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用测量“立杆影子长度”的方法观察当地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OP为标杆,A、E、B、F四点分别为两次日出、日落的杆影方位。OC、OD分别为先后观测的两天同一时刻的杆影,观测日期相隔一个月。在测到OC、OD时, 北京时间是11时30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观测OC、OD当天所属月份分别是: A.6月、7月 B.12月、1月 C.4月、5月 D.11月、12月 2.该地自然环境特点是: A.高原地形, 草原辽阔 B.树木常绿,物种丰富 C.季风气侯, 冬寒夏热 D.河流水丰, 四季无冰
|
|
下图为我国某科考基地附近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拒马河2月份流量最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站在这里向北看去,山丘下的湖泊,就像一块碧玉一般,镶嵌在大地上;而湖泊北部和东部两座延伸出来的长长山脊,如同一双温柔的手,以无限的深情呵护着这熟睡的精灵”。文中的湖泊是指: A.高山海 B.燕鸥湖 C.西湖 D.拒马河沿线冰沼 2.该科考基地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B.北极黄河站 C.格陵兰岛 D.南极长城站
|
|
地球仪上,经纬度的分布规律: A.纬度分布从南向北增大 B.纬度在北半球向北增大,在南半球向南增大 C.经度分布,从0°经线向东向西增大 到90° D.经度分布在东半球向东增大,西半球向西增大
|
|
经线的特征有: A.经线和赤道长度相同 B.经线相互平行 C.同一经线上,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低 D.每个经线圈可以平分地球
|
|
(22分)阅读某地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该地气候资料表。
材料二 该地产业结构图。 (1)该地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大致位于____________(国家)。并说明判断依据。(10分) (2)该地和其所在半球该气候类型另一分布区分布面积差异较大,为什么?(6分) (3)试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分析该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什么?(6分)
|
|||||||||||||||||||||||||||||||||||||||||||||||||||||||||
(18分)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的季节是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此时控制冰岛的大气活动中心是________,冰岛的风向是________。(4分) (3)某月份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会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4分) (4)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对东亚农业生产的影响。(6分)
|
|
(10分)图甲为非洲安哥拉的区域图。安哥拉中部地区,年均温在22 ℃左右,素有“春天国度”的美誉。图乙为①②两地的气候特征图。 (1)分析安哥拉中部地区“春天国度”美誉的由来。(3分) (2)比较①②两地降水特征的差异,并分析成因。(7分)
|
|
图1为甲、乙、丙三地等高旗杆正午影长变化曲线和朝向示意图,图2为①②③④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有关图1中甲、乙、丙三地地理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有阳光直射现象 B.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乙地 C.自转线速度甲地<丙地<乙地 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是甲地 2.图2中四条曲线能够反映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
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录:北京时间4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子在正北方时,太阳高度为60°;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5时44分。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日志记录当天,该船航行在( ) A.北太平洋 B.南太平洋 C.北印度洋 D.南印度洋 2.日志记录当天,该船的航向可能为( ) A.正北 B.正南 C.东北 D.西南 3.日志记录当天考察船经过的海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北极星在地平线上 D.北极星在地平面上仰角30°
|
|
下图为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图中天气系统正以每小时50 km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小时后,甲地天气状况的变化是( ) A.气温升高,风速增大 B.气温升高,风速减小 C.气温降低,风速减小 D.气温降低,风速增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