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8日发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1万人。出生率为12.10‰,死亡率为6.93‰,自然增长率为5.17‰。 材料二:下列甲、乙两图分别为世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比较图和人口增长模式图。 材料三:2000年埃及和日本人口统计资料 (1)在各大洲中(除南极洲),出生率最高的是 ,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 (2)根据材料一和乙图判断,我国人口增长已进入第__ _阶段,导致我国人口增长模式顺利实现转变的原因是 。 (3)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有 、 (不少于2点)。 (4)分析材料三,2000年埃及与日本相比,人口增长速度较 ,人口自然增长约 万,两国的 (出生率或死亡率)大致相当,导致两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
|
影响下图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 西部土地充足,土地生产潜力大 B. 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 C. 西部、南部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 D. 西部、南部光照充足、空气洁净、环境优美
|
|
下图是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A. B. C. D. 1.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和劳动力不足的国家分别是 A. A国、D国 B. B国、C国 C. C国、D国 D. A国、C国 2.近年来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国家是 A. A国 B. B国 C. C国 D. D国 3.最近曾有战争发生的国家是 A. A国 B. B国 C. C国 D. D国
|
|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上图地区人口文化的特点是( ) ①早婚之风盛行 ②多育多子 ③人口出生率高 ④婚姻关系不够稳定 ⑤妇女的生育年龄小,生育时间延长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2.上图地区人口增长模式是( ) A. “高—高—低”模式 B. “高—低—高”模式 C. “低—低—低”模式 D. 以上皆错
|
|
下图示意某山地植被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地位于( ) A. 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B.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C. 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D. 南半球中纬度地区 2.甲地的植被应为( ) A. 常绿阔叶林 B. 常绿硬叶林 C. 落叶阔叶林 D. 针叶林
|
|
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起主要影响的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的一种指标。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分区图,回答下面小题。 1.如图所示,由海南背心—广西、湖南短袖—湖北衬衣—河南西服—河北、辽宁大衣—吉林、黑龙江厚羽绒服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 ) A.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现象 2.决定上题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A. 热量 B. 水分 C. 高度 D. 光照
|
|
下图为新疆某区域铁路线分布图。a为已建铁路,b为新规划铁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城镇的分布受控于( ) A. 铁路分布 B. 河流分布 C. 地形分布 D. 绿洲分布 2.与b线路相比较,a线路( ) A. 距城镇距离近 B. 工程量小 C. 线路较短 D. 占用农田多 3.图所示区域环境承载力低,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 A. 矿产资源 B. 经济水平 C. 水资源 D. 交通
|
|
20世纪末,大批卢旺达难民向国外迁移,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国家政策 B. 部族战争 C. 自然灾害 D. 开发资源
|
|
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 资源 B. 科技水平 C. 生产能力 D. 消费水平
|
|
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 ) A. 气候因素 B. 居民点分布 C. 地形因素 D. 工业分布 2.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汽车性能的改善 ③科技水平的提高 ④为节省投资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3.下列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平原地区的地形对公路选线限制相对山区较小;②山区修筑公路因就地取材,建设费用较少;③要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④沼泽地区对公路建设影响不大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