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 ,病树前头万木春。 (2)人生自古谁无死? 。 (3) ,不汲汲于富贵。 (4)东风不与周郎便, 。 (5)《马说》中描写千里马不被人认可赏识后的可悲命运的句子: , 。 (6)《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词句是: , 。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熹 ,字元晦,徽州婺源人。熹幼颖悟 ,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 ,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年十八贡于乡④,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⑤。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⑥,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⑦。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⑧。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选自《宋史·朱熹传》) 【注释】①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徽州婺源:现在的江西婺源县。②悟:有悟性。③就傅:跟从老师读书。④贡于乡:参加乡贡考试。⑤军:宋代行政区域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县。⑥讲求荒政: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⑦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事情结束后,朱熹上表请求按照规定的标准奖赏献粮救灾的人。⑧引进士子:召集学生。讲论:讲学。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尝/从群儿戏沙上 B. 年十八/贡于乡 C. 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 D. 授/以《孝经》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视 (2)雨 (3)诣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 (2)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4.结合选文,说说朱熹是一个怎样的人。
|
|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小题。 岁暮①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②。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③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注释】①岁暮:年终。②及辰:及时,指在年底前赶到家。③彽回:徘徊。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借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没有穷尽,赞美了伟大的母爱。 B. 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和“家信”上。 C. 尽管儿子很直接地回答了母亲的对话,但却惭愧没有尽到做儿子的责任。 D. 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外漂泊的艰辛劳累。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 B.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二句,把母亲对爱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写得多么真实、生动,情深意重,让所有游子读后热泪盈眶。 C. 第四句的诗眼是“新”,崭新之意,嘘寒问暖的家信还带着崭新的墨痕。一个“新”字,道出了母亲心中对儿子的不尽思念和关怀。 D. 全诗迂回曲折,含蓄凝重,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回味。
|
|
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原句:学校里只给每人发一张票,这怎能叫人不为难? 改句:学校里只给每人发一张票,这真叫人为难。 B. 原句: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改句: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什么困难都不能克服。 C. 原句: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改句:他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D. 原句:学校既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创造知识、培育人才的地方。 改句: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而且是创造知识、培育人才的地方。
|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早在2000多年前,就出现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流派,这就是有名的“诸子百家”。 ②所有这些,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③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等,世代相传。 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⑤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许多珍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 A. ⑤③②④① B. ④①⑤③② C. ⑤②①③④ D. ④①③②⑤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南海局势动荡的原因是因为各大强国各自怀着不同的目的纷纷加入搅局。 B. 这篇文章的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绚丽多姿的一个昆虫世界。 C. 学校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 D. 这次篮球比赛是展示我们队员风采的大好时机,胜败的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希望各级政府科学理财,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万不可不以为然。 B. 拜访者们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C. 小明同学长着一张普普通通的脸,无论他走到哪个地方,都不会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D. 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
|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眼翳(yì) 狼籍 广袤无垠(mào) 翻来复去 B. 粘连(zhān) 锁事 油光可鉴(jiàn) 万像更新 C. 锃亮(zēng) 禁锢 长吁短叹(xū) 诚皇诚恐 D. 璀璨(càn) 磬口 颔首低眉(hàn) 家徒四壁
|
|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A)“就这样,多亏你与内务大臣建立了伟大友情,整个事情才得到了折中的解决。皇帝严令:一步步将你饿死的计划必须在秘密中进行,不让别人知晓,但弄瞎你眼睛的判决却写在弹劾书中。除海军大将鲍尔高兰之外,大家一致同意。鲍尔高兰是皇后的奴才,皇后陛下一直让他坚持把你处死;自从你那次用可耻而非法的手段扑灭了她寝宫的大火,她对你一直怀恨在心。” 这位君王和他的内阁采用了一种惯例(有人跟我说,这种惯例和从前的做法大不相同),就是,每当朝廷颁布一项严酷的判决,不论那是为了替君王泄愤,还是为了替宠臣报怨,皇帝总要在全体内阁会议上发表一通演说,表明他如何宽大、仁爱,说他这些品质是天下闻名、举世公认的。演说很快刊行全王国。再没有比歌颂皇帝仁慈那样的话让老百姓更害怕的了,因为大家看得出来,这样的颂词越夸张越强调,刑罚肯定更惨无人道,而受害人也就更加冤枉了……可是,一想起我对皇帝曾宣过誓,回忆起他给我的恩典,以及授予我的“那达克”的崇高荣誉,我马上就惶恐地取消了这样的念头。我也没有这么快就学会朝臣们那种报恩的办法。 (B)如果有一头母牛因年老或者意外事故死了,“慧驷”还没来得及把它弄给自己的“耶胡”吃,附近的“耶胡”便已经成群地来争夺了,这样就会像我描述的那样引来一场战争,双方被爪子抓得一塌糊涂,不过因为它们没有我们发明的那种方便的杀人武器,倒是很难得会互相残杀。有时候,附近几处的“耶胡”没有任何明显的原因也会这样大打一场;一个地区的“耶胡”瞅准一切机会,趁另一个地区的“耶胡”还没有准备好,就向对方发起突然袭击。要是它们发现偷袭计划失败,就跑回家去。敌人没有了,就进行一场我所说的那种内战。 1.选文节选自《 》,作者是英国作家 。选文(A)中的故事发生在 ,选文(B)中的故事发生在 。 2.联系原著,选文(A)中加点的“可耻而非法的手段”和“这样的念头”分别指什么?选文(B)中“耶胡”们之间通常在哪几种情况下会发生冲突? 3.请结合选文(A)(B),谈谈全书在反映作者生活的社会现实方面的主要艺术特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正是饭菜里的酸甜苦辣构成了食物的滋味,令人回味无穷;正是成长中的得失成败形成了生活的滋味,令人感慨万千;正是交往中的悲欢离合汇成了人生的滋味,令人百感交集…… 请以“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