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下面选项中对诗句的朗读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樵夫,别砍那棵树!/一棵树枝也别碰!(朗时要缓慢、深情,要读出诗人那真挚的祈盼的语气)

B. 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朗读“何年何月何日”要快速读出,从而突出诗人急切回归“故国”的情感)

C. 星光因你而闪烁/波光因你而摇曳(两句的“你”朗读时要读出重音,是表明星光闪烁、波光摇曳的必要条件,也是重点突出“你”)

D.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朗读时,在读了含着两句的“笑”后面,要有节奏的停顿,以突出表现“她”的勤劳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使用并研制了禽流感灭活油乳剂疫苗,在实验室检测中,免疫有

效率可达100%。

B. 经过阿富汗和伊拉克两次战争,美国得出无须依靠大型军事基地也可以打赢一场战争。

C. 今年以来,随着国产儿童动画图书《哪吒传奇》的全套上市,《哈利•波特》这部风靡全球的少儿读物在中国少儿图书界的霸主地位被打破。

D.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发出通知,大幅度降低24种常用药最高零售价,平均降价幅度为30%,降价金额约35亿元左右。

 

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后,这位钢铁汉子也落泪了。

B. 窗外的一切是那么的新奇和漂亮,小姑娘看得津津有味

C. 这些很好的学习方法一旦融会贯通,定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 我们必须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勤奋学习,绝不能有半点虚假和骄傲。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心甘情愿     长久之计      热泪盈眶      造谣生事

B喋喋不休     一片狼籍      顽固不化      极端贫困

C俯拾皆是     安分守纪      无依无靠      触目伤怀

D唾手可得     举目无亲      寄人离下      肆无忌惮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凌侮língwǔ   年(      骂(chì    屑(suǒ

B荆棘jīngjí    shuò    守(     使(chāi

C服衣冠(zhāo 健(xiāo     jiá    zhuài

D忸怩niǔní    戏(      夫(qiáo   笑(xiān

 

请以“春天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

要求:(1)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2)不要写成诗歌;(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阅读《做父亲》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1)楼窗下的弄里远地传来一片声音:“咿哟,咿哟……”渐近渐响起来。

(2)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张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小鸡!”叫了起来。四个孩子同时放弃手中的笔,飞奔下楼,好像路上的一群麻雀听见了行人的脚步声而飞去一般。

(3)我刚扶起他们所带倒的凳子,拾起桌子上滚下去的铅笔,听见大门口一片呐喊:“买小鸡!买小鸡!”,其中又混着哭声。连忙下楼一看,原来元草因为落伍而狂奔,在庭中跌了一跤,跌痛了膝盖骨不能再跑,恐怕小鸡被哥哥、姐姐们买完了轮不着他,所以激烈地哭着。我扶了他走出大门口,看见一群孩子正向一个挑着一担“咿哟,咿哟”的人招呼,欢迎他走近来。元草立刻离开我,上前去加入团体,且跳且喊:“买小鸡!买小鸡!”泪珠跟了他的一跳一跳而从脸上滴到地上。

(4)孩子们见我出来,大家回转身来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的喊声由命令的语气变成了请愿的语气,喊得比以前更响了。他们仿佛想把这些音蓄入我的身体中,希望它们由我的口上开出来。独有元草直接拉住了担子的绳而狂喊。

(5)我全无养小鸡的兴趣;而且想起了以后的种种麻烦,觉得可怕。但乡居寂寥,绝对屏除外来的诱惑而强迫一群孩子在看惯的几间屋子里隐居这一个星期,似也有些残忍。且让这个“咿哟咿哟”来打破门庭的岑寂,当做长闲的春昼的一种点缀吧。我就招呼挑担的,叫他把小鸡给我们看看。

(6)他停下担子,揭开前面的一笼。“咿哟,咿哟”的声音忽然放大。但见一个细网的下面,蠕动着无数可爱的小鸡,好像许多活的雪球。五六个孩子蹲集在笼子的四周,一齐倾情地叫着“好来!好来!”一瞬间我的心也屏绝了思虑而没入在这些小动物的姿态的美中,体会了孩子们对于小鸡热爱的心情。许多小手伸入笼中,竞指一只纯白的小鸡,有的几乎要隔网捉住它。挑担的忙把盖子无情地盖上,许多“咿哟,咿哟”的雪球和一群“好来,好来”的孩子就变成了咫尺天涯。孩子们怅望笼子的盖,依附在我的身边,有的伸手摸我的袋。我就向挑担的人说话:

(7)“小鸡卖几钱一只?”“一块洋钱四只。”“这样小的,要卖二角半钱一只?可以便宜些否?”“便宜勿得,二角半钱最少了。”

(8)他说完,挑起担子就走。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挑担的越走得快,他们喊得越响,我摇手止住孩子们的喊声,再向挑担的问:

(9)“一角半钱一只卖不卖?给你六角钱买四只吧!”“没有还价!”

(10)他并不停步,但略微旋转头来说了这一句话,就赶紧向前面跑。“咿哟,咿哟”的声音渐渐地远起来了。

(11)元草的喊声就变成哭声。大的孩子锁着眉头不绝地探望挑担者的背影,又注视我的脸色。我用手掩住了元草的口,再向挑担人远远地招呼:

(12)“二角大洋一只,卖了吧!”“没有还价!”

(13)他说过便昂然地向前进行。悠长地叫出一声“卖——小——鸡——!”其背影便在弄口的转角上消失了。我这里只留着一个嚎啕大哭的孩子。

(14)我硬拉了哭着的孩子回进门来。别的孩子也懒洋洋地跟了进来。我原想为长闲的春昼找些点缀而走出门口来的,不料讨个没趣,扶了一个哭着的孩子而回进来。庭中柳树正在骀荡的春光中摇曳柔条,堂前的燕子正在安稳的新巢上低徊软语。我们这个刁巧的挑担者和痛哭的孩子,在这一片和平美丽的春景中很不调和啊!

(15)关上大门,我一面为元草揩拭眼泪,一面对孩子们说:“你们大家说‘好来,好来’,‘要买,要买’,那人就不肯让价了!”

(16)小的孩子听不懂我的话,继续抽噎着;大的孩子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我继续抚慰他们:“我们等一会再来买吧,隔壁大妈会喊我们的。但你们下次……”

(17)我不说下去了。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倘再进一步,就变成“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了。在这一片天真烂漫光明正大的春景中,向哪里容藏这样教导孩子的一个父亲呢?(有删改)

1.根据语境揣摩孩子的心情,分别写出来。

第(2)段: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张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小鸡!”叫了起来。

第(8)段: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

2.第(6)段,孩子与小鸡之间只隔着盖子,为何父亲却觉得是“咫尺天涯”?

3.第(14)段画线句描写的春景有什么特点?作者描写这春景有什么用意?

4.关于文中结尾处“我不说下去了”。你认为“我”该不该说下去?为什么?

5.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

 

阅读《带套袖的孙犁先生》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①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②一九七九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 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qìng)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 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③当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座大院如今已经衰败,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④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他让我有了一种亲近感。    

⑤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dá)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透过朴实的外表,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gàn)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 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⑥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座。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⑦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 :“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

⑧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选文有改)

1.第①段作者为什么用“妄想”“大言不惭”这两个词?

2.分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其效果。

3.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子?

4.作者借助“套袖”表现了孙犁什么特点?

5.徐光耀老师为什么先让“我”读孙犁而非他的作品?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后面小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①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②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①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②太祖:曹操,曹冲之父。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自为其   (            )     

(2)邑人   (            )

(3)欲知斤重 (            )      

(4)则之可知矣(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3.文(一)中,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4.文(二)从正、侧两方面写了曹冲年幼却聪明过人的特点,请具体指出。

5.你认为世上有方仲永和曹冲这样的神童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 后面小题。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指出这首诗的题目和作者:                                

2.三四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创设出了怎样的意境?

3.第四句中的“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4825/24158) 首页 上一页 14820 14821 14822 14823 14824 14825 14826 14827 14828 14829 1483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