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和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山脉东侧山麓地带气候类型为(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坡基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光照 C.热量 D.水分
|
|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数字代表的岩石或地质构造其形成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⑥ B.②⑥⑤ C.③⑤⑥ D.③④⑤ 2.甲地可以看到的典型地貌是图( ) A. B. C. D.
|
|
2020年5月27日我国登山队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三次成功登上珠峰,开展珠峰高程精确测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为获取精确的高程数据所采用的核心技术是( ) A.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RS C.GIS D.internet 2.珠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成为世界上最高大山脉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海浪沉积 B.地壳运动 C.冰川作用 D.流水堆积
|
|
2020年注定不是平凡的一年,印度尼西亚如今正面临着疫情爆发的挑战,感染率在东南亚国家高居榜首。令人不安的是印尼喀拉喀托之子火山于当地时间4月10日22:35再次喷发,喷出的火山灰高达657米,大量火山灰向火山四周扩散,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影响。前有病毒,后有火山,这对印尼人民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地壳 B.岩石圈 C.地幔 D.地核 2.此次弥漫在空气中的火山灰会( ) A.减弱太阳活动的强度 B.改变太阳活动的周期 C.减弱太阳辐射的强度 D.减弱大气逆辐射强度
|
|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第55颗北斗卫星即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这颗卫星发射成功后,北斗全球星座的布局将圆满完成。该系统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卫星发射时,下列关于我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附近(73°E)和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53°33′N,124°20′E)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最西端将迎来日出 B.我国最西端物影逐渐变长 C.我国最北端物影朝西北 D.我国最北端太阳辐射渐弱 2.该卫星发射时,下列地点处于黑夜的是( ) A.甲(70°N,30°W) B.乙(0°,75°E) C.丙(43°N,120°W) D.丁(80°S,110°E)
|
|
2020年6月21日下午,“日环食”天文景观现身天宇。本次“日环食”太阳整个圆面有超过99%的面积被遮住,几乎接近全食、这样的“日环食”也被称为“金边日食”(下图)。环食带以外邻近地区的人们可以看到不同程度的偏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日环食”发生时所涉及到的天体系统有( ) ①总星系 ②河外星系 ③太阳系 ④地月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目前人类还无法在月球上居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月球上没有昼夜更替 B.月球上没有液态水 C.月球上昼夜温差较小 D.月球上没有太阳辐射
|
|
读下面四幅不同比例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幅图中坡度最缓的是( )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2.四幅图中表示实际范围最小的是( )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
|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M和N两点直线的实际距离约是( ) A.4444千米 B.3333千米 C.2222千米 D.1988千米 2.若一架飞机从图中N点起飞,沿最短航线到达甲地(60°N,140°E),则飞机飞行方向为( ) A.先向北再向南 B.一直向东 C.先东北再东南 D.先东南再东北
|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省西南部的甘南(图中阴影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如下图),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米以上。其中,天然草地占土地总面积的70.28%,畜牧业是其主导产业,伴随人口数量激增和畜群规模加大,四季游牧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使甘南草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传统畜牧业正在走向尽头。为修复生态环境,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甘南采取一系列措施,游牧人口定居就是其中之一(游牧人口定居是把过去传统的游牧牧民集中到规模较大的城镇定居下来)。 (1)归纳该地区游牧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2)说明草地生态环境退化的表现。 (3)分析甘南地区实施游牧人口定居的可能性。
|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黄河三角洲飞雁滩不同时段海岸进退情况,据此完成问题。 (1)归纳该时段飞雁滩海岸进退变化特点。 (2)请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三角洲海岸线进退的关系。 (3)分析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后退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