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A. 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 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 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 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
|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表示( ) A. 莫霍界面 B. 古登堡界面 C. 软流层面 D. 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壳是一个不连续圈层 B. A以上为岩石圈 C. H和D都是地核的组成部分 D. 图中B处为岩浆的发源地
|
|
下图为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北半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的是( )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丁→甲 2.北半球某地点在下列两个节气时昼长相加最接近24小时的是( ) A. 小满和大暑 B. 处暑和霜降 C. 小雪和大寒 D. 立春和惊蛰
|
|
下图示意我国东北地区某校在操场积雪融化期间,测得的某日每隔2小时记录的旗杆影子方向和长度(图中时间均为地方时)。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图示测量日期最接近的是( ) A. 12月22日 B. 6月22日 C. 3月21日 D. 9月23日 2.上述测量结束后一个月内,该旗杆正午的影长将( ) A. 逐渐变长 B. 逐渐变短 C. 先变短后变长 D. 先变长后变短
|
|
下图是某日我国两地昼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若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位于乙地的( ) A. 东北方 B. 东南方 C. 西北方 D. 西南方 2.若乙地日出时刻是北京时间8:00,则该地可能位于( ) A. 青藏高原 B. 塔里木盆地 C. 四川盆地 D. 华北平原
|
|
读“经纬网示意图”,图中相邻两条经线均相距45°,虚线代表晨昏线,图中日期为7日,其余地区日期不同,回答下列各题。 1.甲地时间为( ) A. 9时 B. 12时 C. 21时 D. 15时 2.北京时间可能为( ) A. 1月7日4时 B. 1月8日11时 C. 7月7日11时 D. 7月8日4时
|
|
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 B. 地形 C. 大气环流 D. 洋流 2.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
|
假设海洋中有甲、乙两个小岛,海拔大致相同。据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甲、乙两岛居民看到日落时刻差异的因素有( ) A. 经纬度位置 B. 海拔高度 C. 海陆位置 D. 当地人的作息时间 2.下列关于甲、乙两岛还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转速度甲地>乙地 B. 甲岛的年降水量应该比乙岛大 C. 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幅度甲地>乙地 D. 一年中,乙岛的昼长一定比甲岛短
|
|
太阳活动爆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阳发脾气”。据媒体报道,目前太阳活动正处于第24周期中,2015年正是第24个周期中的最活跃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太阳发脾气”时可能发生( ) ①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时强时弱 ②引发严重的低温冻害③固定电话信号中断④信鸽迷途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中的最活跃的年份约为( ) A. 1997年 B. 2004年 C. 2019年 D. 2026年
|
|
据报道,科学家发现了一颗比太阳还要明亮1000万倍的恒星“R136a1”,其位于下图中第三幅图右下角最亮处。它的质量是太阳的320倍,表面温度超过4万摄氏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恒星“R136a1”最不可能属于( ) A. 总星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太阳系 2.假设用恒星“R136a1”替换太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两极冰川将增加 ②地球将遭受非常强烈的紫外线辐射 ③地球上将很难存在生命 ④金星将更可能具备产生生命的条件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