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图示区域西部山区是我国重要的林果业基地,也是重要生态保护区。图示区域西部森林的环境效益是( )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防风固沙,减轻东部地区的风沙危害 ③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④调节气候,减轻东部地区寒潮影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最新数据显示巴西亚马孙雨林2015年流失面积比2014年多出16%。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 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④平原面积广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导致亚马孙雨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 ) ①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 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 ③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 ④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 A. 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B.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C. 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D. 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
|
|
如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线速度:P=Q=M=O>N B. 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 C. MO为晨线 D. NO为晨线 2.此时关于日期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Q点的地方时为17:00 B. N点地方时为6:00 C. 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4日 D. 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
|
|
假设海洋中有甲、乙两个小岛,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甲、乙两岛日落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岛上的居民不可能比乙岛先看到日落 B. 甲岛上的居民有可能在当地的冬至日前后,比乙岛先看到日落 C. 乙岛上的居民即使在12月22日前后,也比甲岛上的居民先看到日落 D. 在一年中,甲岛上的居民先看到日落的时间远比乙岛多 2.影响甲、乙两岛日落时刻差异的因素有( ) ①经纬度位置 ②海陆位置 ③太阳直射点位置 ④地形、海拔 ⑤当地人的作息时间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④ D. ①③⑤
|
|
人们可用观测日影的方法来测量所在地的纬度。如图6所示,OL为当地一竖立直杆,OP和OQ是某日不同时刻OL的日影。图7中两条曲线分别示意某两地3月份到7月份的昼长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直杆所在地的纬度为 ( ) A. 80°S B. 80°N C. 75°S D. 65°N 2.观测当日①②两地昼长分别约为 ( ) A. 8小时、14小时30分 B. 10小时、13小时30分 C. 16小时、9小时30分 D. 17小时、10小时30分
|
|
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 A. 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B. 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C. 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D. 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2.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 A. 1小时40分钟 B. 2小时20分钟 C. 3小时20分钟 D. 4小时40分钟
|
|
下图示意我国30°N某地正午时房屋内的光照情况,表格数据为正午时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判断该地可能位于( ) A. 青藏高原 B. 四川盆地 C. 江南丘陵 D. 华北平原 2.下列地理现象中,符合该地此时期情况的是( ) A. 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B. 正处于6月 C. 白昼逐渐增长 D. 黑夜逐渐增长
|
|
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三地按维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2.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A.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 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加扩大 D. 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
|
下图为安徽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读图,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 A. 5月1日 B. 6月1日 C. 7月1日 D. 8月1日
|
|
下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据此完成下题。 6月8日当地地方时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 ) A. 东北方向 B. 东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西南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