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 远大于2000毫米 B. 约为2000毫米 C. 约为210毫米 D. 远小于210毫米 2.为促进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是() A. 从重工业向轻工业方向发展 B. 从钢铁工业向汽车工业方向发展 C. 由原料指向型向技术指向型工业发展 D. 进一步突出钢铁工业的主导地位
|
|
下图表示我国西南地区局部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①、②两地气温日较差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大气环流 2.与东北林区相比,③所在林区树种较丰富的根本原因是③地( ) A. 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B.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C. 年均温高、降水充沛 D.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
|
如表示意我国30°N附近四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的气候资料,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四个城市按海拔由低到高排列依次为(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①④ D. ①③②④ 2.下列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区域,一定是发达地区 B. 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C. 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 D.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
|
|
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田纳西河水能蕴藏量丰富 B. 田纳西河流域落差较小,水运便利 C. 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前,森林覆盖率较高 D. 田纳西河流经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
|
|
读“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①光照 ②地形 ③土壤 ④热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①地域广大,消费水平低,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②毗邻海洋,气候湿润,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
下图为一组世界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 土壤、水源 B. 光照、降水 C. 风向、地势 D. 地形、河流 2.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沙尘暴 C. 土地盐渍化 D. 洪涝灾害
|
|
铁路通车后,若乘火车由北京至拉萨,沿途依次出现的地理事物排列正确的是 A. 铁路线:京九线--陇海线---兰青线---青藏线。 B. 旅游景点:长城、龙门石窟、秦陵兵马俑、敦煌石窟 C. 干湿地区:半湿润地区一半干旱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地区---湿润区 D. 地形区:华北平原、渭河平原、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
|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2000-2005年苏州和淮安两市粮食产量变化状况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江苏省城镇化发展地区差异和2000-2010年人口迁入地区差异示意图”。 (1)与淮安相比,苏州2000-2005年粮食产量变化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苏北相比,苏南人口迁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南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分析,苏南与苏北应如何相互协作,共同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首都钢铁厂1919年建设,原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改革开放后逐步发展称为以钢铁工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服务、贸易等多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材料二 下图为“首钢外迁转移方向示意图”。 (1)20世纪80年代首钢下属企业搬出北京市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妃甸承接首钢整体搬迁,其有利的区位条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首钢跨出国门,与秘鲁合作,会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下图中,左图为“长江经济带位置示意图”,右图为“长江流域主要水利枢纽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居我国首位,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这些地区的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江流域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江中下游河段,开发利用的重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加强长江流域区际联系,实现优势互补,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这对江苏社会经济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