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纽约市政府将原本穿越曼哈顿西区105条街道的地面铁轨改造力高架铁路,火车在褛房间穿行,完成原材杆和制成品的运输和卸载。20世纪60年代开始,这段街区的高架铁路运输日益衰弱。如今,纽约人将这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成线型中花园(如下图),沿线原有的很多仓库和工厂被转化为艺术画廊,零售商店、餐厅等。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当时,纽约市政府将地面铁轨改造为高架铁路的主要目的是 A. 丰富城市景观 B. 提高交通安全 C. 促进港区发展 D. 节约城市用地 2.早期,高架铁路沿线地区的城市用地类型主要属于 A. 交通用地 B. 商业用地 C. 工业用地 D. 住宅用地
|
|
下图显示2010-2014平我国农民工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可知,2010-2014年我国 A. 农民工增长速度加快 B. 农民工数量一直增加 C. 农民工外出务工减少 D. 农民工本地务工减少 2.据图所示,推测我国今后 A. 更多农民工选择到东部就业 B. 农民工平均年龄呈降低趋势 C. 倒逼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D. 加剧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趋势
|
|
下左图为某年1月12日至16日降雪日期分布图,右图为该时间段的最大积雪深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降雪过程由冷锋活动造成,影响降雪日期线疏密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冷空气强度和地形 B. 暖空气湿度和地势 C. 冷空气强度和植被 D. 暖空气湿度和海洋 2.该时间段,东南沿海许多区域的积雪深度大于北方,是因为东南沿海 A. 冷锋势力强 B. 水汽含量多 C. 气温较低 D. 地势较高
|
|
海岸线是海洋和陆地的分界线。海岸线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等均影响海岸发育。读近6000年来上海海岸线的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6000年来,图中海岸 A. 以堆积作用为主 B. 以侵蚀作用为主 C. 先侵蚀后沉积 D. 先堆积后侵蚀 2.与图示海岸线的变迁规律关系最小的是 A. 城市建设需要 B. 港口工程建设 C. 河流泥沙淤积 D. 板块的运动
|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
|
天津滨海新区是我国发展最快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07年5月,“空中客车”公司在欧洲之外的首个飞机总装线合作项目落户天津滨海新区,并于2008年8月开始组装第一架空客A320飞机。每一架大型飞机有上百万个部件,涉及70多个学科和工业领域大部分产业,需要庞大的配套产业群支撑。滨海新区通过对国内外招商引资,促使大批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同时,也吸引了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在天津的总装线上,“中国制造”的比例将从开始的15%逐年上升,并以此为契机,逐步加快国家民航高科技产业化基地建设。到2015年底,该总装线生产的飞机将全部销往国内,以后再考虑出口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1)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空客”公司在天津选址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2)“空客”公司各零部件生产企业适宜 __________布局,以便在全球寻找最优区位,同时也加强区域间的工业联系。
(3)与传统工业相比,航空工业等高技术工业通常具有哪些特点?
(4)简述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新工业的优势区位因素。
|
|
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表,计算并回答问题。 ⑴ A 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在A、B、C 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 国。 ⑵ 与A 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 。(单项选择)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 ⑶ 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图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 ⑷ 分析图1和图2可以看出,B 国人口问题主要是 ;
相应措施是 。
|
|
根据图中某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以前该市街区沿__________伸展,这是因为当时该地的运输方式以____________为主。 (2)目前该市的城市形态呈______状,与1949年以前相比,主要的变化有 。 (3)该市城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地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B. ②地水土流失严重 C. ③地应大力发展立体农业 D. ④地风沙危害严重
|
|
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为(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