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愁》的作者是艾青,台湾诗人、散文家,诗歌表达了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情怀。 B. 《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的作品,选自《朝花夕拾》。 C.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借代是很常见的手法,例如“千里共婵娟”中“婵娟”代指“月亮”,“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汗青”代指“史册”。 D. “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的常用词语。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左迁”一词。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三年谪宦此栖迟,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_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 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商山早行>>温庭筠) (5)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 >>李白) (6)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沁园春·雪》在上下阕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岳阳楼记》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点明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我们的生活,因有歌声而变得美好。歌声陪伴着我们成长,激励着我们前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姿。岁月如歌,人生如歌,我们在歌声中编织五彩的人生岁月。请以“我最喜爱的一首歌”为题,写一篇作文。 (2)有人说生活太平淡,幸福很遥远。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拾皆是。课堂上一声真诚的赞许,手机里一张欢聚的照片,餐桌上一盘暖心的热菜;一次春雨的漫步,一次醉心的阅读,一次成功后的欢呼……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幸福。请以“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时值长征胜利82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你校准备开展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也来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我国以立法形式确定了以下4个国家级纪念日,请你依照示例,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则宣传标语。
示例:不为记住仇恨,是要珍惜和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小明同学参加公祭日活动后,非常气愤地发了一条微博:“一定要让侵略者血债血偿!”如果请你在小明的微博上留言劝说他,你将怎么说? (3)某班要以“中国烈士纪念日”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需要引用一句古诗,请你从下面选出最恰当的一句( ) A.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清·康有为) B.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 C.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屈原) D.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清·黄遵宪)
|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那时候有多美 王璐琪 ①那个五月的雨天,新来的语文老师穿着蓑衣,戴着斗笠来到我们身边。当他立在教室门前,大家都鸦雀无声地盯着他看。 ②“今天的作文课,描述你们的新语文老师——我。”他走到讲桌前,行头都没有卸掉,就这么抱着手肘,看着我们写作文。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新鲜的老师,很新鲜。我留意到,他的鞋上还粘着一片水灵灵的草叶子。因为披着蓑衣,所以他走过的时候,掀起了一阵麦草的清香。 ③“写作不是闭门造车,要到田野里去!”当其他班的同学在教室里上课时,我们则头戴柳条编的花环,蒲公英一样自由自在地飘出了校园。他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外面风景那么美,在屋里待着简直是一种浪费!”所以,我们会在长满芬芳牧草的草坪上读鲁迅的文章,在潺潺的小溪边背苏轼的词,在洁白的羊群中念余光中的乡愁…… ④老师弹着吉他教我们唱一首《那时候有多美》的民谣。老师说,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就是孩子的合唱。 ⑤我们的老师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可谁能想到,这么个铁塔般的汉子心中,满满的全是有关文学和艺术的柔情呢? ⑥半个学期在“田园牧歌”中度过,我们班在期中考试遭遇了“滑铁卢”。除了语文成绩的平均分全年级最高,其余的科目简直惨不忍睹。在那么有趣的语文课里待着太美了,其余的课都用来回味了,谁还有心思趴在课桌上,看着铁青的黑板? ⑦成绩出来的那天上午,老师还安慰我们,不要灰心,总会有又有趣又能快速提高成绩的方法的。但下午开家长会时,家长像一群等着吃肉的秃鹫,在老师发分数条的时候就开始虎视眈眈了…… ⑧于是,之后的语文课基本都是在教室里上的,可是作文课,他还是带我们去了学校附近的湖边。当老师讲述该如何描写湖的时候,一位同学站起来:“这个湖我们天天见,知道怎么写,没必要来这里。” ⑨“可是湖水每一刻都是不同的呀,光线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景色是不一样的,甚至湖水的气味也是不一样的!”老师没听出来学生话语中的挑衅,他沉浸在自己对湖水的一往情深中,“在我们北方,几乎见不到这么美的湖……” ⑩可是,更多的同学关心的是会不会因为成绩差而挨打。于是,不少家长和学生发起签名上书的倡议,开始质疑语文老师的教学。 ⑪不久,老师来向我们辞行。他走得很突然,一如他来的时候那样。最后一篇作文是“离别”,老师事先帮每一个人在作文上写好了题目。字迹飘逸俊秀,与他的外形差距很大。这一刻,我们都哭了。 ⑫后来,我们换了一位“称职”的语文老师,这一年,我们班的升学率全校最高。 ⑬毕业后,我也会来那片湖泊,转一转,看一看。才发现,原来老师说的是真的。这片在我们曾经看来百年不变的湖泊,确实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颜色。而且,雨天湖水散发着淡淡的雾气,裹着青草的香味,萦绕左右。可是这么多年了,却是由一个外乡人为我们点明的。 ⑭“那时候有多美,笑起来像一湖清水,连叹息都那么轻微,我不能体会。” (选文有删改) 1.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3.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文中班主任的人物形象。 4.说说标题“那时候有多美”的含义。
|
|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2.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①新华网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 贾永 白瑞雪 孙彦新)浩瀚太空留下中国人第一行足印——27日17时,42岁的航天员翟志刚完成中国首次太空漫步。从这一刻起,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②16时41分,身着中国“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头先脚后飘出母船——“神舟七号”,沿轨道舱壁开始活动。翟志刚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好!”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北京飞控中心观看这历史性一幕。 ③在黑色天幕和蓝色地球组成的背景下,翟志刚抓住出舱扶手,缓缓地转了个身。他的头部贴着船体,身子在太空上下飘浮,好几次呈现出“倒立”姿态。接过同伴刘伯明递上来的一面国旗,翟志刚徐徐挥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第二次探出舱门时,翟志刚取下舱壁上的科学试验样品交回舱内。一根8米长的白色电脐带,把翟志刚和飞船相连。每一次移动之前,他把身上另外两条橙色安全系绳交替固定在舱外扶手上。用“太空漫移”来形容这次太空行走,似乎更为确切。同此前世界上已经完成的319次太空行走中的大多数一样,翟志刚的“行走”,正是通过双手在飞船扶手上移动和安全系绳的保护来实现的。 ④舱外活动的每一步都十分艰难。舱门从开启到完全打开,花了6分钟。当翟志刚在舱外移动时,电脐带缠绕到了两腿之间,他不得不腾出一只手处理这个意外“麻烦”。 ⑤17时00分35秒,翟志刚成功返回轨道舱,舱门关闭。此时,飞船以每秒7.8公里的速度在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高速运动。这意味着,在19分35秒的舱外活动中,右臂戴着“飞天”标志的翟志刚飞过了9165公里,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 ⑥中国第一套舱外航天服的名字,取自敦煌壁画。而保存着这些古代壁画的西北大漠,正是“神七”43个小时前起飞的地方。 ⑦“出舱,是‘神舟七号’最重要的使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气闸舱和舱外航天服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对于中国将要开展的交会对接和空间实验室、空间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⑧在刘伯明协助翟志刚出舱时,航天员景海鹏留在返回舱值守。 ⑨13天后,翟志刚将迎来他的43岁生日。就在翟志刚出生的前一年,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在太空中留下了人类的第一行足印。 ⑩“在太空中,我们是后来者,但我们有信心以自己的努力造福人类。”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说。 (摘自“新华网”,有删改) 1.请你为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 2.第①段“从这一刻起”中的“这一刻”具体指哪一刻?第④段中的“麻烦”具体指什么? 3.第⑨段中“就在翟志刚出生的前一年,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在太空中留下了人类的第一行足印”一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4.结合全文,请你说说这次出舱活动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5.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七号”,再到现在的“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中国人在不断刷新着自己的历史。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中国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减小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文字的主要内容。 2.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减小这个距离。 3.文中引用了很多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的原话,有什么作用? 4.《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概括。
|
|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馨香盈怀袖,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2)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3)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4)_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激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棹数小舟 棹:划船 B. 不亦颠乎 颠:通“癫”,疯狂 C. 渐激渐深耳 激:猛烈 D. 转转不已 已:停止 2.下列语句中括号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其反击之力 但知其一 B. (之)闻之笑曰 然则天下之事 C. (于)湮于沙上 果得于数里外 D.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A. 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 B.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 C. 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呢? D.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的呢?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