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图中a海域沿岸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地貌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 B. 地貌主要由海浪侵蚀形成 C. 轮廓破碎不利于发展渔业生产 D. 该地多冰川作用的峡湾地貌 2.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侧河流多向西北流 B. 西海岸有暖流流过 C. 该区域港口冬季封冻期超过半年 D. 图中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大西洋板块相碰撞形成 3.有关该区域西部的河流叙述正确的是( ) A. 河流比较短促 B. 基本都是南北流向 C. 泥沙含量大 D. 适宜通航
|
|
下图示意欧洲部分城市冬、夏季气温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a、b、c、d、e 五个城市中( ) A. 气候大陆性自东向西逐渐增强 B. 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变大 C. 气温年较差自东向西逐渐变大 D. 年太阳辐射量自东向西逐渐变大 2.影响城市a→e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B.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C. 大气环流、地形地势 D. 纬度位置、地形地势
|
|
截至2016年7月,国际原油价格崩盘已经持续两年之久。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经济受国际油价持续下滑冲击最大的国家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下列关于国家③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形以高原为主,周围山脉环绕 B. 远离海洋,缺少湿润气流,气候干燥,植被稀疏 C. 海拔高,气温低,高原上冰川广布 D. 地处亚热带,受季风影响明显
|
|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图中各地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 A. ①为山脊 B. ②为鞍部 C. ③为陡崖 D. ④为山谷 2.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A. 40m B. 45m C. 55m D. 65m 3.P、Q两地的相对高度 ( ) A. 不少于10m B. 不超过10m C. 可能为5m D. 不可能为15m
|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甲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且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2.乙图为甲图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 (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中①~④中的哪条路线(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
乌克兰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黑土面积约占全国三分之二,其北部地区与美国中部平原、中国东北地区并称为世界三大商品性玉米产地。读乌克兰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与美国中部地区相比,乌克兰玉米种植不利的自然因素是( ) A. 土壤 B. 水源 C. 热量 D. 光照
|
|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南部,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属贫营养湖,湖水透明度极高。俄国大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每春秋季时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湖边沙滩上生长着一些奇特的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的从根下穿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导致贝加尔湖湖水“温柔碧绿”的原因不包括( ) A. 湖泊较深 B. 湖中的藻类植物繁殖快 C. 河流入湖泥沙量小 D. 湖泊周围的人类活动少 2.“高跷树”根部裸露的原因是( ) A. 降水丰富,便于树木吸收水分 B. 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 C. 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 D. 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
|
|
由于区域所处位置的不同,自然环境的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两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国气候温和多雨,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B. 两国均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C. 乙国人少地多,农业侧重于精耕细作 D. 甲国畜牧业发达,种植业以水稻、小麦为主 2.关于两国经济发展相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是所在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B. 传统工业的发展都依赖于便利的海运,以“临海型”布局为主 C. 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都以第三产业为主 D. 农业都以种植业为主
|
|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下面小题。 1.比例尺由大到小排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丙丁乙 B. 乙甲丁丙 C. 丙丁甲乙 D. 乙丁甲丙 2.若绘制青岛市崂山区的地形图,应选择哪一种比例尺,图上内容最详细( ) A. 1厘米代表50千米 B. 1/250000 C. 1∶50000 D. 二百万分之一
|
|
下图为两个国家略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两国的临海分别是( ) A. 红海、亚丁湾 B. 安达曼海、泰国湾 C. 地中海、波斯湾 D. 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2.根据地理坐标判断,甲、乙两地距离约为( ) A. 300千米 B. 1300千米 C. 550千米 D. 1550千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