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题

极地涡旋(简称“极涡”)是指通常盘踞在极地高空的冷性大型涡旋,其位置、强度、移动对极地及高纬地区的天气影响明显。2015年12月底,一个位于冰岛的强大风暴将北大西洋热量带向北极,迫使北极极涡离开板地,携带冷空气南下,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中下旬暴发极其罕见的超强寒潮。图为2016年1月23日北极极涡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极涡的形成原因是(  )

A. 冰岛低压北上,极地气流上升

B. 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少,气流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

C. 北极地区海域广阔,形成热低压

D. 来自副极地上空的气流,在此下沉

2.图示时刻,甲地高空的风向是(  )

A. 西风    B. 东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3.此次极涡南下,说明了(  )

A. 全球气候开始变冷    B. 厄尔尼诺现象对地球的影响变小

C. 寒带的范围变大    D. 西伯利亚不是我国冬季冷空气的唯一来源地

 

湖泊往往成为所在城市的重要名片,风光优美,景色宜人。宋代杨万里曾写到“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代苏轼曾在黄州沙湖遇雨“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徽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对杭州西湖此时的“风光”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受副高脊影响,晴天多,高温少雨    B. 周围群山葱翠,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2.推测苏轼遭遇的这次降雨的形成原因

A. 地形阻挡抬升,水汽凝结致雨    B. 春季气温回升快,对流旺盛

C. 冷暖气团活动频繁,天气不稳定    D. 东部雨带推移至长江中下游

 

下图中洋流为中低纬大洋环流的一部分,XY为锋线,N点位于陆地,完成下列各题。

1.P地的天气状况是

A. 电闪雷鸣    B. 阴雨绵绵    C. 晴朗天气    D. 寒风刺骨

2.N点所在地的气候特征最可能是

A. 终年炎热干燥    B. 终年温和多雨    C. 终年寒冷干燥    D. 终年高温多雨

 

下图为我国南岭附近某区域地形河流示意图。某学习小组测得某日P城的昼长是12小时24分钟,PM、PN为太阳出没方向,且日出时正值北京时间6时12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P城所在的经度为

A. 120°E    B. 114°E    C. 23°E    D. 117°E

2.上图中河流的干流流向大致为

A. 东南流向西北    B. 西北流向东南    C. 西南流向东北    D. 东北流向西南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支流河谷地带素有“西藏粮仓”之称,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与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西起拉孜,东至桑日,东西长500千米,南北宽处达200千米,窄处仅50千米左右,包括22个县和5个国营农场。

材料二:雅鲁藏布江谷地(局部)图。

材料三:我国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

材料四:西藏自治区地处“世界屋脊”,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全区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其蕴藏量占全国的30%,位居全国第1位,但其开发利用率却很低。

⑴上图中A山脉为     ,由     板块和     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从构造理论看,该山继续呈   (上升、下降)趋势。 

⑵制约青藏高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成为“西藏粮仓”的有利自然条件。 

⑶下图所示青藏高原的新能源是    ,甲地和乙地相比,   更丰富,造成两地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⑷青藏高原位于地球之巅,蕴藏的水能资源也极其丰富,试简要分析其水能开发率低的原因。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011年12月17日黄河乌海河段堤防决口,造成当时的2个乡镇5个村900余户4000多村民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

⑴与兰州相比,包头附近的黄河水量较     ,分析其原因?

⑵图中a是        地形区,(1分)黄河上游地区重点开发的能源资源是_____。

⑶图中a和b是两个著名的粮食分布区,试从农业生产类型、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两方面说明其差异。

⑷此次黄河乌海河段的洪水主要是由       (水文现象)引发的,简述其成因。

⑸简述该地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

 

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图(下图)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1991年和2008年各类用地比重(%)(下表)

⑴长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淡水养殖业发达,其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长江三角洲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种植该粮食作物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长江流域主要的油料作物是       。长江三角洲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不足是             

⑵长江三角洲初夏常出现“梅雨”天气,而7、8月份又常出现“伏旱”天气。形成“梅雨”的天气系统是        ;形成“伏旱”的天气系统是      

⑶据表归纳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⑷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挂牌成立,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简述上海建立我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的区位条件。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继“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词中强调:“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

材料二:左图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右图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利用     的河道调水,体现了人类活动对      (水循环环节)施加影响。

⑵相比东线而言,中线工程的优点有          

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积极意义       

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比较,单位调水量能耗较大的是         ,判断的理由是       

⑸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除跨流域调水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河套平原土壤肥沃,是内蒙古主要农业区,素有“塞外江南”的美称。下图为河套平原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河套平原成为“塞外江南”与阴山有关,这主要是因为阴山(   )

A. 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    B. 减弱了寒冷气流的入侵

C. 夏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    D. 风化作用强耕作土层厚

2.河套平原大面积种植水稻可能会引起(   )

A. 土壤次生盐碱化    B. 下游水资源短缺

C. 凌汛危害的加剧    D. 水土流失面积扩大

 

近年来,巴西农业突飞猛进,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牛肉、家禽、大豆、糖、咖啡出口国。图I为“巴西地形图”,图II为“巴西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III为“巴西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区域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因为该区域(   )

A. 干湿季分明,高原草场广阔    B.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C. 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    D.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宜长草

2.乙区域原始迁移农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有(   )

A. 植被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受损    B. 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C. 地下水位迅速升高,导致土地盐渍化    D. 全球变暖,增加蒸发,气候湿润

 

共419098条记录 当前(20285/41910) 首页 上一页 20280 20281 20282 20283 20284 20285 20286 20287 20288 20289 2029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