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传统中,古人称谓有谦敬之别,如“舍弟”是谦称,“家母”是敬称。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C. 古人常以号显示某种志趣或情感,如欧阳修自号醉翁,苏轼号东坡居士。 D. 诗句“千里共婵娟”“呼作白玉盘”中“婵娟”“玉盘”都是月亮的别称。
|
|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垂髫、弱冠、束发、而立、花甲、知命、古稀等;对官职的升迁也有特定称谓,“谪”“左迁”“放”属于降低官职。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岱宗”指“泰山”,“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三秦”指“关中地区”。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D.“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苏轼既是“三词客”之一, 又是“四大家”成员,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调歌头》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
|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A. 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花甲——六十周岁。 B. 孟子,名轲,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C.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周亚夫军细柳》两篇课文都是出自于这部史书。 D. 郦道元《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转久绝。”所描写的应该是霜降至立冬节气之间的景物。
|
|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战国策》是西汉左丘明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史书。 B.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C.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驳论文,选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 D. 《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作家莫泊桑都德。
|
|
(原创)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常用“婵娟”代指月亮;“须眉”代指男子,“巾帼”代指女子。 B.“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描写的是端午节。 C.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今天的“江”“河”泛指河流。 D.我国古代文学中,三十岁称“而立”,六十岁称“花甲”,八十岁被称为“古稀”。
|
|
(原创)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谪”是指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迁客指降职远调的人。 B.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在公历四月五日前后,有扫墓、祭祖、放风筝、踏青的习俗。 C.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 D.古代科举考试中的院试三年考两次,是由中央特派官员主考,通过者称“举人”。
|
|
(原创)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处暑”代表着炎热暑期即将过去。“处”有“止息”的意思。 B.科举考试中,殿试录取进士分为三等,叫三甲,榜用黄纸写,所以称黄甲。 C.古人称自己或家人时用谦称,如“鄙人”“拙荆”;称呼对方的家人时用尊称,如“令千金”“令爱”。 D.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是相互对应的,其中子为兔,未为羊,亥为狗。
|
|
(原创)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毕业将近,同学们互赠礼物,小丁激动地对小伙伴说:“你的礼物我一定会好好惠存的!” B.汉语中常用“烽烟”指代战争,“桃李”指代学生,“手足”指代兄弟。 C.汉字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表意文字。例如:“山”“水”“木”是象形字,“仙”“众”“林”是会意字。 D.十二生肖中的鸡属相可以用地支中的“酉”来表示,猪属相用“亥”来表示,鼠属相用“子”来表示。
|
|
(原创)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加冠是指男子20岁举行加冠仪式,即束发戴帽。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B.“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写的节日是重阳节,重阳节有喝菊花酒的习俗。 C.“至”有“到”的意思,夏至与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昼、夜最长一天的到来。 D.古时帝王自称为孤、寡、朕,官吏自称为下官、小吏、不才。
|
|
(原创)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B.《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孟子名轲,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C.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指《雾》《雨》《电》,“爱情三部曲”是指《家》《春》《秋》。 D.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和《威尼斯商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