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题

读“某地农业经济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  )

A. 畜牧业、林果业、庭院经济、农家乐

B. 林果业、庭院经济、农家乐、畜牧业

C. 庭院经济、林果业、畜牧业、农家乐

D. 农家乐、庭院经济、林果业、畜牧业

2.该农业经济模式可以(  )

A. 促进商品粮生产

B. 将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 形成以畜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D. 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

A. 上海、天津    B. 广东、福建

C. 海南、贵州    D. 辽宁、山东

2.山西和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资源贫乏    B. 交通设施落后

C. 煤炭消耗量大    D. 第三产业发达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     B.     C.     D.

2.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 甲地区植被退化    B. 乙地区沙化

C. 丙地区荒漠化    D. 丁地区植被改善

 

气溶胶是大气中悬浮的液态或固态微粒的总称,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来源可分为人为气溶胶和自然气溶胶两种。气溶胶光学厚度(AOD)通常用以推算气溶胶含量。读中国多年平均气溶胶厚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A、B两地AOD数值的差值可能为(  )

A. 0.1    B. 0.3

C. 0.5    D. 0.9

2.图中A、B两地同在四川,但AOD值差别却很大,两地AOD值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A地地势高 ②B地植被覆盖率高 ③A地工农业活动多 ④B地人口密度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东省2010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已经接近47%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和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10年山东省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数从1 286万增加到1 870.3万。近年来山东省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材料二 下图为山东省1997~2006年城市面积、工业产值、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示意图。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第二产业人口数量增大、工业产值增大两个方面。

(2)从材料二可看出,山东省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城市面积增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两个方面。

(3)山东省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城市化对该省水果生产有哪些影响?

 

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单位:mm),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归纳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判断A地与B地年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简述C地粮食生产的特点,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

(3)C地某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对农村秸秆的利用方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4)D地是我国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请依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结合下图,描述该地荒漠化的演变过程。

 

下表是位于我国两大地形区上甲、乙两地的气象和农业资料。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地区

平均海拔

高度(m)

年均温

()

年降水量

(mm)

主要农产

品商品率

1 000

1.8

386

35%

小于10

15.2

1 232

24%

 

(1)甲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牧业。简述促进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2)乙地区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简要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利条件。

(3)简要分析乙地区农产品商品率低的主要原因。

 

读工业化阶段表及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图,回答下面小题。

1.长江流域范围内的各省级区域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是( C )

A. 湖南、安徽、重庆    B. 四川、云南、江西

C. 上海、浙江、江苏    D. 广西、湖北、云南

2.关于长江流域的特征和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 区域发展比较协调

B. 人文要素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

C. 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

D. 经济布局亟待优化

 

读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构成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1980~2005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  )

A. 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

B. 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

C. 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D. 第三产业比重位居第一位

2.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措施有(  )

①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经济基础好、产业集聚程度高的优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促进现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增加基础产业的比重 ③大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④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读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港澳地区产业多向该地扩散,原因有(  )

劳动力丰富 地价低廉 资金雄厚 国家的优惠政策 技术力量雄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⑤

2.目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特征是(  )

A. 城市与乡村界限模糊不清的城乡一体化

B. 城乡一体化向以区域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转变

C. 大城市连为一体的超级城市体系

D. 农业产业消失的城市一体化地域

 

共419098条记录 当前(19035/41910) 首页 上一页 19030 19031 19032 19033 19034 19035 19036 19037 19038 19039 1904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