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题

1944年美国科学家在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由于无天敌,食物充足,10年后达到1000只,20年后达到6000只,又过了三年只剩下42只,这一变化体现了(   

A.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    B. 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C. 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D.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功能

 

(题文)叙述反映陆地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征的是(    

A. 大量使用煤、石油最终导致海平面上升    B. 森林砍伐后,木材蓄积量减少

C. 草原开垦后造成土地沙漠化    D. 排放有害物质,造成水体污染

 

下图中a、b、c、d……为喜马拉雅山自然带谱,图中显示,南坡自然带谱比北坡丰富。主要原因是(  

A. 南坡降水量比北坡少    B. 南坡纬度较低且相对高度大

C. 北坡地势高太阳辐射弱    D. 北坡降水少,昼夜温差小

 

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A. 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 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C. 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石漠化

D. 沙漠地区生长着大量的芦苇

 

(题文)古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据此回答题。

从地理学角度看,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

A.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 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C.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 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下图是“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原因是(   

①大气环流  ②海陆位置    ③地壳运动    ④地形的变化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A.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 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 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  )

A. 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C. 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    D. 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①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渗透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都是单独地存在和发展的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④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下图为“四地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读图,完成小题。

1.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凋零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A. 甲>丁>丙>乙    B. 丁>甲>丙>乙    C. 乙>丁>甲>丙    D. 丁>乙>丙>甲

2.丙地可能是(   

A. 天山    B. 秦岭    C. 大兴安岭    D. 阴山

 

(题文)读“季风分布图”(如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两图中为1月份的是________图,判定理由________。   

(2)东亚季风其成因是________,该地冬季受________高压控制,盛行________季风,受其控制形成________的气候特点;   

(3)南亚季风冬季盛行________季风,夏季盛行________季风,其成因既与________有关,也与________有关。

 

共419098条记录 当前(16869/41910) 首页 上一页 16864 16865 16866 16867 16868 16869 16870 16871 16872 16873 1687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