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根据你对家乡重庆的了解,请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

重庆既是山城,又是江城。她偎依在两江怀抱之中,屹立在群山翠岭之上。她的山雄奇秀丽、千姿百态,她的水________________,她的人________________

她笑迎八面未风,博采百家精粹,广汲四方灵气,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份试卷中第一小题他花了10分钟的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B.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加紧训练,提高技艺。

C.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D.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考点:词语成语

 

下列词语没有错字的一组(  

A.辨伪去妄    根深帝固     墨守成规    腐草为萤

B.廓然无累    重蹈复辙     涕泗横流    气呑斗牛

C.恪尽职守    锲而不舍     味同嚼蜡    怒不可遏

D.歇斯底里    脑羞成怒     恃才放犷    强聒不舍

考点:字音字形

 

下列加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A.(zhì )留     chén )寂     取(        

B.繁 yán     )词               xiè)渎

C.难( jié     然( fú)        进(pián)     

D. xuàn)虚    miǎo )茫     kuāng )骗     xié)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不经意间,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丢失了,或许是一段记忆,或许是一种情感,或许是一种精神,或许是一种思想……

请以“重拾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600字;(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4)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5)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题目:

 

你与自然对话,便营造了和谐的环境,你与朋友对话,便拥有了思想的交流;与自己对话,便感到了心灵的慰藉;与生活对话,便获得了睿智的启迪;你与世界对话,便扩展了瞭望的视野……

请以“对话”为话题,写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朝夕阴,气象万千(     )        (2)此则岳阳楼之大也(    )

(3)日出而林霏               (4)山间之四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前人之述备矣

(2)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甲]:

[乙]:

4.[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5.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和“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分别是题岳阳楼和醉翁亭的名联,请根据对联内容并联系课文,说说范仲淹和欧阳修的忧乐有何不同?

 

阅读杜甫《望岳》和《春望》,完成题目。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首诗的题目都有一“望”字,都扣住“望”字来写,统摄全篇。

B.《望岳》首联写远望,描绘泰山广大;颔联写近望,描绘泰山高峻;颈联写细望,描绘层云和归鸟;尾联写想像中极目远望,抒发豪情壮志。

C.《春望》首联望而忧国,颔联望而伤时,颈联望而悲己,尾联望而思亲。

D.由于写作背景不同,诗人在两首诗中抒发的情感也是不同的。

2.杜甫写诗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请从两首诗加点字(“钟”和“溅”)任选一例加以赏析。

我选        ,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读书莫忘做笔记

汤欢

⑴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⑵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 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

⑶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 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⑷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⑸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

⑹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 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钱锺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

⑺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锺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

⑻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 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⑼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    

(《人民日报》2015年03月31日 24 版)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从本文看,做读书笔记主要记什么?读书笔记有什么好处?

3.“钱钟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这句话在文中哪一段最合适?

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是一项是(  

A.学者、作家都市时必须作笔记;对于普通人,笔记可做可不做。

B.时代在进步,作笔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做电子笔记也是很好的。

C.现代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书报杂志也越来越多,因此,读书做笔记也要越来越快。

D.自己做的笔记自己是做清楚的,不用温习也可以前后贯通,发现新问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

时间存折

聂鑫森

二十六岁的史力,突然一摸口袋,那个存折弄丢了。是掉在上下班的路上,还是遗落在其他地方?天知道。

这个存折,存的不是钱,是时间,整整五十个小时啊,比钱还珍贵。

史力父母为了供他读书,吃尽了苦头。史力本科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主修古典文学。没想到毕业后,找工作难于上青天,只好应聘到一家策划公司搞文案工作。好在公司在吉和山庄买了几套房子,供未婚员工无偿居住。一套房子住八个人,热闹得像集市,下班回来,打牌、看电视、聊天。史力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只想看看书,但看得进去吗?于是,他常孤零零地在社区闲逛;若是下雨,就在长廊里呆坐。

一天,史力发现吉和社区有一家奇异的时间储蓄所。社区很大,老人不少,其中一些老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人帮助。管委会倡导中青年利用休息时间到这些家庭去做义工,所花费的时间一笔一笔记于存折,当自己需要时,则由其他义工来帮忙干活,谓之“领取时间”。

史力的业余时间太难打发了,于是申请去做义工,并领取了一个存折。储蓄所负责人告诉他:“有位叫章文心的老人,年过七十,原是江南大学中文系的教授,老伴过世,无儿无女。要找一个懂行的年轻人帮他查找资料、听他说话。我们物色了好久,你是最合适的!”

星期六的上午,史力打电话给章文心老人时,对方说:“小史,你来吧,我扫榻以迎。”于是,他第一次去了章家。

门早已打开,清瘦的章先生满头华发,站在门边,把他引进客厅,上下两层近200平方米的房子,除厨房、卫生间外,其他地方都立着成排的书架。书香如无形的波流在涌动,史力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校园。

章先生说:“这是刚煮好的安化黑茶,请君一尝。”

“谢谢。”

当他们面对面坐在客厅的长条茶案前时,章先生说:

“小史,你的硕士论文写的是什么呀?”

“是《论明人小品的艺术走向》。”

“这要读不少书啊,难得难得。张瀚的《松窗梦话》、袁宗道的《白苏斋类集》、张潮的《幽梦影》……想必都入了君眼?”

“只是泛泛读过。很惭愧!”

“你虽离开大学,照样可以自学成才,只要吃得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何愁不成功。你叫史力,有字吗?

“没有。”

“我给你起个字怎么样?就从屈原的《离骚》中取出‘修远’二字。”

“谢谢先生赐字。”史力突然双眼涌出了泪水,                           

章先生哈哈大笑。

史力觉得日子过得充实了。业余时间他或耳塞棉花在嘈杂的环境中看书,或去章家。每次去先打扫卫生,然后查找资料,都干完了,一老一少坐下来喝茶聊天。

就这样,史力的存折上,有了五十个小时的记录。这个记录时间的存折,居然丢了!其实只要史力到管委会说明情况,补发一个存折就可以了。但他觉得毫无必要,章先生传授的做人、做学问的道理,才是他真正的积蓄。

三度寒暑过去了。史力在先生的指导下,将当年的硕士论文,扩展成近二十万字的专著,由先生推荐出版了。先生又写了推荐信,让史力到江南大学中文系去应聘当合同制教师,并告诉他:“你一边上课,一边考博士,只要肯下功夫,是可以留校的。”

史力说:“先生对我有再造之恩!”

“不,更重要的是你对自己的再造!”

说完,先生拿出一个红封皮的存折,说:“你三年前掉在我这里的,之所以没有还你,是想看看你有什么反应。愿做义工领一个存折已属不易,但你掉了后不要求补发,心很安详,连理所当然的报偿都淡忘了,是修德修文所至。”

史力接过存折,翻了翻,除原有的页码,又加订了厚厚一沓,上面由先生填满了他每次做义工的时间。史力合上存折,双手捧着递还给先生,说:“我做义工的时间,即是先生义务教诲学生的时间,只有您知道我有多少长进,还是由您保管吧。”

先生说:“好!”

1.本文以“时间存折”为线索。请围绕此线索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有关内容。

(1)史力用“时间存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章文心用“时间存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第3段,介绍了史力工作后的哪些情况?请简要概括。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1)门早已打开,清瘦的章先生满头华发,站在门边,把他引进客厅。

(2)史力合上存折, 双手捧着递还给先生,说:“我做义工的时间,即是先生义务教诲学生的时间,只有您知道我有多少长进,还是由您保管吧。”

4.根据你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发挥想象,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个与人物动作有关的句子。

5.有人认为,史力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也有人认为章文心才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你同意哪一种说法?为什么?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7357/24158) 首页 上一页 17352 17353 17354 17355 17356 17357 17358 17359 17360 17361 1736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