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溪亭

(宋)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下列能准确表现时间变化的一组词语是(    )

A. 清秋  日暮    孤灯    B. 月初白  流萤    渔歌起

C. 日暮  月初白  孤灯    D. 清秋    渔歌起  孤灯

2.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借景抒情,“馀思”和“酒半醒”写出了作者心绪不宁。

B. “穿”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孤独、徘徊的情形,而“数”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童心未泯。

C. 尾联之景更添了凄凉孤寂、漂泊无依之感。

D. 诗歌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寄予诗人的深长情思,颇具特色。

 

按要求变换句有误的一项是(    )

A. 汽车一阵疾驶,溅了他一身泥。

改为被动句:他被一阵疾驶的汽车溅了一身泥。

B. 她不能确定这件事是不是他干的。

改为强调“不能确定”:这件事是不是他干的,她不能确定。

C. 这辈子,我们就是父母的影子。

换一种说法:我们永远是爸妈的负担。

D. 这堂课他完全没听懂。

改为肯定句:这堂课他一片空白,云山雾罩的。

 

对下面语句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用这颗赤子之心上下求索。

②哪怕他的生活窘迫潦倒,面容苍老干枯,他的精神在备受折磨之后已然错乱。

③读卢梭《漫步思想录》,内心始终处在一种最容易被触动的状态里。

④从苦难和孤寂里寻找生命中点滴的甘美。

⑤他饱尝过人世的辛酸,却依然留着一颗纯真、敏感、脆弱的心。

A. ⑤①②④③    B. ①④⑤②③    C. ③②⑤①④    D. ③⑤①④②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

B. 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C.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 今夏“电荒”提前到来,预计电力缺口至少将达到3000万-4000万千瓦以上。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桂林的奇山胜景,巧夺天工,吸引着无数游客去观赏。

B. 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C. 一连下了好几天雨,操场上拖泥带水的。

D. 四川雅安抗震救灾前线,武警消防官兵首当其冲,克服困难,开展救援工作。

 

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pìn)    章(xūn)  护(pì)     害人听闻

B. 职(chèng)  歌(kǎi)  掺(he)     随声附和

C. 差(qīn)    气(gài)  澈(chéng)  神通广大

D. (jī)     缥(mǎo)  金(duó)    杞人忧天

 

(题文)大作文

题目:我有一个好          

要求:在题目的横线上写一个自己要写的人(例如:妈妈、老师、叔叔、邻居、伙伴等),构成自己的作文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在记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或抒情等表达方式。不少于500字。

 

小作文

王君昨天下午放学回家时淋了雨,感冒了,今天不能到校上课,请你替他向张老师写一张请假条,请一天假。

 

现代文阅读:

拴在琴凳上的十年

生长在大西北沙漠边缘的油田小镇。妈妈做出“一定要让女儿学钢琴”这个决定。那年,我才4岁半,坐在小课桌前,脚还踩不到地面。妈妈扣爸爸月工资加在一起也就两三百元。家里存款两三千,而一架钢琴怎么说也要近万元。

②钢琴搬回家的场景我还记得。立是春夏之交,爸爸和他七八个年轻的朋友把一个巨大的、沉重的、被严严实实包裹的大家伙抬上三楼。小小的家里围了很多人,包裹层层打开,黑色的钢琴在阳光下明晃晃的。

③妈妈像是对着全世界宣布:“贝贝,这是你5岁的生日礼物。你以后要好好学,听见没?”

④“嗯!”我怯弱地答应了。

⑤后来我明自,永远不要轻易答应自已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尤其自已还懵懂无知的时候。——即便当时明白又如何,我没有选择的权利。

⑥随着钢琴搬进家门的,是一些铁律:所有作业必须在下午放学前完成,每晚七点到九点固定练琴两小时,中途只能上厕所一次,喝水一次……

⑦从钢琴进门到我初中毕业,妈妈每晚会坐在我的旁边,从开始的音阶,到每一首曲子的每一个音阶和节拍,全程监督,几乎全年无休。重大考试和比赛前,练琴时间会尽可能延长。

⑧“找个好老师,这太重要了!”身为高中老师的妈妈,从来就对此坚信不疑。可是小镇上会钢琴的成年人几乎没有,只能去银川。从小镇到银川单程近四个小时,道路坑坑洼洼, 路两边是连天的戈壁,沿途几十里路都不见人烟。晴天,尘土翻滚,雨天,泥泞不堪。

⑨银川的钢琴课一周一次,周日凌晨,瘦小的妈妈常常把我驮在背上追赶去市里的公交车。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有时为了省钱,妈妈只买一个座位,客满的时候就一路抱着我。中午将近十二点到银川南门老汽车站,再坐3块钱的人力三轮车到文化街的歌舞团大院,下午四点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早已天黑。路上耗去近八个小时,只为一个小时的“专业课”。

⑩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常常开始上课了,我的手仍像冻坏的胡萝卜。连钢琴老师都有些不忍,倒杯热水让这对寒风里来的母女俩先暖一暖。夏天好闷,母女俩昏昏沉沉地挤在公交车上,我满身都起了痱子。

每当拉着妈妈的手走在银川宽阔的马路上,我总是什么都想要,但到头来什么都没买。妈妈的理由不容置疑:“学费一次50块,还有吃饭、来回车费,我们要杷成本控制在一次100块以内。”只有和钢琴相关的,妈妈才会额外通融。

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似乎这件“高贵”的兴趣爱好无法让任何一个人从中获得“轻松”与“喜乐”。因为学琴的成本太高,练琴就需要加倍努力。常常伴随着的,是抽泣声和严厉的训斥声。被撕过琴谱,被打红过手,还有几次被拉下琴凳……

每次回想拴在琴凳上的十年,辛酸和痛苦溢满全部的记忆。后来经历了很多事请之后,我才明白哪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轻松获得的呢?

十年,周而复始,一直到我考完业余十级。忽然有一天,钢琴老师在妈妈数次征询意见之后,明确地说:“这孩子不逢合搞钢琴专业! ”

我的手太小,即便付出比正常孩子多达数倍的努力,同样的曲子我依旧弹得非常吃力,这是我的“硬伤” 。妈妈一直忽略了这一点。最终我偏离了她的规划——上音乐学院附中、考北京或者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表演系。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我终于如释重负,好像获得了新生一般。

后来,每当有人问我“你喜欢弹琴吗? ”,“喜欢”这个答案就只是说给妈妈听的。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你认为无法化解的东西,岁月却将它轻易地化解了。在我意识不到的某一年的某一刻,我忽然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妈妈,学校钢琴比赛,我进复赛啦。” “妈妈,我在教会当了司琴,有人在教堂结婚,我弹了婚礼进行曲!”……

我无比感激童年所学习的每一首钢琴曲,这些乐曲和我在往后学习的文学、艺术、 历史等彼此影响和融通。感激童年无数枯燥乏味的练习,这些技巧成为了我的肢体与记忆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我数次想对妈妈说:这么多年过去,我明白,自已最终的收获,远比曾经付出的多。 您虽然是一位“虎妈”,但我却要感谢您,是您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话刚到嘴边,我就哽咽了。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情节

“我”的心理

4岁半

怯弱

学琴的十年

往返银川学琴

考完业余十级之后

如释重负

多年后

我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文回忆了“我”十年学琴的一些往事,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B. 文章刻画了一个为了女儿的“兴趣”,辛苦奔波、甘于付出、严厉苛刻的母亲形象, 而女儿对母亲始终充满怨恨。

C. “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说明学琴这件事无论对我,还是对妈妈而言,都是很辛苦,很煎熬的一个过程。

D. 文句“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是指妈妈对我挣脱了她的朿缚,主动地放弃“搞钢琴专业”的规划而感到失望。

E. 第⑤自然段着重描写了从油田小镇到银川那条每周学琴必经的道路,更好地烘托了“我”学琴路途中的艰辛。

4.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母亲称为“虎妈” 。你对“虎妈狼爸现象”有怎样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社会上有些父母被称为“虎妈”“狼爸”,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打骂兼备,常常备着藤条、鸡毛掸子,孩子背不出课文,打!作业做不好,打!不练琴,打!…… 一方面,这种教育方式受到很多人指责:另一方面,他们也确实“打”出过“一门三北大” 的教育奇迹。这种现象被称为“虎妈狼爸现象” 。

 

课内文言阅读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

(1)十余岁  

(2)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3)二石兽于水中

(4)反溯流逆上矣

2.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7375/24158) 首页 上一页 7370 7371 7372 7373 7374 7375 7376 7377 7378 7379 738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