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两农场资料对比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两农场种植小麦的共同有利自然条件是 A. 夏季雨热同期 B. 黑土分布广阔 C. 春季气温回升 D. 气温年较差大 2.与八五一农场相比,海兴农场无水稻种植的主要原因是 A. 日照时数短 B. 降水量少 C. 水源条件差 D. 有效积温低 3.两农场发展农业生产的共同特征是 A. 生产规模大 B. 小农经营 C. 商品率低 D. 机械化水平低
|
|
城镇化率是指一个地区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例。下表示意2012年、2014年、2016 年、2017年青岛市人口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目前,青岛市城镇化水平处于 A. 初期阶段 B. 中期阶段 C. 后期阶段 D. 逆城市化阶段 2.未来几年青岛市城镇化的特征是 A. 城镇化率增速趋缓 B. 环境污染加剧 C. 地域扩展加快 D. 热岛效应减弱
|
|
读山东省某地级市2013-2017年常住人口变化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反映出该地级市常住人口的特征是 A. 呈加速增长趋势 B. 人口数量逐年增加 C. 自然增长率较高 D. 净增量逐年增加 2.引起该地级市常住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鼓励回乡创业 ②生态环境变化 ③老龄人口增加 ④“二孩政策”实施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
如图示意我国某山地的地带性森林植被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地及M坡最可能为 A. 天山、西北坡 B. 大兴安岭、东南坡 C. 太行山、南坡 D. 衡山东南坡 2.下列四幅气候统计图与该山地所在地区气候类型相符的是 A. B. C. D.
|
|
下图示意某日澳大利亚海平面气压状况(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此时澳大利亚中东部地区的天气状况是 A. 阴风怒号 B. 台风肆虐 C. 晴空万里 D. 白雪皑皑
|
|
湖北省十堰市谭山镇鱼塘河村“流鱼洞”位于丹江支流滔河岸边,属于石灰岩地貌,每年惊蛰到清明节期间会从“流鱼洞”流出鱼来。专家科考发现,“流鱼洞”的鱼一般秋季进洞,春季出洞。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地质景观与“流鱼洞”成因相似的是 A. 天山冲积扇 B. 桂林山水 C. 挪威峡湾 D. 三亚沙滩 2.“流鱼洞”向外流鱼期间,谭山镇 A. 日出方位逐渐偏东南 B. 正午太阳高度逐日降低 C. 日出地方时晚于6:00 D. 昼渐长夜渐短 3.影响鱼类进出“流鱼洞”的主要因素是 A. 水位变化 B. 水温变化 C. 降水变化 D. 气压变化
|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巴拉圭河是巴拉那河的最大支流,河流沿岸的潘塔纳尔沼泽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其面积季节变化明显,雨季时就像一片一望无际的海洋。巴拉那河上的伊泰普水电站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二位,该水电站以发电为主,较少考虑防洪,水库基本在高水位下满负荷运行。 材料二 巴拉那河以东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咖啡产地。咖啡树最理想的种植条件为:温度15~25 ℃,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排水良好,海拔500~2 000 m。 材料三 下面为南美洲局部地区地形图和甲地气候资料图。 ( 1 ) 分析亚松森附近河段洪水期出现在5~6月的原因。 ( 2 ) 为什么伊泰普水电站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较少考虑防洪? ( 3 ) 图中乙地区咖啡树种植有较大优势。有人建议在该地区扩大咖啡树种植面积,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
|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江河纵横,水能丰富,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当地为防治水土流失修筑了大量梯田。 材料二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侗族、苗族和壮族聚居区保留着稻鱼鸭共生的传统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当秧苗插进稻田时,跟着放进鱼苗,等鱼苗体长超过5厘米时,再放入雏鸭。现今该模式种养面积已达5万亩,有着较好的市场前景,但该模式与现代农业相比产量较低,且当地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成为其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下图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置及水系分布图。
( 1 ) 描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水系分布特征。 ( 2 ) 简析该自治州梯田能够减弱水土流失的原理。 ( 3 ) 分析当地传统有机农业化肥、农药施用量较少的主要原因。 ( 4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今后将大力发展当地传统有机农业生产模式,你是否赞成?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
|
如图为2016年12月12日8时我国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位:百帕)。 未来两天内最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是( ) A. 乌兰巴托 B. 呼和浩特 C. 太原 D. 上海
|
|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企业属于 A. 原料指向型 B. 市场指向型 C. 技术指向型 D. 劳动力指向型 2.两地间产业转移方向及主导因素分别是 A. 甲地迁往乙地,技术成本更低 B. 甲地迁往乙地,用工成本更低 C. 乙地迁往甲地,技术更为发达 D. 乙地迁往甲地,市场更加广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