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2.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 太阳辐射 B. 洋流 C. 地形 D. 大气环流
|
|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A. T B. Q C. R D. S 2.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A. T B. Q C. R D. S 3.在如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
读下列两幅图,回答下面小题。 1.左图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 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B. 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C. 中小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D. 土壤肥沃,黑土分布广 2.右图大致为左图从A至B一线附近地形剖面图,图中虚线表示当地一次特大暴雨量分布状况,据图判断最大暴雨量分布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 A. 1800米 B. 700米 C. 200米 D. 500米
|
|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经纬网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西部有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该地理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旱地耕作区、水田耕作区的分界线 B. 亚热带、暖温带和常绿林、落叶林分界线 C. 季风区、非季风区和农耕区、牧区的分界线 D. 第一、二级阶梯和农耕区、牧区的分界线 2.有关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地区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 B. 该地区河流冬季没有结冰期 C. 该地区河流都有凌汛 D. 应继续大面积开垦、发展粮食种植业
|
|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贵阳平均海拔1 223米,昆明平均海拔1 892米),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贵阳和昆明的日照时数分别约为 A. 1 200小时 2 000小时 B. 1 200小时 2 400小时 C. 1 400小时 2 400小时 D. 1 400小时 2 000小时 2.关于昆明与贵阳的日照时数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贵阳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故日照时数少。 ②昆明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前弱作用小,故日照时数多。 ③昆明与贵阳的气候类型不同,且降水比贵阳少,故日照时数多。 ④贵阳冬季受锋面影响降水多,故日照时数少。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
|
下列四幅图是我国雨带的位置图,能反映我国夏季7、8月份降水范围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
读中国四大区域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 abcd B. adbc C. dbac D. dcba 2.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洪涝灾害 B. b—土壤肥力 C. c—灌溉水源 D. d—生长积温 3.有关四大区域主要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水能 B. b——煤、石油 C. c——石油、煤、天然气、水能 D. d——煤、石油、水能
|
|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甲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该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 ②泥沙淤积严重,阻塞河道 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气温高,山地冰川融水量大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 2.图中a、b两河流域之间的山脉,其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光照 B. 热量 C. 地形 D. 降水 3.图中通往乙城市的铁路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地表崎岖、冰川广布、地质灾害频繁 B. 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保护 C. 生态保护、资金短缺、建筑材料运输困难 D. 高寒缺氧、多年冻土、技水平低
|
|
读“塔里木盆地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地大部分聚落已移向地势高的地方,其原因主要是 A. 洪水泛滥 B. 坡地开发 C. 交通线增多 D. 荒漠范围扩大 2.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是呈 A. 网状分布 B. “之”字形分布 C. 点状分布 D. 环状分布 3.影响塔里木盆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光照 C. 水源 D. 土壤
|
|
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A. 50mm B. 150mm C. 200mm D. 250mm 2.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引湖水灌溉 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 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 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 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 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