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阿根廷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阿根廷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北热南冷,中部温和,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素有“世界粮仓和肉库”之称。潘帕斯草原是世界著名牧区,畜牧业现代化程度高。阿根廷交通运输发达,以首都为中心形成了放射性的交通网络。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潘帕斯草原成为世界著名牧区的有利条件。
|
|
读“墨西哥地理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墨西哥中北部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旱作农业,东南部沿海主要为热带种植园农业。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这种农业地域类型格局的成因。
|
|
(2016·苏北三校模拟)葡萄避雨栽培,是在葡萄的生长季节,在葡萄顶上搭架覆盖塑料薄膜,下雨时使水顺膜流下再排出园外。该技术是以防止和减轻葡萄病害发生,提高葡萄品质和生产效益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栽培技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省区种植葡萄,可能采取这种技术的是(双选) A. 福建 B. 西藏 C. 江西 D. 新疆 2.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的优势有(双选) A. 降低栽培园中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 B. 提高栽培园中的气温,为葡萄生长提供更多的能量 C. 不利于病菌繁殖,从而减少喷药次数和用药量 D. 改变光照条件和昼夜温差,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
|
(2017·常熟月考)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业资料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有关三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双选) A. ①为混合农业 B. ②为商品谷物农业 C. ③为大牧场放牧业 D. 三地均为传统农业 2.有关三地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双选) A. ①市场适应性强,有利于恢复地力 B. ②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高 C. ③专业化程度和技术水平低 D. ①③生产规模大
|
|
(2016·南通开发区联考)藏红花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其主要药用部分是花丝。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及西亚部分国家,我国藏红花90%产自上海崇明岛。藏红花的花朵从开放到凋谢只有两三个小时,需要及时人工采摘、剥丝和烘干,否则极易烂掉失去价值。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西藏藏红花产量少的最可能原因是 A. 气候 B. 土壤 C. 交通 D. 技术 2.藏红花号称是世界上最贵的药用植物,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药用部分产量极小 B. 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广 C. 劳动力需求多,成本高 D. 技术要求高,运输成本高
|
|
(2016·苏中调研)由于区域环境的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下面为“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和“四种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在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中,对应正确的是 A. 甲——e B. 乙——b C. 丙——a D. 丁——d 2.甲、乙两农业地域类型共同的区位因素是 A. 地广人稀 B. 靠近市场 C. 交通便利 D. 劳动力充足 3.丙、丁两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征是 A. 机械化程度高 B. 水利工程最大 C. 投入劳动力多 D. 受市场影响大
|
|
(2017·润州期中)下图为“澳大利亚水系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④⑤⑧三个流域的地理条件,最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为 A. 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B. 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乳畜业 D. 乳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2.随着农业的发展,⑤流域内灌溉用水不断增加,对流域内的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A. 湿地增加 B. 灌区地下水位降低 C. 河口泥沙淤积加重 D. 河流藻类大量繁殖
|
|
(2017·宿迁调研)土豆为喜光作物,下图所示南美洲某岛屿的居民以独特而传统的方式种植200多种本地土豆,因而被列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地。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土豆种植区主要位于该岛 A. 东部 B. 南部 C. 西部 D. 北部 2.土豆种植在上述区域的主要原因是 A. 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B. 离海洋近,降水量丰富 C. 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光照较充足 D. 地形平坦开阔 3.该岛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土地沙化 B. 水土流失 C. 酸雨危害 D. 滑坡、泥石流
|
|
下图为欧洲某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土地利用示意图,夏季上山放牧、农田两年轮种和种植橄榄是图示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特点。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 A. 水稻种植业 B. 混合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商品谷物农业 2.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水源不足 B. 土壤贫瘠 C. 洪涝频繁 D. 气温较低
|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时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发展农业的优势区位是( ) A. 土壤肥沃 B. 人均耕地面积大 C. 商品率高 D. 水热条件优越 2.为保证该地区农业稳定生产,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B.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 改良土壤 D. 培育良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