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2.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字。
|
|
口语交际。 高邮市护城河水污染严重。有人把生活垃圾倒入河中,有人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排入河中……为此,学校将组织一次社会调查,呼吁大家保护环境。假如你是该学的学生,遇到下列情况,你将如何得体地劝告和提问。 (1)你看到一位正在往护城河倾倒垃圾的中年妇女,你该如何劝告。
(2)你作为学校小记者采访市环保局局长,向他了解环保部门对护城河污染问题采取的措施,你该如何提问。
|
|
默写(每空l分,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 (1)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 (2)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 ,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3)油蛉在这里低唱,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又酸又甜, 。 (4)曲径通处, 。 (5) ,但余钟罄音。 (6)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 !” (7) ,更造崩山之音。
|
|
根据拼音写汉字。 我们都面面相qù( )了,shū ( )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niǎo niǎo ( ),到了头发shāo( )儿上,添上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 B. 《三颗枸杞豆》这篇小说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教育、启示,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 “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教师处理学生中的纠纷,是不会带有倾向性的,可“援助”一词却又似乎表明老师已介入了这场纠纷,其实“援助”只是我对老师行为的理解,反映了老师对我的爱护及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D. 《一面》对鲁迅作了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不避重复,由近到远,由细到粗,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
|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农架是一片人迹罕至的神秘原始森林。 B. 春节前,菜市场一片人声鼎沸,购买年货的人很多。 C. 他和搭档相视一笑,他们的想法竟然不约而同。 D. 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刘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在教学园地中默默耕耘,呕心沥血,从无怨言。 B. 在华东街发生的那起事故中,使多辆汽车报废。 C. 电影《爸爸去哪儿》的热映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热潮。 D. 当代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英才。
|
|
下列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缭草 腻味 褪色 不堪设想 B. 渺茫 理睬 恍惚 不能自已 C. 劝慰 烦燥 嘱咐 风糜一时 D. 脸颊 屈辱 叶鞘 著作等生
|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胸脯(pú) 嫉妒(jí) 揩油(kāi) 踱步(duó) B. 蝉蜕(tuì) 刹那(shà) 斑蝥(máo) 脑髓(suǐ) C. 秕谷(bǐ) 渊博(bó) 绅士(shēn) 殷勤(yīng) D. 憎恶(zèng) 脊梁(jǐ) 恣情(zì) 摩挲(suō)
|
|
请从下面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道题目写一篇作文,抄袭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不得分。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人名; (3)不少于 600 字。 题目一:“ 《怎一个“ ”字了得》 ”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攀登是一种向上的姿态,也是一种追求的过程;攀登意味着体力的付出,更意味着意志的坚定;攀登是一种情感的挣扎;攀登意味着位置的变化,更意味着境界的开拓……攀登是克服外部的困难,攀登是战胜内在的自我。环顾身边的社会,攀登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大至国家、民族,小至单位、个人,无不在攀登中表现“真我”,决出胜负。 请以“攀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