长长的,眼睛时不时地往校门瞅一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不,不能写,万一写出来,那“天机”不就泄露了吗?那“机密”不就“不打自招”了吗?不不,千万不能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次写到“那瘦小的老头没来。”“那老头始终没有来。”有什么作用? 4.如何理解“坚实的第一步”?作者迈出了怎样的“第一步”? 5.你有没有像作者这样精彩的“第一次”?你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工匠精神:人品与技术双馨 邱开金 ①从中国文化中溯源,工匠不仅是与时俱进的文化符号,内涵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地更新和丰富,而且工匠作为各种职业类属中的能工巧匠,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工匠的角色标志也呈多样化。在传统习惯中,职业人往往称之“匠”,即工匠,故有木匠、石匠、铁匠、鞋匠等之称。但在当代,工匠的称谓已经泛化,如设计师、技术能手、专业带头人等都可称之为能工巧匠。 ②尽管工匠的符号有了很大变化,但传统“匠”的因子仍在。在社会的认同和人们的认知里,工匠是最朴实的劳动者画像、是活生生的职业者、是行家里手、是技术应用型拔尖人才。 ③工匠精神是职业人职业人格和态度、职业能力和技术的内化和提升。外显的“匠”到内隐的“精神”,是匠人到匠心的文化凝练,更是人与术的神形贯通。 ④工匠精神的解读很多,可以说社会有多少种分工,就有多少种特定的职业化精神。但从工匠原型的人到抽象化的工匠精神,不难解读到工匠精神的内核有以下层面。 ⑤一是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温州冶金厂早期研造的大型压路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当年参与研发攻关的团队工人总是感慨地说,从设计到制造,从安装到调试,要求工人一丝不苟全神贯注,数万镙丝部件都要精挑细选。这就是最朴实、现实生活中原生态的工匠精神之诠释。按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精益求精,就是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⑥二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的本质体现是崇尚事实、尊重科学、尊重技术。从古代的土木工匠祖师鲁班造锯,到当代的神舟飞船遨游太空,技术的发明、制造的精良,无不是理论与实践、科学与技术结合的典范。工匠精神外显性最典型的特征是梦想成真,究其内里其实是“梦”本身符合客观发展规律,让梦成真的过程和实践必须遵循科学,否则也将一事无成。可见,工匠精神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融通,是科学与现实的有机结合。 ⑦三是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银行点钞员能“叫板”电子点钞机,但很少有人知道为了练就这种技术,他们的手指磨去了多少层皮,“泡”去了他们多少业余时间。这类案例很多很多,归结一点,成就工匠,非一日之功。他们敬畏自己的职业,远远超越了为了生计的谋业,职业岗位的责任担当已经成为自觉,职业与人生真正融入到了一起。 ⑧总之,工匠精神是人与职、业和技的“合金”,是做人与为业、人品与技术双馨。 (本文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全文回答:工匠精神的内核有哪三个层面? 3.文章第⑤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谈谈“工匠精神”在当下社会中有什么意义?
|
|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躬耕于南阳(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 ③约己爱民(_______) ④悉仰于官(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3.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4.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 “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
|
默写填空。 (1)只恐双溪舴艋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4)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鸟巢南枝。 (6) 范仲淹的《渔家傲》抒发词人久戍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