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分布图,造成该区域沙尘扩散的主要因素及当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最可能的时间是 A. 副热带高压 1月 B. 信风 7月 C. 季风 7月 D. 信风 1月
|
|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2015年1月4日14时和5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4日14时—5日8时期间,图中风向变化幅度最大、最明显的是 A.② B.③ C.④ D.⑤ 2.在4日14时—5日8时期间,①地 A.阴转多云,气温、气压都升高 B.天气晴朗,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C.天气晴朗,气温、气压都降低 D.阴转多云,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
|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A.①处为陆风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2.关于湖岸附近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增强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增大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
|
图甲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 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甲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据此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①②③④依次表示 A.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 B.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 C.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 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 D.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 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 2.②曲线在30°N附近数值低于南北两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A.云层厚度 B.地势高低 C.正午太阳高度 D.植被状况 3.近50年来,①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图乙中 A.B增强 B.E增强 C.G增强 D.K增强
|
|
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计划在海拔1 00米以上丘陵种植杨梅,按3株/1 00平方米标准种植,图示范围内大约需要种植 A.1 00株 B.1 000株 C.3 500株 D.9 600株 2.据图判断,A段村道比B段村道更曲折,主要是为了 A.开发旅游资源,方便游客观赏 B.监测高速公路车流量 C.少占杨梅林的规划用地 D.减缓坡度,减少工程难度
|
|
(14分)读右图(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完成下列各题。 (1)N点的经度是 ,A地日出地方时为 。(2分) (2)此时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地区范围是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4分) (3)若一架飞机由A地飞到B地,则其最短飞行航线为 (写出航线上的字母),其航行的方向为 。(2分) (4)图示时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北半球节气)点,此后一周时间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化是 。(2分) (5)试描述从5月1日到9月1日,A点的昼夜状况及变化。(4分)
|
|
(14分)读世界局部区域气候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图中M、N两地降水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3分) (2)根据P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分析P地多洪涝灾害的原因。(6分) (3)说出A、B两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两地气候成因的差异。(5分)
|
|
(14分)下图是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点的气压值范围是 百帕,其影响因素是 。(2分) (2)分析图示表示的季节及G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4分) (3)推测甲、乙两地此时的天气特征,并说明其形成原因。(8分)
|
|
(14分)读我国东南地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CD和EF两河段水流较急的是 段,简述判断的理由。(4分) (2)M陡崖顶部海拔的范围是 。(2分) (3)该地欲开发区域内的水力资源,有G、H两处建坝方案,比较说明两方案各自的优势。(4分) (4)观测者站在P点,能否看到乙村的最北部Q点?试绘地形剖面图说明理由。(4分)
|
|
下图为北半球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当交点位于①点且①点以北为极夜时,北京时间为 A.6时 B.12时 C.15时 D.20时 2.交点从②点移向④点期间,下列现象完全能够确定的是 A.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变短 B.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D.南京的昼夜长短差异逐渐变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