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在国家经济发展建设中具有多种功能,如生态安全维护、国民经济贡献、基本生活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等功能。读我国1949~2011年耕地功能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1985年后出现的曲线②反映的耕地功能是( ) A. 生态安全维护 B. 国民经济贡献 C. 基本生活保障 D. 粮食安全保障 2.引起曲线①功能强度持续上升且跃居首位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总数巨大 B. 现代农业的发展 C. 大力开垦荒地 D. 地理环境的变化
|
|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能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地区最适合发展“鱼菜共生”模式的是 A. 黄土高原 B. 长江三角洲 C. 湟水谷地 D. 河西走廊 2.“鱼菜共生”模式的优势有 ①解决鱼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②蔬菜可从鱼塘中汲取养分 ③鱼类主要以蔬菜的根系为食 ④丰富农产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该农业模式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 A. 交通 B. 地形 C. 水源 D. 技术
|
|
生态环境质量反映人口、经济、环境三者的协调关系。读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轨迹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区域分布在( ) A. 东部沿海地带 B. 中部内陆地带 C. 西北内陆地区 D. 西南青藏地区 2.引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防护林建设 B. 气候变化 C. 经济发展水平 D. 环境污染
|
|
下图为某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该社会发展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类依赖环境,崇拜自然 B. 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 C. 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D. 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图示生产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①植被破坏 ②水土流失 ③酸雨危害 ④环境污染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
某考察小组在7月份进入一个海拔3 000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却寸草不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山坡寸草不生,反映出该地区 A. 昼夜温差大 B. 年降水量少 C. 水土流失严重 D. 地质灾害频发 2.该河谷农田用水依赖 A. 当地降水 B. 远程调水 C. 冰雪融水 D. 地下水 3.该河谷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A. 甘 B. 新 C. 藏 D. 滇
|
|
下图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2.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 A. 草地>荒地>林地 B. 耕地>林地>荒地 C. 荒地>草地>耕地 D. 林地>耕地>草地
|
|
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要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武都(位置见下图)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据此完成下题。 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因为纬度高,海拔高,气温较低,光照较强,所以生产花椒的气候条件优越。目前,武都花椒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 A. 交通不便 B. 人力成本上升 C. 土质退化 D. 种植面积扩大
|
|
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列四幅图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A. B. C. D.
|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 A. 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 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 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 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 A. 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 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 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 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
|
下图为我国甲、乙两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 B. 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 C. 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 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 2.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A. 甲地区以旱地为主 B. 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 C. 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D. 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缺水状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