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表示服务业和工业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的是 A.②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2.在Ⅳ阶段,其产业结构是 A.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
|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低级产业向高级产业发展变化 B.由技术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转变 C.由重度污染向轻度污染转变 D.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变 2.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加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产业移出地区一定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
|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农业类型发生了较大变化 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变化不大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 D.1990之前产业结构变化较慢,1990年之后产业结构变化较快 2.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原因是 ①矿产资源贫乏 ②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③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为主导 ④工业比重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得益于政策等优势条件,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问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叙述错误的是 A.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B.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C.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D.适当发展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地区产业升级 2.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 B.自然地理条件不宜城市发展和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 D.中小城市的发展,影响了大城市的环境质量
|
|
川气东送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下图为川气东送工程干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川气东送工程建设的原因。 (2)指出川气东送工程干支线选线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 (3)简述川气东输工程对长三角经济和环境的积极影响。
|
|
下图为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主要调入区是__________地区。东线工程主要利用__________作为输水渠道,以节省投资。 (2)简述华北平原供水紧张的人为原因。 (3)试从调水量和水质两方面比较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 (4)简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调入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
|
继西气东输之后,我国又启动了疆电外送工程,预计到2018年将建成以750千伏骨干网架为支撑、能够支持大规模疆电外送和接纳大量新能源的交直流混联电网。读疆电外送线路图,完成下列问题。
1.新疆具有优势的新能源主要是 A.天然气、石油 B.地热、煤炭 C.风能、太阳能 D.水能、生物能 2.疆电外送工程产生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A.促进新疆风能资源的开发 B.提高西北电网的供电稳定性 C.将新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D.出口创汇,为进口天然气提供资金
|
|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A.管道运输 B.高压输电 C.水陆联运 D.利用地势的落差自行输送 2.图中②工程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环境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A.有利于缓解电荒,为工业生产提供足够的能源 B.利用丰富的能源,推动耗能工业扩大生产规模 C.改变为以天然气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大气污染 D.促使能源结构优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
|
下图是某区域能源调配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西电东送南部通道的电力构成是 A. 全部为火电 B. 以火电为主,水电为辅 C. 全部为水电 D. 以水电为主,火电为辅 2.近年来,该区域从越南中部进口煤炭数量逐渐超过晋煤,原因是 A. 越南煤储量丰富,质优价廉 B. 晋煤面临枯竭,产量减少 C. 越南距珠三角近,运费低廉 D. 晋煤综合开发,外运减少
|
|
下图为我国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主干道走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建设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为了 A.适应区域发展与天然气资源供给平衡问题 B.解决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C.解决沿线地区的就业问题 D.解决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问题 2.西气东输工程在甲处发生了弯曲,比沿图中的虚线距离更长,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缓解陕、晋两省的能源短缺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