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甲]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从修辞角度赏析“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句

2.你怎样看待文中“偷豆”这一情节安排?

3.“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豆被小伙伴们偷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呢?

4.作者在结尾说“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夜的豆真的好吃吗?戏也真的好看吗?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过尽千帆皆不是”体现主人公怎样的心理?

2.“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写了怎样的自然景象?有什么含义?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对下面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 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C. 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D. 不足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忘路远近         徐公不若君美也

B. 见渔人,大惊     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C. 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今宫室之美为之

D. 太守即遣人随往      如土石何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 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 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 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4.翻译下列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去博物馆参观。下面是某博物馆参观须知,请你以班长的身份,依据“参观须知”向同学们提出要求。(要求:用“既……,又……”的句式,限30字以内)

博物馆须知

(1)参观时请勿大声喧哗、追跑打闹、手机设置为静音,以免影响他人参观。

(2)爱护馆内展品,请勿触摸、拍照,以免损坏展品。

                                

 

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里的瀑布变幻多姿。有时像一阵风,        ;有时如漫天大雨,       ;有时又如三两个隐者,       。    

①尽情地沐浴山峦草木  ②在岩壑间自由流转呼唤  ③在深密的丛林里浅吟轻蹈

③①②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①②③

 

(2016年中考海南卷)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温暖需要传递。用拥抱传递温暖,能让人冰释前嫌用微笑传递温暖,能让人如沐春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默写。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

(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4)、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

(5)、挑兮达兮___________,一日不见,___________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诗经》又称《诗》《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B. 《藤野先生》、《孔乙己》和《故乡》 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都选自小说集《呐喊》。

C.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成功塑造了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洛克和聪明机智、见义勇为的鲍西娅等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D. 《骆驼祥子》通过祥子由老实、健壮、坚韧变得麻木、潦倒、自暴自弃的经历,折射出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现实。

 

下列语法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战胜敌人、热情鼓励、放射光芒、感觉良好都是动宾短语。

B. 十几年来,延安机场上送行的情景时时出现在眼前。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情景”,谓语中心语是“出现”,宾语是“在眼前”。

C. 苏州园林布局幽雅。这个句子是由主谓短语充当的谓语成分。

D. 从词性上看 ①管理 ②治理 ③应该④推测 ⑤宽阔都是动词。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B. 博物馆里,有些参观者衣衫不整、高声喧哗、在展厅里吃东西、乱丢垃圾和不文明行为,对博物馆里的其他参观者和展品都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C. 我市领导仔细浏览市政府门户网页面,详细了解相关情况,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听取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反腐工作。

D. 临和摹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不管是临还是摹,也要以与范字“相像”为目标,从“形似”逐渐过渡到“神似”。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9812/24158) 首页 上一页 9807 9808 9809 9810 9811 9812 9813 9814 9815 9816 981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