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 、b两月分别是( ) A.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 2.在图示月份中( ) A.②地夜长超过10小时 B.三地中①地昼长最长 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 D.三地中③地昼长变化最大
|
|
读北半球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的纬度是( ) A.3°26′N B.10°N C.13°26′N D.23°26′N 2.M日期,该纬度各地日出时物影的朝向为( ) A.西南 B.东南 C.西北 D.东北
|
|
太阳能热水器是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常见装置,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应该尽可能与正午太阳光线垂直,因此,上海(31°N)的太阳能热水器,在冬至日时,其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最好调整为( ) A.23.5°左右 B.31°左右 C.54.5°左右 D.59°左右
|
|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A、B、C、D四点为为二分二至日。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绕太阳公转从B到C的过程中( ) A.海南岛白昼越来越长 B.南亚东南季风越来越强大 C.长江中下游经历梅雨季节 D.东北平原春小麦、水稻、玉米全部收割完毕 2.当地球绕日公转运行到A处,则( ) A.加拿大白昼开始渐长 B.牡丹江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C.洛杉矶温和多雨 D.长江中下游开始进入伏旱季节
|
|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2.图中M和N所位于的地形区分别是( ) A.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 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汾河谷地 D.四川盆地、大别山区 3.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面 D.软流层中部
|
|
图为“地球光照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纬度越低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B.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最快 C.南半球各地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D.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主体为昏线 2.下列关于下图示季节相关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内陆的塔里木河正值枯水期 B.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C.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处于多雨季节 D.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自东向西流
|
|
读“我国部分省区7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图中28°C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①太阳辐射 ②海陆分布 ③地形因素 ④副热带高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此时沿图中海岸线分布的28°C等温线自南向北观察到的现象,最可信的是( )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B.河流汛期逐渐变长 C.降水量越来越大 D.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
|
读“沿我国30°N分布的四地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理要素①②③④分别可能是 ( ) A.①地势高低②人均土地面积③年平均气压④年平均气温 B.①年太阳辐射总量②地势高低③水能资源④热量资源 C.①人均土地面积②人均粮食产量 ③热量资源④人口密度 D.①人口密度②年降水量③年平均气温④人均粮食产量 2.对造成上述各要素分布差异主要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①—地形和气候 B.②—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C.③—降水量和地形 D.④—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3.关于上述各要素在我国各大区域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B.②—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C.③—西南最多、华北最少 D.④—西北最多、华北最少
|
|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某大陆西岸,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向为先向北后向西北 B.补给类型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C.汛期出现在冬季 D.图中河段长度约为200km 2.图中甲和乙的数值可能是( ) A.400m 650m B.800m 350m C.400m 550m D.800m 650m
|
|
读“某区域等高(深)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在图中①河段画等高线,则该等高线的凸出方向为( )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最近几十年来,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沿海地区滥采滥挖珊瑚礁 B.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 C.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入海泥沙沉积加强 D.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了严重破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