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综合运用。

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专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语文老师为本次专题学习提供了一个示例,请参照示例,确定专题学习内容,并策划自己小组的专题学习任务。

【示例】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酒

专题学习任务:搜集并阅读陶渊明与酒相关的诗文,探究“酒”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酒”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专题学习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学习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

下联: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探究。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一个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森林里,住着一群猴子。

有一天,有两只猴子走出居住地,让一名猎人发现了。那猎人便拿枪追赶那两只猴子。第一只猴子看到猎人赶来,便转身一跳,跳上了一棵大树。

而另一只猴子,则在犹豫不决:到底要怎样才能显示我的神通,什么样的跳法才是最好看的呢?在它犹豫不决时,猎人已瞄准朝它开了一枪,猴子当场毙命。

 

小明整理到以下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资料,其中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立秋、处暑、寒露、霜降这四个节气都是在秋季。

B. 2017年是农历丁酉鸡年,2016年是农历丙申猴年。

C.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民间有赏花灯、闹年鼓、猜灯谜、吃汤圆等习俗。

D. “家”是古代的常用谦辞,一般用于称呼他人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如“家母”“家兄”。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2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唧唧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因此古代的许多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⑤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⑥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

A. ⑤①②③⑥④    B. ⑤③⑥①②④    C. ⑤③①②⑥④    D. ⑤①②⑥③④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互联网的诱惑令现代人无法拒绝,但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使人难以接受。

B. 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录制的《国学大赛》,是孩子们展现风采的舞台,也为长沙浓郁的营造了学习国学的文化气氛。

C. 监考老师在考场上发现了两个考生的作弊仪器,当场没收并对考生做出严重警告的处分。

D. 根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约占九成。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救人反被讹事件的屡次发生让许多人碰到类似的事选择了袖手旁观,其实世上

还是好人多,只是恶被媒体放大了。

B. 春风到处,冰雪融化,青草萌发,动物伸着懒腰结束了冬眠,真是妙手回春啊!

C.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D. 复习中,过度地向学生提要求、施压力,无异于揠苗助长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záo)    告磬     如法制(pào)     物竞天择

B. (jiù)      馈赠      风雪途(zài)      通宵达旦

C. 红(yīn)      销蚀      尽职守(kè)       珠丝马迹

D. (xié)      绰号      风云(zhà)      略胜一畴

 

声音,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鸟鸣声……声声入耳;声音,也许来自生活: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声音,也许来自情境: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

请以“那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立意自定;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⑶不少于6 00字;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题目。   

心中的鸡鸣

余显斌

唧唧,唧——几声小鸡的鸣叫,清亮亮响起,在房内笛儿一样回旋,是手机铃声。他揉揉眼,掏出一看,是爹的。

  其时,他正在麻将桌上鏖战。

  他说,爹,我忙呢。

  他确实很忙,手上牌将和未和,千钧一发。说完,挂了手机。可是,就在这眨眼间,邻家和了。他拿了张牌,说话分神,能和未和。

  他摇头一笑,自言自语,我的老爹啊。

  自从给爹买了手机,经常的,他会晚上打来电话。白天,怕耽误他工作。一旦唠上,就没完没了。爹说,健儿,要吃好,别亏了自己。

  他说,爹,我知道。

  爹道,别老吸烟。

  他有点烦,爹,我不是小孩啦。

  爹在那端,嗔怪道,就是一百岁了,你也是我的儿啊。

  他无言,匆忙挂了手机,也关了那动听的小鸡鸣叫。

  上次,他回了趟家。爹出来了,带了群小鸡,叽叽喳喳的。爹笑着说,这群小东西很可怜,刚孵出,母鸡就被黄鼠狼拖走了。爹用棉衣捂着它们,喂它们芝麻。小家伙们恋爹呢,爹走到哪儿,它们跟到哪儿,一个个毛茸茸的,淡黄粉白,洒一路清亮亮的叫声。

  他感到很有趣,就录下了这些鸣叫,设做铃声。

  因此,小鸡一叫,电话就来,很多是爹的。

  一般情况下,爹晚上只打一个电话,可是,今晚却明显的例外。

  牌刚揭一半,小鸡又叫,他打开,仍是爹。下手在催,快点快点。他对手机里道,爹,我很好,别担心。说完,挂了手机。

  当第三次手机响起,他一盘打完,接了电话。

  爹说,健儿,还没睡啊?

  他说快了,正准备呢。

  爹说,儿啊,你要学会照顾自己啊。

  他说,爹,我老大不小啦。

  爹停了会儿,叹口气,爹——爹不放心你啊,儿。

  牌又开始了,爹还想说什么。他说,爹,就这些,早些睡啊。他把手机调成静音,一头扎入麻将桌上,进入激烈的争战中,忙得晕头磕脑。

  第二天一早,走出麻将室,他昏昏沉沉掏出手机一看,有两个未接电话,一个是爹的。他想回拨,可又忍住了,怕爹唠叨起来,没完没了。

  另一个是堂弟的,他回拨了。

  电话里,他问什么事。堂弟哭了,说快回来啊,大爷走了。

  堂弟所说的大爷,他知道,是自己的爹。他愣了一下,麻木的头脑一时没反应过来,不知堂弟说的什么,问,咋的,哪儿去了?

  大爷老了。堂弟道。

  老了,是家乡对老人死去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他听明白了,眼前顿时一片白光闪烁,他忙拦了辆车,向老家赶去。青山绿水仍在,瓦屋炊烟仍在。村头,却没有了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院子里,几只小鸡恓惶地叫着,叽叽喳喳一片。

  现在,爹不喂它们了。

  爹躺在床上,永远闭上了眼,是心脏病发作导致的。他的手上,还拿着手机,放在耳边,神态永远定格在给他打电话的那一刻。

  那是他人生最后一刻。

  堂弟红着眼圈说,手机被大爷捏得很紧,拿不下来,等他回来决定。

  他的泪,这一刻汹涌而出,对堂弟说,让爹带着吧,他不放心我。

  爹走后,他再也不上麻将桌了。那群小鸡,被他带进城去。每次,听到小鸡鸣叫,不管是真的,还是手机铃声,他都泪流满面。

这时,他的心中,就有一只小鸡在叫,一声一声,叫得清亮。

注:恓惶xī huáng,忙碌不安、悲伤的样子。

1.请用简洁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2.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他”的形象。

3.从整篇小说来看,请分析小说中划横线语段作用。

4.结合全文,说说划波浪线句子“青山绿水仍在,瓦屋炊烟仍在”的表达效果。

5.父爱是永恒的,表现父爱的方式是多样的。请结合本篇小说和链接材料相关内容,说说本篇小说与《背影》中表现父爱手法上的不同之处。

链接: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朱自清《背影》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以下小题。

【甲】

说到书,我很感动。因为它给我带来温暖,我对它满怀感激。书是我的恩师。贫穷剥夺了我童年的幸福,把我关在学校大门外面,是书本敞开它宽厚的胸脯,接纳了我,给我以慷慨的哺育。书是我的良友。它给我一把金钥匙,诱导我打开浅短的视界、愚昧的头脑、闭塞的心灵,它从不吝惜对我帮助。书是我青春期的恋人,有了它,我就不再愁寂寞,不再怕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我真的是“不可一日无此君”。      (节选柯灵《书的抒情》有删减)

【乙】

对很多人而言,读书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来取代自己的头脑。一个真正会读书的人,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比起单纯吸收他人的思想,可说是利多害少。因为后者的思想是从各种形形色色的精神得来,属于别人。他不能像那些自己思考的人一样,把自己的知识、个性、见解等融为一体。他的脑子里三教九流,百家思想纷然杂陈,混乱不堪。这种思想的过度拥挤,攫夺了一个人的正确观察力,也使人失去主见,并且很可能导致精神秩序的紊乱。这种现象,我们几乎在所有的学者身上都可发现。

以读书终其一生的人,他的知识完全是从书本汲取而得,他们有如阅读了许多山水、游记之类的书籍,对于某地的有关知识虽可粗枝大叶地说出来,但是甲地和乙地有何联系则说不上来。反之,以思考终其一生的人,就像土生土长的父老,一打开话匣子便能把本地事物的来龙去脉及相互间的关系等,如数家珍般地道出来。

                                      (节选自叔本华《比读书更重要》,有删改)

【丙】

    解放周末:在您看来,手机阅读到底算不算阅读?

许纪霖:首先,我们要分清楚两个概念,一个是知识,一个是资讯。我发现人们通过手机阅读微信、微博,阅读到的大多是资讯,而不是知识。知识是完整的,是整体的,它不是以碎片的方式存在的,它一定有一个体系,以一套整体的系统来解释世界。

    解放周末: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以成败论英雄,读书也常被当作通往成功的一条路径。对此您怎么看?

  许纪霖:我认为读书完全和成功无关。就像我刚才说的,如果你抱着成功的目的去读书的话,你不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喜爱读书的人未必是一个成功的人,但一定是一个有知识、有品位的人。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为了追求智慧。追求成功,只是需要具体的本领,但是读书是为了寻找智慧。智慧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就像一把洒在汤里的盐,它是散落在各种知识里的。所以,说“这个人好有智慧”和“这个人好有知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王元化先生在世的时候,有一次我陪一位台湾的杂志主编去看望他,这位主编见识过很多知名的文化人物,但他临走时感慨地说:“王先生真是一位有智慧的大家。”也许从知识的层面上说,我们的知识可能比王老先生还丰富一些,但是他身上散发的智慧,却是我们一般人所远远不及的。

  专家、学者有知识,但只有大师或大家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哪怕你发明了一种体系,你创造了一门学科,你可能也未必有智慧。智慧是人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有通透的悟性,能够参透天地,智慧让人变得完善,达到一般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和深度。所以,读书是为了获得智慧,那是一种远比成功更高的境界。               (节选自《解放周末》)

1.请概括甲文的行文思路。

2.如何理解丙文画线句中“洒在汤里的盐”?请用乙文中的语句回答。

3.乙文主要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怎样的读书人才是“真正的读书人”?请结合以上文段概括回答。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4402/24158) 首页 上一页 14397 14398 14399 14400 14401 14402 14403 14404 14405 14406 1440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