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图中从I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 2.从Ⅲ到Ⅳ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
|
|
贵阳炼铝工业的发展,其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贵阳附近有丰富的铝土矿,为炼铝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B.贵阳附近的六盘水煤矿、乌江渡水电站为炼铝提供了充足的能源 C.贵阳对铝消费量大,有消费市场 D.这里劳动力充足,工资水平低,有利于工业布局
|
|
图是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 A.从西南流向东北B.从东北流向西南 C.从北流向南 D.从南流向北 2.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①线和②线两个方案,②线方案与①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B.坡度较平缓 C.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 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大 3.对图示区域的开发,以下四种方案最合理的是 A.山上植茶树,山下种稻棉 B.山上修梯田,种经济林,山下种蔬菜、花卉,养奶牛 C.山上建设水源林,山下种麦棉 D.山上修梯田,建水库,山下发展种植园农业
|
|
安徽省某镇是“蓝田花猪”的产地,当地政府积极推广使用“日光温室、猪圈、厕所和沼气池”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二氧化碳进入日光温室有利于提高蔬菜产量,其主要原因是 ( ) A.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虽然不利于蔬菜有机质的积累,但能够提高蔬菜产量 B.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能保持日光温室的温度,有利于蔬菜的生长 C.二氧化碳进入日光温室能够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蔬菜产量 D.二氧化碳进入日光温室能够大量吸收太阳辐射 2.“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 ( ) ①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 ②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③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④开展综合利用,既发展了经济,又有效地保护了环境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线起止点气候类型分别为(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2.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部下列哪个环境问题没有明显改善() A.粉尘污染 B.地面下沉 C.酸雨 D.煤烟污染
|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是我国四个地理区域,由各区的面积和人口比,可知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A.地形条件不同B.水热条件不同 C.土壤条件不同D.光照条件不同 3. III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 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 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 C. 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 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
|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在图上画出太阳照射光线。 (2)图中EF线的名称叫_____。(晨线、昏线) (3)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___, 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时此刻,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C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D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______。 (5)由此图所示时间向后,北半球昼长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极昼或极夜范围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①、②、③、④四点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当地球运行至 ______点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到 点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 (2)①、②、③、④四位置中,昼夜平分的是 、 处。浏阳昼长最短的是 ________处。 (3)在①、②、③、④四位置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处,速度最慢的是 处,由②点到④点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①、②、③、④四位置中,北极地区极昼范围最大的是 处,南极地区极昼范围最大的是 处。
|
|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是不规则的扁球体 C.太阳的运动 D.黄赤交角存在和地球公转运动
|
|
下列城市中,6月22日昼最长的是 ( ) A.哈尔滨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
|