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40多年前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对于防止疟疾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B.大丰“荷兰花海”游人摩肩接踵,大家饶有兴味地观赏着色彩纷呈的异国花卉。 C.荧屏真人秀节目扎堆,而且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改变跟风模仿,形式雷同,缺乏新意的现状。 D.这些抗战的老兵,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
|
|
阅读下面一段新闻,按要求答题。 盐城地处淮河下游的东海之滨,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串场河蜿蜒曲折由北向南穿城而过,西望是一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茫茫湖荡,东去则是“cāng茫一望海天寥”的涛涛黄海。聪慧勤奋、自强不息的盐城人“煮海为盐”,更创造了粗犷朴实、灿烂辉煌的海盐文化。散落在盐阜大地上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海盐历史文化(遗存 遗迹),充分证明了盐城这个地域、这座城市的文化之根,就是历千年而蕴存的yì yì生辉的海盐文化。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东海之滨( ) 粗犷朴实(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cāng茫 yì yì生辉 3.划线句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订正。 改为 4.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许多日子以来,我嘴里衔着一枚青橄榄,酸酸的、涩涩的,而此时却嚼出丝丝甘甜”其实,每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又何尝没有衔过一枚青橄榄,在你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的过程中,或者在你完成挑战任务的过程中,或者在你消除误解赢得信任的过程中,或者在你努力改变自己处境的过程中-----你不也有过艰辛,有过苦涩吗?不也尝到丝丝甘甜吗? 请结合自身经历,以“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 (2)不少于600字。
|
|
麦黄黄 杏黄黄 ①父亲要出山做麦客去了。 ②我家在渭北的大山深处,这里麦子熟得晚,父亲总趁这时去渭河边上的大平原替人割麦子。每次回来,他都要喜形于色打开挎包,伸手抓出黄亮黄亮的叫人一见就直流口水的杏子分给我们。喀嚓喀嚓地嚼着杏子的时刻是多么舒心美妙呀!至今还觉得那是我儿时一段少有的幸福时光。 ③自打父亲离家后,妹妹每隔两天就仰起小脸问妈妈:“爸爸啥时回家呀?我想吃杏哩。”“去看看地里,啥时麦子黄了,你爸爸就回来喽!”我和妹妹便飞跑到山顶的地里去看麦子。那一片片的麦地跟周围茂密的灌木丛一个颜色,妹妹抚摸着翠绿的麦穗自言自语道:“噢,还早哩,麦子还绿油油的嘛!” ④下过一场透雨,披挂在坡洼里的麦地块儿渐渐泛出了淡淡的亮色,好像打上了一抹光晕。我跟妹妹又跑到村口的大槐树下等父亲。 ⑤又过了几天,麦子大片大片黄了。村里出去做麦客的人相继回了家,山顶上向阳处的麦子已经开始收割了。空中弥漫着干燥微香的麦秆气息。我跟妹妹一趟又一趟地往村口跑,可是一点父亲的消息都没有。 ⑥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我家的麦子能搭镰了。母亲心焦似火,第二天一早便带领我们兄妹三个上了地。母子四人在灼热的麦地里整整折腾了三天,才勉强割了三亩来地的麦子。 ⑦第四天天快黑时,跟在身后拾麦穗的妹妹突然举起小手喊道:“快看呀,爸爸回来啦,有杏子吃啦!”我赶快抬起头看,发现身后未割的地方麦子一阵潮水般涌动,有人在麦浪里伏腰挥镰,随着“嚓嚓嚓”的响声麦子纷纷倒地。在他身后排着一列士兵般的麦捆子,一件件扎得结结实实、整整齐齐的。“哦!是父亲,父亲回来啦!”父亲对我们苦涩地笑一笑,淡淡地说:“路上耽搁了,回来晚了……” ⑧我骤然觉得父亲陌生了许多:蓬乱的长发上蒙着厚厚一层尘土,颧骨山崖般凸出来,脸颊水坑一样陷进去,暗淡无光的眼珠一下子掉进了又深又大的井口似的眼眶中。妹妹兴奋地一把抓住挎包翻了个底朝天,见什么也没有,“哇”的一声哭了。父亲擦把汗,手笨拙地伸进瘪瘪的裤兜,费力地摸索出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他提起袋子一角小心翼翼地往手心里倒,骨碌一下滚出一个黄澄澄的大杏子。那杏子在父亲汗湿的掌心里沐浴着落日的霞光,透射出一股奇妙迷人的风采。父亲用手掌托着这颗孤独的杏子,仿佛托着一座巍峨的大山,手微微有些抖动,好大一会才嗫嗫嚅嚅地说:“活难寻……没挣下钱……生了病……买了一颗……好赖尝一点……”说着父亲把杏子给了妹妹。 ⑨妹妹拿婆娑的泪眼看看手里的杏子,反倒不好意思了,她走到母亲跟前举着杏子说:“妈,你吃吧。”母亲把杏子凑到唇边轻轻沾了沾说:“娃儿真乖,妈吃好了。”母亲把杏塞给我,我紧紧地攥住这颗温热的杏子,望着父亲那张瘦削苍凉又略显惭愧的脸,说:“爸,还是你吃吧,我吃杏仁。”父亲接过杏子在牙上碰了碰:“多好的杏,真甜哩。”父亲说着把杏子随手给了哥哥。哥哥小心地用门牙微微咬破一点皮,舔舔舌尖,咂巴咂巴嘴,又塞给了妹妹。 ⑩原来,那年渭河沿岸有了不少收割机,父亲跑了好多地方都没找下活。正要回家,在麦地边遇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恸哭不止,老人孤单无助,麦子也没人收。父亲二话没说,一口气帮老婆婆收割、拉运、碾打完毕,没收一分钱。返回的路上淋了雨,发烧了。父亲用仅剩的一分钱买了这颗杏子揣在兜里,赶了两天两夜的路,才回到二百多里外的家。 ⑾ 那颗唯一的杏子在妹妹手心里宝贝似地攥着,到了第二天晚上才吃完。我把杏核细心地晾干,悄悄藏在瓦罐里。第二年春天,我家门前的院子里长出了一棵小小的杏树苗,这棵杏树就是父亲带回的那枚珍贵的杏子变成的。至今,那棵杏树还长在我家的院子边上,长在我的记忆里,长在我心中。 (选自《读者》2009年第7期 有删改) 1.请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说说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父亲用手掌托着这颗孤独的杏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③—⑤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麦子的成熟过程?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理解第⑾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安全的空中旅行 ①现在,长途旅行乘坐飞机是最节省时间的方式,但总有些人会认为飞机不安全。即使不得不乘坐飞机出行,整个飞行过程也是惶恐不安的。为什么人们会觉得乘坐飞机不安全呢?他们在担心什么? ②很多人认为在陆地上行驶的交通工具,不管汽车还是火车,如果遇到机械故障,一般可以停下来检修,等待故障解除或救援,而飞机就不同了。其实这种担心有些杞人忧天,现代化的民航客机一般都有2—4台涡轮风扇发动机,即使在飞行中一台发动机停工,也可以使用另外的发动机,安全地降落在附近的机场。相反,如果你认为地面上的交通工具可以在行驶中随便停车检修,那真是大错特错了。近年来无论是在公路上还是在高铁上,都出现过因停车而造成的重大事故。 ③颠簸在飞行中比较常见。遇到气流颠簸,飞机就变成了一个载着几百人的过山车,忽上忽下,乘客轻则心惊肉跳,重则人仰马翻……我们不得不承认,飞机颠簸起来可不像汽车在路面上颠簸那样。大型客机飞行在大气对流层的上部,接近平流层的底部(8000—11000米),对流层就是风雨雷电的所在之处。还好,现代客机一般都装备气象雷达,通过雷达回波图可以准确判断前方的雨云,再加上地面航空气象部门的预报,基本上可以避开恶劣天气。 ④不过,阳光明媚时,你也别洋洋得意,高空中才真是“无风三尺浪”。即使在没有云的高空,飞机也经常遇到“晴空颠簸”。这是大气活动造成的,通常出现在6000米以上的高空,是与对流云团无关的乱流,气象雷达也监测不到。遇到这种颠簸也不可怕,飞行员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处理预案,乘客只要乖乖地听从空乘人员的要求,在座椅上系好安全带,感受一下肾上腺素上升的刺激就好了。 ⑤有些第一次坐飞机的乘客会问:为什么不给我降落伞?万一……我还可以跳伞!跳伞这事可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跳伞这项运动可不像街头篮球一样,随随便便找个地方就可以开展。从几千米高、-40℃左右的空中跳伞,呼吸着 稀薄的空气、面对未知的着陆点,你还有勇气和自信吗?而且几百人从4—6个舱门跳出飞机,你以为你是空降兵吗? ⑥实际上,在绝大多数航空事故中,飞机仍然是可控的。在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成功率非常高。与其盲目惊慌地跳出飞机,还不如把身家性命交给经验丰富的飞行员,让他从容地化险为夷。 ⑦无数事例证明: 。据统计,民用飞机造成多人伤亡的事故率约为三百万分之一。也就是说,要积累三百万个航班,意味着你每天坐一次飞机,也要8200年才有可能遇到一次飞行事故。 (选自《科学Fans》2012年第12期,有删节) 1.通读全文,说说为什么空中旅行是安全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说明内容是“安全的空中旅行”,第②段却花了大量笔墨写陆地上的交通工具,请 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第⑦段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使句子符合文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第⑥段中加点的词语“绝大多数”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作于诗人在谪居九江任职时。 1.诗人的“知雪重”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这种写法在艺术上称之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家皆评此诗“看似写雪,实为写人。”说说你对此评是怎样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①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②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②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④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有改动) 注:①牸(zì)牛:母牛。②庵:小草屋。 1.下列句中“以”与“以衫蒙其头”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务以德教训下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可以调素琴 D.以丛草为林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 之诣妻家村中 诣:_______ ②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 道:_______ ③老母如其言 如:_______ ④路不拾遗 遗:_______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允济是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下列对漫画《跳绳》寓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换一个角度看问题,长处或许正是短处。 B.要正确认识自己,根据自身条件发展自己。 C.学会扬长避短,才能减少失败的可能性。 D.找到合适的竞争对手,才能砥砺自己成长。
|
|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 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②“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④“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吟诗作对了。 A.③①④②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
|
|
对下面文段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只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A.辱:受屈辱 B.骈:两马并驾 C.食:同“饲”,喂养。 D.等: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