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曲艺 【材料一】 曲艺,是由我国古代民间的口头文字和说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的艺术特征是以带有表演动作的说、唱来表演故事,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现在流行于全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曲种约三百多个,包括大鼓、相声、快板、二人转、双簧及山东快书、河南坠子等等。这些曲艺形式,深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一段好曲艺,可以引发人的联想。人们在欣赏的同时,所感受到的不只是作品主题所要表达的内容,并且能联想到更为广泛的、观赏者所经历过的东西,有时这联想甚至是非常浪漫的。这联想的深浅是与作品的厚度深度成正比例的。好艺术品是有意境可寻的。要想使作品(表演)有意境的深度,就必须以少胜多,要用以一当十的艺术手段来处理,使欣赏者从你外在表现出的“一”立刻想到你外在暗示给观众的“十”来。这“十”是在创造过程中全部吸收进入的;而从“十”中凝聚出这个能代表“十”的“一”,这“一”可以起到“十”的作用。比如“一轮明月照纱窗”,演员如果面向观众,用手比个大月亮,再用手指指窗户,那就太蠢了。而如果作一个抬眼望月的有深思激情的凝望,那就有了意境。这个意境化的动作就代替了包括推窗、举手、抬头、伤感或喜悦等多种动作,这就是以一当十和十中求一。曲艺的表演一定要牢牢地把握住这个准则来创造自己的表演动作。 要达到有意境就必须使动作典型化。这里说的典型,就是别的动作几乎不能替代的。它是经过精选出来的、体现深刻内涵而表现到外在的最能集中说明感情内容的动作。因此,在曲艺表演动作中同样要反对杂、碎、乱,而要求准、精、深。 杂碎乱的“杂”是动作多而不清楚;“碎”是动作没有感情上的连贯性,不是经过内涵的酝酿而做出的动作,而是演员临时漫无目的指指戳戳,甚而把“十”都罗列性的表现出来,抛弃了以一当十的艺术法则;“乱”是干脆胡来,上蹦下跳,东窜西跑,手忙脚乱,眼耳口鼻好像在脸上赛跑似的。乱、杂、碎现象,是演员缺乏基本的艺术常识,又未经过严格的训练学习造成的。它既不能算作“创造”,也不感人。 要体现出以一当十的艺术法则就必须在动作的准、精、深上下苦功夫。“准”是动作的目的性明确;“精”是在大量的可以表现某种思想感情的动作中选择出最准确而又最完美的动作。有时这动作仿佛明灯,能放射出艺术的光华;“深”就是动作所体现内容的厚度不浅、不泛,而从动作中表现出某种内容需要的意境。只有这样才会使动作曲艺化。因为曲艺的表演是辅,所以更要求动作要以少胜多。动作绝不能多,多了就不成其艺术了。要追求“万绿丛中一点红”,而不能“满纸尽是殷红色,不知何处是牡丹”。这就是曲艺传统中所讲的“宁可不动,不能乱动,一动值千金”的体现。既然曲艺是以说唱为主的,表演是为了辅,就不能使众多的动作压倒了说唱的份量。 【材料二】 大鼓,是中国曲艺的一个类别。一般由一个人自己鼓,数人用三弦等乐器伴奏。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序幕——《重整山河待后生》,就是一曲京韵大鼓的形式: 千里刀光影 仇恨燃九城 月圆之夜人不归 花香之地无和平 一腔无声血 万缕慈母情 为雪国耻身先去 重整河山待后生 这段鼓词悠扬动听、声情激越,韵味浓厚、高亢悲壮,由七十多岁的驼派大鼓艺人骆玉笙先生演唱。使听众深深地领受了大鼓艺术的魅力。这种曲艺形式起源于清代的河北、山东、辽宁以及京、津等地。 大鼓书迅速的流传到全国各地,由于演唱风格、伴奏乐器、语音唱腔各异,又分出很多流派。影响较大的有: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和西河大鼓。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其唱腔悠扬婉转,长于抒情,并有半说半唱的特色,唱中有说,说中有唱,所以韵白在演唱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京韵大鼓的表演形式是一人站唱。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主要伴奏一般为三人,所操乐器为大三弦、四胡、琵琶,有时佐以低胡。这一派的著名艺人有刘宝全、张筱轩、白云鹏、白凤鸣、骆玉笙等。梅花大鼓,脱始于清末北京北城的清口大鼓,以金万昌、卢成科、白凤岩为代表。其特点是长于在叙事中抒情,声腔活泼有力,多为一人打鼓说书,后出现了对唱。西河大鼓,起源于河北中部,流行于山东、东北、西北的部分地区。一人演出,说唱并重,唱腔和谐流畅、生动活泼,似说似唱,易唱易懂,为了表现各种情感的需求,还创造有多种曲调的花腔,如悲调,用于表现悲哀、愁苦的情绪。西河大鼓有以郝英吉为代表的“郝派”、以田荫庭为代表的“田派”和以艳桂荣为代表的“艳派”等。此外,大鼓书还有乐亭大鼓、京东大鼓、东北大鼓、山东大鼓、安徽大鼓、湖北大鼓等。 1.阅读【材料一】,请你说说曲艺创作的艺术法则是什么,它体现在哪些方面。 2.【材料二】中提到的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和西河大鼓这三个有较大影响的流派,它们的共同点有哪些。 3.阅读【材料二】,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回答问题。 (1)《重整河山待后生》这段鼓词的内容,表现出了怎样的一种情感?请结合鼓词具体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2)《重整河山待后生》这段鼓词,一定使你想起了《四世同堂》的一些人和事,那么其中哪个人物的什么事情,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 4.【材料一】【材料二】中提到了多种曲艺形式,请选择其一,结合实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
|
名著阅读 1.下面是《论语》的九则语录,其中有论述“孝”的,有论述“礼”的,也有论述其他内容的。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小题。(1)(2)题只填序号。 ①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②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④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⑤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⑥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⑦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⑧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⑨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论述“孝”的语录是: 、 和 。 (2)论述“礼”的语录是: 、 和 。 (3)从《论语》的九则语录中任选一则,写出你得到的启示。 2.阅读两则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对唐僧道声:“苦啊!你那时节,出了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到两界山,救我出来,投拜你为师。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今日昧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这个难说。若到那毒魔苦难处不得脱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时节,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就是十万里路,我的头也是疼的;假如再来见你,不如不作此意。” (1)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写的志怪小说《西游记》,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及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的故事。途中,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回顾《西游记》所写内容,可以判断【材料一】这四幅连环画所描述的,正是小说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之一 ① 。 (2)孙悟空因【材料一】中的情节,遭师傅驱逐,止不住“伤情凄惨”,叫苦不迭,甚至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感慨。结合【材料二】可以看出孙悟空感到如此伤感委屈的原因是 ② ,选文体现出孙悟空的性格特征是 ③ 。 3.根据提示,填空。 在《西游记》中,从蟠桃会、大闹天宫等情节可以看出孙悟空是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形象;在《红岩》中,从绣红旗、慷慨就义等情节可以看出江姐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在《 ① 》(书名)中,从 ② 、 ③ 等情节可以看出 ④ (人物)的 ⑤ (特点)。
|
|
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欲穷其林 (2)才通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咸来问讯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桃花源记》以 ① 为线索。从选文一二段中“缘溪行 ( ② ) 穷其林 ( ③ ) 从口入”等词句可以看出渔人发现并进入桃花源的过程。 4.《桃花源记》和【链接材料】中的《饮酒》都表现了作者陶渊明的人生追求,请你分别结合诗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链接材料】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
近年来,门头沟区初中校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进行了大量的尝试,效果显著。如: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游学经历为学生开阔了视野……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1)请用规范的正楷字把“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 (2)“差”字有四个读音,分别是① chà ②chā ③chāi ④cī,下面语段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胡适先生曾写过一篇题为《差不多先生传》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礼记·经解》中说的:“君子慎始。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现实生活中,虽然人们的能力有强弱之分,参差不齐,但是,如果都采取像差不多先生的做法,要紧的事情就会出现差强人意的结果。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养成认真严谨的好习惯。 A.① ① ④ ② B.① ③ ④ ② C.① ② ④ ③ D.① ② ④ ② 2.下列四组词语语序颠倒后,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A. 和平 平和 B. 式样 样式 C. 心虚 虚心 D. 歌唱 唱歌 3.在2017年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晨光二中的设计者收集了以下四幅对联,适合挂在读书廊廊柱上的一项是 A. 上联:虚心竹有低头叶 下联:傲骨梅无仰面花 B. 上联:水清石出鱼无数 下联:竹密花深鸟自啼 C. 上联:墨香盈雅室 下联:书声溢芳园 D. 上联:有山皆图画 下联:无水不文章 4.2017年4月的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陈红和妈妈来到郊野公园,看到这里好不热闹:天上风筝千姿百态,地上孩子嬉笑奔跑,田间杨柳婀娜多姿,山间野花儿竞相开放……陈红一时兴起,脱口而出 。下列四个选项中,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B. 残春花尽黄莺语,远客愁多白发生。 C.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5.请你摘取李明在孔庙了解到的内容,帮他完成下面这张寄给妈妈的明信片。(要求:①用“不仅……而且……还……”这一句式。②30—50字。 希望中学组织学生到山东孔庙游学,在此次活动中,李明了解到了以下内容: ①孔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宇。 ②孔庙是中国现存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堪称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范。 ③中国的历史就是孔子思想的影响史,《四书五经》成了科举考试内容。 ④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⑤孔子把“仁”和“义”视为道德的准则,规范人的行为。 6.默写 (1)在初三(2)班开展的古诗词诵读活动中,有一个板块是“走近唐宋八大家”。请你以班级学生的身份,任选其中一位诗人,按照题目、作者、诗句(任选其中两句)这一要求进行默写。 (2)春风学校4月份组织学生外出到杭州西湖去踏青,当一名学生看到烂漫春花次第开放,如荫绿草刚没马蹄的春景时,想起了白居易的“ , 。”
|
|
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一项是( ) A. 小静把自己写好的作文交给老师,恭恭敬敬地说:“请您拜读,再给我面批!” B. 妈妈提醒你游戏别玩太久,你说:“你怎么那么烦啊?让我清静清静,一边去!” C. 小刚为成绩不理想而郁闷,小海劝他说:“不是每个人都是学习的料,你就看开一点吧!” D. 小伟爱讲脏话,小明批评道:“脏话既脏人耳,又伤人心,文明用语才让人舒心哪”
|
|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 ②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④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 ⑤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A. ①④②⑤③ B. ②⑤①④③ C. ②③①⑤④ D. ②①⑤④③
|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学生不但喜欢这种游戏,而且青年教师也喜欢。 B. 社区希望通过开展节约用电教育,防止人们不浪费用电。 C.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D. 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学校,由于老师有意识地传递给我们正能量,所以现在遇到一些社会的阴暗面,我都会感到深恶痛疾。 B. 历史告诉了我们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骄傲的人最终总会黯然失色,只有真正谦虚的人才会永远鹤立鸡群。 C. 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教育孩子,一边吃饭,一边正襟危坐地说几句,效果恐怕不大好。 D. 近来天气反复无常,一会下雨,一会晴天,重庆的天气总是如此盛气凌人,弄得人心烦不己。
|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刚搬入新居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从猫眼里往外看:一个陌生人。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你找谁?”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师傅,我是在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②“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狐疑地看着他。 ③见我态度和缓,他一激动脸涨得更红了,语速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寒假了,他就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了。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的漂亮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他到您家看看吗?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对孩子说清楚。”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然后,一脸企盼地望着我。 ④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为了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个心细的父亲!我点头答应了。 ⑤他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地说:“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以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满是喜悦,眼神里也荡漾出一种快乐。 ⑥几天后,他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那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黝黑,身体结实,还有一双很亮的眼睛。见到我,小男孩有一种怯生生的神情。 ⑦父子俩套上我递过来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们的步子迈得格外的轻缓。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的拘谨。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显示出一种老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所在的建筑公司盖的。当时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这面墙上原来还留有一个洞口,为的就是运送砖块、水泥方便,待房屋建好后,再将这洞口堵上。哦,对了,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⑧他竭力地想向孩子描绘出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瞬间直了许多。 ⑨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只不过让这对父子进了我的新房看了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就这一下子,我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周遭氤氲着一种温暖。 ⑩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到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⑾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 。” 1.通读全文,说说民工父亲的“幸福”指什么? 2.文中的“我”对民工父亲的态度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的变化?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文中父子的两次握手,意味有什么不同?) 4.民工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5.结合上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将第⑾段孩子要说的话续写出来。(50字以内) 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