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A. 自东南向西北 B. 自西北向东南 C. 自西南向东北 D. 自东北向西南 2.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 A. 甲乙河段 B. 乙丙河段 C. 丙丁河段 D. 丁戊河段
|
|
冬半年林木向阳面受昼夜温差剧变会使树干内外温度不同,收缩不同,导致树皮破裂的现象,称为冻裂。尽管冻裂不会造成植物死亡,但能降低木材质量,并可能成为病虫害入侵的途径。读我国东北林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中,树木冻裂灾害最轻的是(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2.某晴天上午9~10点绕山巡查树木冻裂情况,光照最充足的一段路是( ) A. ①—②段 B. ②—③段 C. ③—④段 D. ④—①段
|
|
图a是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略图,图中公路(虚线)向偏北方向逐渐上升,桥梁下方河流水位为314 m。图b是盘山公路常用的凸面镜,用于视线受阻的情况下观察对向车辆。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瀑布的落差可能是( ) A. 15 m B. 17 m C. 35 m D. 37 m 2.图中阴影区域的坡度大小,由东南向西北( ) A. 一直增大 B. 一直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3.图中有必要设置凸面镜的地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
读某风景区等高线图,回答下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是75米 B. ③点位于④点的正东方向 C. 乙图中的地形剖面图是依据等高线图中的L1线绘制的 D. 乙图中的地形剖面图是依据等高线图中的L2线绘制的
|
|
土地下陷速度是指土层平均每年下陷的深度,下图是某城市土地下陷速度等值线图,据此回答下题。 若将该图比例尺扩大4倍,同时保持实际范围不变,则( ) A. 新图比例尺为1∶800 000 B. 表达的地理事物将更加粗略 C. 同一地点,土地下陷速度变大 D. 相邻两条等值线间距离比原图扩大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地区≥10℃积温(单位:℃)和粮食作物(图中阴影)分布图。 材料二: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和谷物单产比较。 材料三: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1)估算①、②两地≥10℃积温的差值范围,分析①②两地≥10℃积温差异的原因。 (2)据材料一,说出图中粮食作物分布的主要地形区,并简述其自然原因。 (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商品率高,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4)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你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
|
|
下图中PQMN为四个不同的区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 A. P B. Q C. M D. N 2.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当地实际的是 A. P 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 B. Q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C. M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压碱 D. 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 3.P地区西部沿岸的洋流属于 A. 向高纬度流的寒流 B. 向低纬度流的寒流 C. 向北流的暖流 D. 向南流的暖流
|
|
一年内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称为复种。近年来,我国某些水稻产区的复种制度发生了变化,下表是1999~2006年我国部分省区复种制度变化造成水稻产量变化(单位:万吨)的简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近年来我国南方主要水稻产区双季稻大面积改为单季稻,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 气候变化 B. 稻米供过于求 C. 劳动力流失 D. 城市用地扩大 2.下列组合与表中甲、乙两省对应的是 A. 福建、黑龙江 B. 江苏、西藏 C. 湖北、云南 D. 浙江、江西
|
|
下图是我国2006年和2011年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2006年相比,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特点是 A. 煤炭消费总量大量减少 B. 石油消费总量基本不变 C. 天然气消费量增加最多 D. 可再生能源总量增加 2.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变化产生的明显影响是 A. 二氧化碳排放减少 B. 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C. 能源生产成本增大 D. 能源紧张状况缓解
|
|
读台湾岛侵蚀海岸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台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但有人认为该地具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可能是由于 ①受海洋影响深刻,年温差较小②冬季也有较多降水,终年湿润多雨③终年被西风带控制,湿润多雨④受日本暖流影响,全年湿润多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图中侵蚀海岸主要分布在东岸,原因是 A. 东岸为断层构造,地壳运动活跃 B. 东岸地处迎风坡,降水量大 C. 东岸风浪大,受海浪侵蚀较严重 D. 东岸河流落差大,侵蚀力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