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紧扣“望洞庭湖”描写景物,后四句抒情,表明“赠张丞相”之意。

B.首联点明时令,“平”“混”写出洞庭湖水岸齐平,与天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C.颔联运用对偶、夸张手法写出了烟波浩渺的壮观景象和汹涌澎湃的雄伟气势。

D.这首投赠诗借“临渊羡鱼”这一典故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张丞相的羡慕之情。

2.“欲济无舟楫”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诗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从差点辍学的贫家女孩到偏僻山村的代课教师,从自学成才的“赤脚医生”到浙江医科大学的学生……李兰娟院士的青春时光,充满了曲折和磨砺,写下了传奇与震撼,成为一代青年(A思慕B仰慕)的榜样。沉得了孤独,熬得过痛苦,经得起难,才不会被(A瞬息万变B物换星移)的时代落下,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请不要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奋斗是青春最xuàn丽的底色。那些走过的路吃过的苦,终究会成就更好的自己。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沉_____        ②_____     ③xuàn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_____    乙_____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光明中学开展、筹备、策划的“为母亲送祝福”活动,得到师生的热烈响应。

B.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渐好转,收治武汉轻症患者的各家方舱医院陆续休舱。

C.八位顽强、乐观的勇士,以坚韧不拔的风格战胜了重重困难,成功登顶珠峰。

D.福建对口支援宜昌市医疗队的主要成员有医生、护士、后勤人员等组合而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3)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_,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5)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杜甫《石壕吏》)

(6)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7)白居易在《卖炭翁》中通过一问一答,将老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联系在一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要求作文。

本学期我们学过小说《驿路梨花》,你是否也和文中的梨花姑娘等人一样,被文中乐于助人的精神所感染,也想自觉成为雷锋精神的传承者呢?

请你以“帮助”为题目作文。

温馨提示:①写一篇记叙文;②不得照搬所提供的作文材料;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地名、校名。

 

根据要求作文。

学生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富于幻想,心灵深处经常萌发出无数的渴望:渴望得到老师的宽容、微笑和鼓励,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渴望有一位能互倾心曲的好朋友,渴望获得成功;甚至小到渴望一本好书,一条漂亮的裙子,一次放松的郊游……

请你以“渴望”为话题作文。

温馨提示: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照搬所提供的作文材料;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地名、校名。

 

下面的文段语序混乱,你认为其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只填写序号)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              。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①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

②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人,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

③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

④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芙蓉花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

 

名著阅读。

(1)《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凡尔纳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另外两是                            。(填书名)

(2)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①选段中的“他”是名著《骆驼祥子》中的          (人名)。

②该名著的作者善于写人,请结合原著。简要说说他的性格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民国奇人刘文典

鲁先圣

刘文典是一位长期被历史忽略的国学大师,作为当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和研究庄子的专家,他的思想学问博大精深。他“二十岁就名满大江南北”,极具传统士大夫的傲骨,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总是一副“狂生”模样。他师承刘师培、章太炎,结交胡适、陈寅恪,瞧不起闻一多、沈从文,追随过孙中山,营救过陈独秀,驱赶过章士钊,痛斥过蒋介石。

刘文典是研究《庄子》的专家,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自古以来只有两个半人懂庄子,一个是庄子,另一个他没说,半个则是他本人。这话可以与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才高八斗”论相媲美。当年的谢灵运也是心高气傲的人,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两人的高傲简直如出一辙啊!

刘先生最经典的怪诞故事发生在1928年他任安徽大学校长时期。安大闹学潮,蒋介石来安庆视察。蒋介石看他外表邋里邋遢,就问:“你就是刘文典吗?”刘文典不高兴地反问:“你就是蒋介石吗?”蒋介石命令他惩办罢课学生。他说:“我这里只有教师学生,不知道谁是共产党。你是总司令,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负责。”蒋介石非常气愤,严厉指责刘文典没有尽到管束学生的责任。刘文典毫不退让地指着蒋介石的鼻子说:“你是军阀!”奋勇扑上来要打蒋介石。被拉开以后,蒋介石不得不自下台阶骂道:“真是个疯子!”

一直研究古典文学的刘文典最瞧不起新文学运动。因此,因为新文学白话小说的成就驰名国内被聘任为教授的沈从文,遭到刘文典的公开侮辱和蔑视。刘文典公开质问:“他沈从文有什么资格当教授?”并在课堂上说:“要讲教授嘛,陈寅恪可以值一块钱,我刘文典一毛钱,沈从文那教授只能值一分钱。”昆明遭日军空袭时,刘文典和学生一起护卫着陈寅恪向防空洞奔跑,看到沈从文也匆匆地跑,他当众大骂:“我被炸死了,就没人给学生讲庄子了,你沈从文跑什么跑!”幸亏年轻的沈从文很有涵养,不与他计较,假装没有听见地赶快躲开,不然,他恐怕是免不了年轻人的一顿拳脚的。

1943年,联大中文系代主任闻一多决定将刘文典解聘。因为刘文典擅自离校,到云南普洱县的磨黑呆了半年。原因是他喜欢抽鸦片,而磨黑产上好鸦片。当地的朋友知道他的爱好,就邀请这位大学者去。他自作主张地一口应承,只跟少数人打了个口头招呼就丢下课程走了,而且乐而忘返,一去半年不回。

更加匪夷所思的是,他平时上课都是边吸鸦片边讲,还要求校方给他安排一个杂役提着茶壶随时为他加水,影响很坏,深为师生诟病。闻一多坚决主张不再聘用,语言学家王力为他讲情,说老先生从北平随校南迁,还是爱国的。闻一多发怒道:“难道不当汉奸就可以擅离职守,不负教学责任吗?”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坛上怪人奇人很多,但是毫无疑问,刘文典先生是数得着的一个人物。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刘文典认为自古以来只有两个半人懂得庄子,半个是自己。这种说法表现出刘文典的自负。

B.安大闹学潮,刘文典面对蒋介石的指责,毫不退让,破口大骂,甚至要与蒋介石动粗。从这一点来看,刘文典对蒋介石的黑暗统治已是深恶痛绝,甚至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

C.研究古典文学的刘文典瞧不起白话文运动,将这种怨气自然就撒在写白话小说的沈从文身上,只不过沈从文涵养深厚,对此不大在意。

D.刘文典做事往往率性为之,为吸食上好鸦片,到云南普洱县的磨黑呆了半年,这引起了闻一多的强烈不满,执意要解聘他。

E.本文摘取了刘文典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了他非同寻常的一些事迹,表现了他“荒唐怪诞”的性格特征。

2.刘文典“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总是一副‘狂生’模样”,他的“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举例分析。

3.文章的第2段中,作者为什么要介绍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情况?

4.对于刘文典的一些做法,闻一多非常不满,坚决主张不再聘用。你对闻一多先生的做法有什么看法?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由。

5.本学期我们也学过这样的传记文章,哪篇文章传主给你的印象最深?请写出该文章的题目,并结合传主生平事迹,具体说说传主身上有无值得你学习的品德?

 

内心积雪的树

毛云尔

⑴从窗口望去,可以看见几株高大的树,比碗口还要粗,高达五六丈,伫立在那里。

⑵站在窗前凝望,我常常想,它们多像几块高高兀立的岩石,皮肤是那样粗糙,枝干是那样道劲,一阵弱小的风是奈何不了它们的,甚至,一阵更大的风可以把茅草连根卷走,在它们面前则无济于事。更甚者,一把斧子也不能把它们如何。它们身上遍布着伤痕,其中有不少肯定是与斧子较量留下的吧。伤口结痂了,勋章似的缀在树木胸前。然而,因锋利而狂妄的斧子呢?因莽撞卷刃了吧。卷刃了的斧子肯定躲在某个无人看见的角落黯然神伤,任凭时间的锈迹慢慢湮没。

⑶站在窗前凝望,我常常想,这些给人桀骜不驯印象的树木,这些有着坚硬外表的树木,有着一个怎样的内心世界呢?我不止一次在脑海中把它们打开,像展开一幅世界地图那样。我仔细端详并试图破译它们的纹路。纹路是一棵树成长历程的记载,是一棵树的密码。一圈圈如同涟漪的纹路,不知沉淀着一棵树多少记忆在其中。自然,我是一次次徒劳无获。

⑷站在窗前凝望,我有时想,它们也在注视着我吧。但它们习惯了缄默不语,太深太深的沉默阻隔了我们之间的沟通。这些高大的树木怎比得了那些花草呢?花草是温情而不是冷漠的,是可以与之倾心交谈的性情之物。

⑸站在窗前,我常常看到一些人在草地上打滚,满含汁液的嫩草把他们的衣服弄出一道道淡绿色的渍印;一些人把花摘下来,插在头上,或凑在鼻前细细地闻着,陶醉在其中。这些高大的树木站在一旁,备受冷落。一个人如果遭到这样的境遇,是免不了嫉妒甚至愤愤不平的,一棵树会怎样呢?也会心生妒忌和落寞吗?

⑹时光流转,到四月的时候,春天呈现蓬勃之势。站在窗前,我感到无限惊讶,因为我没有想到这些桀骜的树木也会开花,在我的意识中,开花的应是那些枝条柔蔓,楚楚依人的植物。

⑺我不知道这几棵树的名字,我从来不关心这些。也不知道它们的花叫什么名字,动听或不动听,这些都无关紧要。它们的花朵雪白,堆积在枝头,像一堆过去岁月里未融化的雪。

⑻我突然想起岩缝里涓涓渗出的泉水来。那是水滴在岩石的内心聚集得太多的缘故,多到无法盛下,便由不得控制流了出来。那么,这些雪一样的花朵也是从树的内心渗出来的吧。这些树木不愿倾诉,习惯了沉默,如果不是过去岁月的雪在内心堆积得太多,多到无法控制的地步的话,哪会有这样一番景象呢?

⑼我站在窗前,看着这几棵内心积雪的树和它们雪一样的花朵,我想,它们绝不是因为妒忌而开花的。它们的花朵没有精美的造型,没有纷呈的色彩,没有丝毫哗众取宠的味道。

⑽阳光下,人们依旧在草地上流连,依旧和温情的花朵厮磨,对身边的这几棵树却无暇顾及,或者不屑一顾。

⑾仅仅过了短暂的几天,枝头的花朵开始接二连三地凋落,就像一堆雪开始慢慢融化,时不时传来花朵砸在泥地上的梆梆的声音。

⑿仔细听着,便会感到一种无法承受的重量。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作者虽然试图由大树坚硬的外表探究它的内心世界,但因为无法真正看到大树的纹路,所以最终却没有能够探到大树的内心。

B.作者写花草和人们对花草的亲近、喜爱,目的并不在写花草上,而是用花草来反衬大树,用人们对花草的态度反衬大树的寂寞。

C.作者不知道这几棵大树的名字,也不知道它们的花叫什么名字,因为他从来不关心这些。说这些话时,作者心中有一丝自责。

D.作者对大树的态度经历一个过程,开始他敬佩于大树的高大坚强,接着他移情别恋于花草,不再关注大树,最后才读懂了大树。

E.这篇散文使用拟人的手法,将大树人格化,借对大树的赞美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文章的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感情充沛。

2.作者把窗口的几株大树称为“内心积雪的树”,联系全文,谈谈这样说的原因。

3.第②段写“斧子”与第④段写“花草”是在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请分析其作用。

4.文章最后说,听着大树花落的声音“会感到一种无法承受的重量”,结合文章说说人该如何增加生命的重量。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270/24158) 首页 上一页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